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01-13 21:36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杨丽红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忠骨毛岸英毛主席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 杨丽红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统编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红色题材的作品,旨在对学生渗透革命文化教育,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在阅读、交流、思辨、感悟中体会仁人志士的人生追求、坚贞信念、不懈努力;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同时关注文字的“表情达意”,将“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高度统一,让学生在言意共生中获得情感表达的密码,促进自身精神的不断成长。如此,在言意共生、兼得中,让育人和育才趋向统一。

●凸显“人文+语用”的双线编排特点

统编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做了高度的统一,这样的单元双线编排结构,让人文性和工具性动态平衡,相互融合,既立德树人,又发展语用。尤其是一些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阅读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优的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形象丰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人文价值和语用价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与感悟,真正走进文中英雄人物的内心,生成丰富的认知,以英雄的精神、品质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在榜样的示范引领下,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大写的人。

如教学统编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我们可以通过对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拓展阅读,让学生体会到题目中“忠骨”“马革裹尸”的意思,通过呈现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毛岸英牺牲的原因,以及毛主席一家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奉献、毛主席和毛岸英父子之间离多聚少等资料,了解事件的背景和意义。这样,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就有了丰厚的间接经验和情感基础。

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近伟人,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让他们全面认识毛主席。而后,通过对本课的阅读,让学生透过细节描写,体会到他作为凡人的一面,并对主席彼时复杂的情感、精神的伟大有真切的感知。

这样的双线推进,以人文精神奠定阅读的情感基础,又以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促进对人物形象的全面感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学生的精神在课文的阅读、学习中得到洗礼,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得到积累和运用。

●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写作的目的是表达和交流,每一篇课文的作者也不例外。编者通过他们的文字,对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人格的培养,落实语文课程传承民族文化、革命精神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例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同时关注文字的“表情达意”,将“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高度统一,让学生在言意共生中获得情感体验,破解语言表达的密码。

仍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学会梳理文本的结构,笔者以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人物的三份电报为主线,让学生根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的“六要素”来阅读、概述文中描写的三个场面:①司令部电报:岸英不幸牺牲;②朝鲜来电:请求葬在朝鲜;③主席回电:尊重朝鲜意见。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主席行为的描写,体会他起伏的心理变化,感受他痛失爱子的极度心痛。这样,学生从初闻噩耗后“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饭菜已经热了几次”“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等细节的描写,感受到毛主席悲恸的凡人情怀;从“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体会到主席急切想看到儿子的遗体却又顾全大局的伟大胸襟,感受到他超越凡人的一面。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练读这些描写细腻、情真意切的语句,在情感涌动和升华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他们积累语言表达的形式。

●注重在思想道德熏陶下学生的自成长

通过对文本内容的阅读、感知、积累,学生的道德思想引领和语言实践活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此时,我们应通过更多的方式,引导他们将这一份收获加以巩固运用,从而让他们从清清楚楚地“知”走向实实在在地“行”,实现从正确价值取向到内在的行为自觉。这样的以“知”导“行”,在语文学科中可以体现为思辨类的讨论,也可以是以小练笔的方式,记下自己的感悟、理解和想象。

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融入了这样的讨论话题:①作为一个父亲,毛主席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觉得他的决定对吗?为什么?②面临剧痛,毛主席茶饭不思,辗转难眠,课文有多处描写,你发现了几处?这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此,学生在品词析句、通过关键词概括中,体会到主席作出选择的艰难,以及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亲情。然后,在强烈的对比中,凸显他之所以是伟人的一面。

同时,笔者充分挖掘课文的空白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去进一步想象、联想,充实文本的内容,并在这样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凸显伟大精神。如毛主席在惊闻儿子牺牲的噩耗后,一整天没说一句话,没吃一口饭,此时的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联系毛岸英与毛泽东聚少离多、颠沛流离的生活,体会到主席对儿子的愧疚;对岸英突然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失子之痛;对毛岸英妈妈以及其他人的自责;对美国侵略者的痛恨等。学生采用心理独白和行动刻画的方式,将主席的心理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并在积极的表达中,进一步感受到伟人的不平凡。

同样,对主席一夜难眠、泪水打湿了枕巾这一情节,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充练笔:“这一夜,主席会做什么,想什么?展开你的想象,拿笔写一写。”这样,学生通过“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不停地念着岸英的名字”“回忆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为了世界和平牺牲小家为大家”等内容的想象和表达,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在对往昔的回忆中,有学生自然联系到“毛岸英是毛主席的爱子,战争中牺牲的每个战士也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的牺牲是舍小家为大家,是以牺牲个人家庭的幸福换来全国人民的幸福”,由此,笔者引导学生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珍惜,还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在不断与生活联系的过程中,很快有学生联想到武汉抗击疫情时的逆行者们,认为他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这样的行为也是一种革命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革命传统的体现。他们的思想不再局限于对历史人物的敬慕,而是联系现实生活,用实实在在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鉴别,去传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革命题材类课文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珍视这一民族财富,以文字阅读感悟为抓手,以作品情感、价值取向为催动,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激发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走向高尚、纯洁、坦荡、纯粹的精神人生!

猜你喜欢
忠骨毛岸英毛主席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毛岸英: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草地上的小野花
祭烈士
沈尧定连环画《毛岸英和毛岸青的故事》选页
援越“忠骨”与亲人四十年后的重逢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