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青云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现代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在多个方面都具有巨大优势,能够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改善与优化,以更加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学生身心特征、教学质量要求的方式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催生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内涵以及实现路径,能够助推教学效果的全方位改善,让教学活动能够真正成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可靠形式。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相结合的现代化产业,其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教学模式则是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平台、技术等相结合,形成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优势互补的全新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模式具有时长短、资源广、粒度小、内容全、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实现教学模式的个性化构建和发展,协调师生关系,改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要部分,其往往直接决定了实际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缺乏足够的延伸与拓展,同时教材内容本身就较为枯燥和乏味,趣味性有所不足。这直接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和枯燥,不仅难以有效吸引学生兴趣、注意力以及学习主动性,更难令学生以简单易懂的方式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使得实际教学效果较差。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讲解方式完成,即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演示,再让学生通过反复记忆和练习加以掌握,整个过程极为枯燥和机械化,相应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过于单一和局限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导致学生习惯被动地从教师处获取和接受知识,不利于教学效果改善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
因材施教是保障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这不仅仅体现在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合适方法进行教育和指导上,还体现在基于不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引导上。不过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于强调一体性和标准化,对学生个性关注不足,没有做好分层教学工作,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教学活动,实际教学质量并不能支持所有学生的有效成长和发展。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良好的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教学情况,进而帮助教师充分理解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同时有效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对教学进行优化和完善。不过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并没有制定科学、健全的评价机制,同时评价的实施也存在失真情况,导致评价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自然难以为教学优化提供可靠支持以及动力。
“互联网+”教学模式意味着互联网和教学的全面结合,而要实现这一点必然需要相应的云平台作为基础支持。一方面,云平台能够成为线上教学的主阵地;另一方面,云平台能够成为互整个教学活动的管理平台。在构建云平台时应当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云平台的模块、功能、权限等进行合理设计,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丰富的功能,让广大师生能够很好地应用云平台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教学活动。一般来说,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在市场上寻找合适的云平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行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云平台,务必要确保云平台能够成为“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基础。“互联网+”教学云平台通常包含三大模块,分别是教学模块、办公模块以及运维模块,而且通过这些平台能够形成弹性化的校园云网络,实现远程教学,打造远程实验室,建立高效的学校实验室和机房,支持教师灵活移动地办公,并且能形成流动式图书馆和阅览室,从各个方面支持“互联网+”教学发展。教学云平台作为利用资源中心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设计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智慧化教学系统支撑与服务平台,其功能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并且能支持师生间的多种互动方式,带有账号登录与管理、师生数据导入、师生绑定、教案制作和上传、资源共享、数据统计、资源上传与审核、家校互动、即时通信、移动学习等功能,可以充分满足“互联网+”教学的不同需求。另外不同平台用户的权限有所不同,其中学生的权限最低,基本上不能进行平台系统管理,只能在登录账号后使用一些基本的功能;教师的权限主要体现在业务系统层面,即教师能够通过该平台进行教学管理;管理人员的权限最高,能直接对整个平台的系统进行运维管理,是确保平台有效支持“互联网+”教学的基础。
在“互联网+”时代师生能够接触到海量资源,故而对教学内容资源进行合理拓展与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将对“互联网+”教学的质量产生巨大影响。教师需要积极通过互联网渠道以及其他传统渠道获取教学资源,在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源的同时,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筛选与整合,务必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需求、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对教学内容资源进行合理拓展,唯有如此方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教师更要将学生放在首位,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征、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合作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为不同层次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资源,让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引导作用。另外学生也应当在“互联网+”环境下自主探索海量网络资源,但是一定要遵照教师的指导和规范,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质量,树立正确互联网意识和观念,不要被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造成负面影响。
“互联网+”教学作为互联网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全新形式,必然涉及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结合,故而发展混合式教学方式十分有必要。教师应当将线上教学的高效化、生动化、灵活化优势进行充分凸显,同时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形式与经验,促使二者得以有效融合,让线上教学能够融入到传统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教学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之前,借助线上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探索,充分利用慕课、微视频、网络资料等资源和材料,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与问题,鼓励学生自行完成课前线上预习。而在课堂教学阶段,基本上就是对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继承,不过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大幅创新和拓展,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保障线下教学的有效性,而且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线下教学提供可靠支持。常见的线下教学方式包括理实结合、小组学习、情境教学、任务教学等,灵活运用合理方式促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结合。最后是课后复习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知识总结、内容复习,同时积极拓展课外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
“互联网+”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机制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而且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形成全覆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工作,从数据中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另外还应当积极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凸显公平、客观特性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之中,充分发挥评价作用,支持“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综上可知,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创新和优化的有效途径。对“互联网+”内涵进行充分把握,从各个方面探索传统教学和互联网的结合点,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发展,尤其要大力发展混合式教学方式,借助互联网在资源、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