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柱武 广西柳州日报社
融媒体并非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整合了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各自在人力、内容等方面优势的新型媒体理念,具有共同性以及互补性,从而实现在资源、内容、宣传和利益等方面的共通共融。在融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的快速性和便捷性,给传统媒体带来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流程比较繁琐,需要经过新闻采访、稿件撰写、新闻排版、印刷出版等工作流程后才能报道,在无形之中降低了新闻的时效性。鉴于此,传统媒体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吸收互联网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新闻报道手段进行革新,以适应融媒体时代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很多省市乃至县城都建立了融媒体中心,传统媒体在融媒体的改革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从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利用推广率来看,传统媒体的工作者在现阶段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同时受到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很多地方的纸质报刊杂志仍然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出版销售,报刊记者的采编工作仍然以纸质报纸的出版为中心,对新兴的融媒体缺乏学习了解的必要条件,又或者是存在墨守成规的惯性思维,抱着一直以来躬耕报刊的一亩三分地不肯做出改变,对于语言风格迥异、排版编辑方式便捷、新闻报道模式新颖的新媒体充耳不闻,长此以往,不但采编工作受到了思维方式的局限,而且还影响了报刊记者工作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对社会热点事件都会有一个全方位的追踪与解析,对其中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满足“吃瓜群众”的猎奇心理。反观一些传统报刊媒体,则是报道一些浮于表面的新闻事件,使得记者对新闻内容缺乏敏感度的影响,以及报刊篇幅的限制,对新闻事件发生的背后原因点到为止,最多做一些不痛不痒的分析,完全满足不了融媒体时代下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在互联网不发达的过去,报刊是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规模庞大的读者群体通过写信和打电话等方式跟报刊媒体进行沟通,带来的不同意见和反馈是推动报刊媒体前进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5G技术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产生,掌上移动平台逐渐成为人民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读者规模的减小,使报刊媒体收到的意见反馈逐渐减少,长此以往,报刊记者与读者之间缺少良性的互动关系,得不到读者喜好需求的真实反馈,所报道的新闻题材开始脱离了人民大众的多层面需求,一味地选取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新闻题材,缺乏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的客户端都开发了独立的新闻内容编辑系统,大大方便了人民大众进行信息发布和交流心得,例如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这类的信息发布平台拥有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这项编辑功能也为传统的报刊媒体进驻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便携的条件,传统报刊媒体不需要举家搬迁到各大新媒体平台,只需要派遣几名记者轮流在各家新媒体平台上值班,将当天在报刊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照搬上新媒体平台。所以,报刊媒体对派驻新媒体记者的选择很重要,要选择一些综合素质比较高、集记者、美编身份于一身的记者,确保派出的报刊记者能独立完成在新媒体上的采编工作。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更加强调读者的主观接受信息,而不是让读者迷失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堆里,因此必须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让读者在生动的语言当中获取新闻的内容,这就要求报刊记者要深入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始末,充分调动自己专业的新闻知识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用平易近人、简单易懂的语言将新闻事件描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报刊的时候感觉像是在拉家常侃大山一样,切忌用高深莫测、隐瞒难懂的语言文字来报道新闻,更加不可望文生义使用错误的词语,给读者带来误解。例如曾经有一篇关于某某活动取得完满成功的报道,然而记者在采编的过程中却使用了含有“寿终正寝”这个成语的标题,不仅给读者带来了误解,还让该报刊媒体带来负面影响,让人啼笑皆非。
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可以使读者更加乐意接收信息,提高新闻内容的易读性则是更加强调增加新闻内容的丰富性,使新闻报道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方式,还可以以图片、音频、甚至是视频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关研究证明,人类的右脑比左脑更加擅长对事物进行记忆,左脑是处理文字逻辑类的记忆,而右脑则是负责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的记忆。在融媒体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技术的推广让传统的文字信息方式加速转变为图片、音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网络上兴起的有声小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下,报刊记者要与时俱进,对新闻内容的采编模式进行革新,在文字的基础上添加有关新闻事件照片、受访人员的有关录音以及录像片段,形成图文并茂的新闻报道,增加新闻的可读性。
传统的新闻报道,都是要经过对新闻事件进行调查,形成第一手资料,再对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统筹分析,最终得到新闻稿件。在融媒体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信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一方面需要报刊记者具备更加专业的调查分析能力,掌握更加科学的统筹兼顾方法,善于透过新闻事件的表面看到事实的本质,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还原新闻事件的本身面目,以更加具体、准确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另一方面,报刊记者应该培养自身对新闻事件独到的分析报道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要做到这一点,传统的报刊媒体就要抛弃以往依赖调查机构提供外源数据的做法,通过提高报刊记者调查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报刊记者的采编能力,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强大分析功能,分步骤逐渐融入社会上各个领域当中,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基本理念,打造一批本领过硬的记者队伍,从而建立起报刊媒体强大的威信力。
在以往的传统报刊媒体中,记者所采编的新闻报道都只有一个单向传递的模式,也就是新闻信息只是从报刊记者单向流向读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无法流向报刊记者,因此记者采编的新闻报道质量如何,所引起的社会反响又是有多大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无法反馈给报刊记者,这种单向传递的模式制约了报刊的进一步发展,毕竟报刊办得好不好,新闻写得棒不棒,人民群众说了算。在融媒体时代下,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兴起的原因,主要是这类新媒体平台的新闻信息传递方式是双向的,在新闻报道下,读者可以就新闻当中的疑点向发布者提出疑问,也可以对文中的某个观点进行举例反驳,发布者可以即时收到读者的阅读反馈,并且和读者展开互动讨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型的良性循环。报刊记者通过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倾听了读者的心声,为读者答疑的同时,也提高了报刊记者的采编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兴起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好处,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好处就是新媒体拓宽了人民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全民皆记者”的发布模式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新闻信息;但是由于新媒体平台是新兴事物,相关的监管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导致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鱼龙混杂,参差不齐,乱象给新闻媒体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专业出身的报刊记者,在面对融媒体时代下种种乱象时,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起大局意识,坚决不同流合污,不受任何不正当的利益驱使,在坚持自身职业操守的同时,加强自身的采编能力,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全面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坚持“内容为王”,创作出更多反映人民大众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的、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新闻报道。
报刊记者的采编能力决定了新闻报道的生命力,而报刊记者的创新能力则赋予了新闻报道更深层次的魄力,为了让采编的新闻信息可以传播得更广走得更远,报刊记者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养自身善于思考的能力。报刊记者要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充电”,通过大量接触各种新媒体平台的新闻报道,对其中特别热门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它们当中在标题设计、排版特色、语言风格以及读者评论等方面的优点所在,找出一条适合传统纸媒在融媒体时代发展的道路。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平台方兴未艾,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说新媒体平台前期的崛起,是因为有了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人口分红”的优势会慢慢褪去,新媒体平台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因此,报刊记者应该与时俱进,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担起传统报刊媒体的改革重任,把握好时代的机遇,积极投身到新媒体的浪潮当中,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报刊媒体的转型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新闻平台的异军突起对报社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机遇,作为报社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采编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报社记者要与时俱进,把握好时代赋予的机遇,迎难而上,努力提高自身的采编能力,为报业的转型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