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维度

2021-01-13 14:43徐夫胜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徐夫胜, 耿 俣

(合肥学院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合肥 2306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不论是履行培养时代新人重大职责,还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皆要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抓手,促使大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固化于性,外化于行,为成为“时代新人”和“接班人”筑实夯牢最根本保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复杂艰巨性的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宜就培育诸维度展开深入探讨,以形成整体上清晰而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格局。

1 培育主体:建立与完善分工协作机制

1.1 以广大任课教师为主力

高校教师担承着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和创造,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撑和依靠。他们既要教书,亦要育人。培养大学生的“专”和“才”要靠任课教师,培养他们的“红”和“德”亦应主要依靠任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2]只教书不育人,绝非称职教师;教书合格而育人不合格,亦绝非好教师。每个专业的每门课程都蕴储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素材,这些素材因专业课程的不同而各具个性,各呈风采,将它们深挖出来应用在课程思政上,能发挥它们各自的独到作用,收到无可替代的培育效果。任课教师要自觉将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情怀视为己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方面面都尽心尽责,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无私奉献。

1.2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先导

凡课程教学无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渠道,凡专业课堂亦无不为培育田园,但培育的主渠道主田园却无疑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厢。各类课程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皆负有重要责任,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负的责任则明显更重大更直接。他们在课堂上所开展的教学,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化,旨在教育、引导和促使大学生认同、接受与奉行大是大非、善恶美丑的原则和标准,最终形成唯物辩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积极进取的无产阶级人生观和追求社会进步个人品德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无产阶级人生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它以后两者为基石,是它们的体现、延伸和升华,同时其本身亦正是理论灌输和道德教化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并非能够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而处于培育前沿要冲、发挥先导作用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他培育主体负责的是即时跟进和从旁协助。

1.3 以政治辅导员为后盾

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又一重要力量,地位与作用堪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并列。相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理论灌输和道德教化,辅导员的培育作用则侧重于实践训练及养成。辅导员自然亦要通过班会、团支部大会、面谈、网络和电话等对大学生进行价值教育和引导,但更多更有力的教育引导,是通过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规范管理、热情服务以及课外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精心组织来实施的,充分发挥管理、服务和实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训练和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辅导员与所负责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学生朝夕相处,事事沟通,无话不谈,是他们“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3],亦是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亲密最坚韧最持久的促进力量。辅导员工作当下要强化的,是增进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引导并督促家庭教育走出对子女重学业轻做人、重智育轻德育的误区,积极与学校教育实现协调配合、共鸣共振,以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发展。

1.4 以行政、服务工作人员为辅佐

校园里亦奔忙着大量的行政管理和后勤物业服务人员,他们的工作不是以大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大学生为最终落脚点,皆不可避免地要跟学生打交道,所以必须贯彻全员育人的要求,将他们亦纳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体阵营中来。他们可能不会面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说教,但他们的言行、他们的精气神以及他们所创造的管理和服务氛围,则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和风细雨的影响和“小火慢慢熬”的熏陶。他们严格、亲和的管理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能滋养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他们爱校爱岗、忠于职守,他们对学生讲诚信、一诺千金,他们关爱学生、善待学生……这些皆将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温性催化和推助之力,引起良性渐进与量变累积之效。

1.5 以学生组织和个人为主体

大学校园里活跃着众多学生组织,它们每学期都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这些积极的饱含正能量的活动,除了能够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锻炼素质和能力外,还能够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上发挥一定的正向促引功能。同时,大学生自身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辅导员教育和管理、参加集体活动以及与他人交往相处过程中,会不断地对自身表现和效果进行反思、反省和检讨,发掘个人思想品德的不足或短板,然后自觉予以弥补和完善。知耻后勇、闻过则改、见贤思齐、见善思迁,都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培育的原动力。学校要积极为各色学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条件,辅导员和党团部门工作同志要自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培育予以激发、启迪、引领和指导。

2 培育历程:引导大学生三步完成培育

2.1 引导实现理性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语言表述上只有区区十二个词二十四个字,但概括性、凝炼性极高,内涵深邃,意蕴丰富,立体层次性凸显。其中由前至后每四词八字,分别代表一个维度、层面。具体而言,前四词八字,宣告了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价值愿景;中四词八字,表达了我们这一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价值追求;后四词八字,则规定了我们每位社会主义公民成长进步的价值取向。三个维度、层面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目标相辅相成,国家、社会的大德大目标与公民个人的小德小目标有机统一,一并建构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凭空设立的,而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批判性继承和创新性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是应时代需要而生,合时代脉搏而舞,循时代方向而行。它一经推出和弘扬,便成为彰显当代中国精神精华和中国人传统美德的一面旗帜,在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中发挥了“导航灯”“稳压器”和“栖息地”[4]的作用。它所释放的强大理论、精神和道义力量,立民德、扬民志、提民气、聚民心、凝民力,促使和推动全体中华儿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戮力奋斗。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认清它的真理性和现实意义,体会它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实现理性认同的有效途径。实现理性认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提升自身免疫力,自觉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落后腐朽价值观的侵蚀。

2.2 引导实现情感认同

实现理想认同只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开端,还有待上升到更高阶段的情感认同。只有当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喜爱、亲敬、推崇的情愫,将其作为情感投入和维系的对象,才会把它当作自己行动的指南,才会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去予以实践。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难点正在于此,不少大学生迟迟不能倾注感情于其中,只是将它视作一个外在的冷冰冰的真理性知识点而不是情感归依来对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

大学生如果在理性认同的基础上不能自发产生情感认同,那么就需要培育主体从外部施以援手,帮助大学生培养对它的深厚情感。这大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压力、消释焦虑情绪、解决精神困惑、涵养脆弱心灵……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实在在解决了大学生的精神心理问题,情感自然就会萌发出来。二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锻炼,在通往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道路上不断实现进步、取得突破。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大学生不断获得并积累成就感、自豪感时,对它的情感亦就会油然而生。三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阔同学们的胸怀和视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由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追求趋同,这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的产生势必会反过来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爱。

2.3 引导实现自觉践行

自觉践行是培育历程的最高阶段,只有上升到这一阶段,业已取得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才有实际意义,亦才能获得不断的检验和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现“入脑入心、生情生爱”只是前提与手段,而实现“实践实行、真做真为”才是目的。大学生仅有丰富的道德知识和真挚的道德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转化为积极主动、实实在在的道德实践。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只有引导大学生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可能完成为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育人树人的历史使命。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会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发展追求和民族奋进梦想统一起来,在实现国家梦、民族梦的过程中来圆却个人的人生之梦,以创造自己最完美、最精彩的人生华章。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局限,时时刻刻皆有机会,事事处处皆为舞台。大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民族振兴而成长,小至日常生活中说话讲礼貌、做事讲文明、交往讲诚信、冲突讲宽容等等,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通过实践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推进人格的自我完善,又随时随地实现自身对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的人生价值。

3 培育路径:坚持多路并进、优势互补与集成合力

3.1 理论灌输

课堂上的马列主义理论灌输,都是直接或间接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服务的。列宁曾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5]同样,青年大学生也不可能在头脑中自发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在根本上只能靠精心培育产生,其中首要的是靠外在系统的理论灌输产生。理论灌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上负责解决的,是理性认知认同问题,为整个培育历程筑就逻辑起点,但灌输不能是简单、生硬、直线条的,要讲究科学、方法和艺术。比如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用学理性来感染、打动学生,来维护和保证政治性。还要坚持发挥教师主导性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克服当下一实一虚或一强一弱的现状,建立健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师生互动灌输机制。灌输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况、知识层次、思想问题和精神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务必要增强定力和功力,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信真懂。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学生才会有信仰;懂理论的人讲理论,学生才会懂理论。要求学生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首先要是虔诚无比的“铁杆”信仰者;要灌输给学生足够丰富的理论,教师必须要有十倍百倍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相当深度的学术造诣支撑。

3.2 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

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是坚持问题导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是指培育主体针对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或不良倾向而进行的教育引导活动,旨在帮助他们修正错误行为的同时亦对他们的思想根源和价值取向进行改造,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比如当代大学生普遍拥具爱国情怀,但亦有人过度崇媚洋节日、洋文化;有些大学生明明接受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教育,却迷信星座、风水;一些同学利己主义思想严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政治上追求进步皆是受功利心驱使;大学生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但上课迟到、旷课、早退、玩手机却比比皆是,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似乎亦为数不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一旦发现问题,务必紧紧抓住不放,全力以赴地去研究解决。如果是个别性问题,可以通过一对一谈心来说服教育;如果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就要开班会或做讲座或在理论教学中穿插专题教育来引导解决,“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6]。一一解决发现的问题,是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直捷最有效渠道。

3.3 实践训练与养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即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践行,它所具有的生动性、鲜活性和创造性,能帮助大学生在践行的过程中训练和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高校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大学生参加诸如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广辟园地、频搭舞台。实践的具体形式要尽量选取贴近大学生当下思想认识和知识技能现状的种类,追求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最大化。负责老师要全程带队、指导、督促和评估,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坚决避免流于形式。活动结束后,应要求学生每人写出一份实践报告,然后一一予以审阅点评,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认识、深化感悟,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衷心爱敬、虔诚信奉和践行热情。

3.4 文化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淘洗、磨砺而积淀下来的稀世宝藏,蕴含着无数至今仍值得我们中华儿女尊奉和恪守的道德规范、价值信条和精神理念,推动着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续写和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它们是当代中国精神历久弥新的精华之所在,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血脉根源。高校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它来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对于在大学生中实现“内化于心”“固化于性”“外化于行”是极其有益的,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7]。传统文化富含和满载爱国、敬业、奋斗、诚信、友爱等精神,这些精神连同红船、两弹一星、女排、抗洪战疫等诸多现当代中国革命精神一起,能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他们厚植家国的人文情怀,做到明理、守德、正身、为善、行义等。高校可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系列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辐射力,加大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辅助和滋养。

3.5 榜样感召与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其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示范行为及人格魅力,能够激励、感召和引领大学生们群起学习与效仿,从而掀起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榜样的树立,应有远有近,远的可选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最优秀最先进的典型,近的宜从校园着眼,以尽可能地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从本校或本系或本班树立的榜样,年龄、心理特征、成长经历甚至兴趣爱好皆与一般同学相近相似,又共同成长进步于同一校园空间,影响力、感召力势必会更强。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亦应自觉成为学生的榜样,注重身教和言教相结合。教育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者们就要以身作则,先在学生面前体现出自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品格来,这一类的真情流露,会使平日言教的说服力、感染力倍增。

3.6 网络新媒体作用的发挥

互联网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新媒体在大学校园里的应用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皆十分依赖的重要媒介,因此借助网络新媒体来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业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微博、微信、QQ、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起了认知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任课教师的理论灌输和课程思政、辅导员的价值教育与引导等,皆应引进和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以改善和增强培育效果。高校还应搭建专门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素材以及典型榜样的先进事迹,举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主题活动,开展大学生学习与实践方面的热烈交流与互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8]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