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瑶,迟文仲
(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长春 130000)
我国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对道路建设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道路施工数量日益增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道路施工企业与工作人员逐渐增加,对道路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但是,道路施工中存在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建设效果不理想、操作不规范、施工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对道路施工质量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应找出道路施工质量缺陷,提出防治方法,促进道路建设。
道路施工质量管控中,人为因素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及项目负责人员管理能力。管理人员缺少责任意识或施工人员执行力度较差、态度不端正等问题,都会对道路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降低道路施工质量水平。
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季节变化方面。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道路施工建设水平和施工整体效果的关键,要在道路施工开工前,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因素,做好应对措施,保障道路施工建设质量。
道路施工建设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是路面缺陷,包括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等。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建设中,对水泥平稳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标准,直接关系着路面总体强度和平稳性。若水泥平稳性不满足道路施工基本要求,将导致水泥混凝土中的水比重过大,使得水泥混凝土总体强度减弱,将其应用于道路施工中,容易出现路面磨损起砂的情况。道路施工中,如果支护模板表面清洁不当,出现变形情况,会对支撑效果产生影响,导致出现安全隐患。如果水泥混凝土混合均匀度不佳,实践操作不规范,没有满足具体建设要求,就会使得施工建设材料不符合标准,对道路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路面平稳度与强度容易受路基平稳性的影响,如果地下管线过多,路基平稳性受沟槽回填密实度影响,会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应做好管线沟槽回填与路堤填筑工作。当回填土施工中存在填土土质不满足标准、倾斜碾压、超厚度回填、回填土含水量过大或过小等问题,都会对回填土密实度造成直接影响,不仅会使管体上部出现破损,还会使路基路面出现结构沉陷。倾斜碾压会影响碾压机械的压实功能,使总体密实度减弱,出现叠砌问题,诱发路基沉陷。若沟槽内有一定量积水,容易发生沟槽回填土下沉情况,影响路基平稳性。
部分道路工程施工前,忽视施工勘察、调研、材料收集等环节,盲目追赶工期,提前开工,使得施工设计图未能充分结合具体状况,施工水平良莠不齐,甚至部分道路施工存在一边施工、一边设计图纸的情况,施工质量、工艺程序都不符合要求。
道路施工建设要满足社会大众出行便利需求,有时需将施工周期进一步缩短,超前完成道路施工建设任务,因此容易出现盲目追赶工期建设进度,忽视道路施工建设环境影响因素等问题,特别是在雨水充沛季节,盲目实施路基压实作业,使得道路密度和强度无法满足要求标准,建设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部分道路施工企业为抢占市场在投标期间将施工成本报价一压再压,当获得投标工程施工权时,由于施工利润过少,只能应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建设材料,或以次充好、好坏参半,导致道路施工建设水平下降,引发质量问题。
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出行人员、车辆呈倍数增长态势,为不影响人们日常出行,确保道路施工现场安全,我国倡导建立“平安工地”施工机制,有效提升道路施工安全性、平稳性。根据相关政策要求,道路施工工作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优化安全作业常态化检验,根据道路施工实际情况,设定道路施工工地、建设工作者相关安全管理监督指标,将安全施工积极落实到施工企业与工程建设各个方面,提高道路施工安全性、有效性。
施工建设质量主要取决于建设材料,材料性能直接影响着道路工程的应用。结构物承载着较大负荷,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容易受自然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腐蚀、变形等情况,因此施工企业应对建设材料质量给予高度重视,要对材料进行有效管控。建设材料来源广泛,类型复杂多变,验收时,应对建设材料展开检验、抽样与复试,积极制订取样机制,对不合标准要求的材料,坚决杜绝其入场施工,及时给予清退处理。应对建设材料的来源渠道加以控制,加大对建设材料的抽检力度,提高其质量,保障道路施工建设质量。
施工人员是道路施工的主体,对道路施工质量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强化其综合能力,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对实际安全施工问题及其成因展开深入分析,做好道路施工工作经验总结,强化其对安全作业施工的认识。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违规操作者给予适当惩罚,对工作认真负责、技能过硬、能力突出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道路施工建设质量和效果由诸多因素决定,各种因素都会对道路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应做好施工方案设计,合理控制建设材料质量,针对道路施工建设不同阶段给予质量管控,制订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提高施工质量重视程度,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施工建设行为,解决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应强化施工人员综合能力,提高施工建设水平,降低道路维护保养成本,保障道路施工质量效果,延长道路工程使用寿命,推动社会经济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