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敏,何晓娟,徐秋香
(宿迁市纤维检验所,江苏 宿迁 223800)
煮茧是茧丝生产重要的工艺环节之—,煮茧工艺是否恰当,煮茧是否适熟直接影响生丝的品质和产量。煮茧疵点一般是指白斑茧、瘪茧、沉茧和浮茧,是产生丝条故障、落绪增加、解舒下降、出丝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产生煮茧疵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煮茧机机构不良,水阀、汽阀、仪表不灵敏,工艺条件不当和管理不善等。煮茧疵点对缫丝质量、产量和缫折有直接影响。
白斑茧是指煮熟茧的茧层上有花白斑点,是水分渗透不足,蚕茧煮熟不匀造成的。在渗透过程中,水总是先通过茧层大孔隙而避开结构紧密的缩皱等处,造成大孔隙处吸水充分,丝胶容易膨润溶解,而结构紧密处的丝胶则不易膨润溶解,最后使煮熟不匀[1]。白斑茧在缫丝中容易落绪,制成的生丝色泽不匀,但茧层薄、茧丝细、组织紧密、解舒好、净度高的茧产生的细小花斑,则属于正常状态。
温差渗透阶段造成白斑茧的原因主要有:渗透区漏气,封闭不严,煮茧机密封圈漏气,有缝隙;蒸汽质量差,水多汽少,渗透温差、压力差过小;气压低,水位低或者中途停水停汽;高温蒸汽喷射管孔眼阻塞不畅通,喷汽不足不匀;排汽筒活门开启大,中间温差大等。
真空渗透阶段造成白斑茧的主要原因是:真空泵有故障,渗透桶、管道接头、阀门等漏气;抽气真空度过低,抽气次数少,放气速度太快;一次渗透茧量过多,茧粒之间排列太紧,影响翻腾吸水;煮熟区温度过低,调整区水位过浅,时间太短。
防止方法:加强煮茧设备管道、蒸汽管道、真空泵、锅炉等设备维护;压力表等设备要按周期检定,随时关注气压变化;煮茧控制好茧量,不能过多,影响吸水,要匀速抽/放气。
瘪茧是指外观形状瘪凹的煮熟茧。茧层瘪凹处,茧丝难于有序离解,容易发生落绪,同时离解困难。瘪茧主要是由温差过大或外力施压造成。
温差阶段造成瘪茧的原因:高温渗透段的汽压大,渗透温差大,蒸煮段与调整段的温差大;渗透区、煮熟区和过桥处封闭不严,有冷气侵入或蒸汽逸出;低温汤渗透阶段,调整区或者保护区的水位太低,蚕茧笼底露出水面,水没有完全淹没茧粒。
真空阶段造成瘪茧的主要原因:茧层厚薄不匀,差异太大;抽气真空度过高,进气过快。
防止方法: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对茧层厚薄差异过大的,可选出薄层茧集中处理。对温差、渗透要求更高,要降低抽气真空度,减慢放气进入渗透桶的速度。由于煮茧区域温差、压差过大而造成的瘪茧,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沉茧是指茧腔吸水量大于97%,并且沉于水中的茧。一般大型茧、偏熟茧、春茧等容易沉茧。
温差渗透阶段造成沉茧的主要原因:渗透区的温差大,蒸煮温度高,中水段温度低,保护段和桶汤温度低;煮茧时间长,煮熟茧浸没在水中的时间过长。
真空渗透阶段造成沉茧的主要原因:抽气真空度高,渗透水温高,浸渍时间长。
防止方法:注意控制渗透区的温差和温度,煮熟茧不要在热水中放置过长时间。
浮茧是指茧吸水量少,气泡大,使茧的一部分浮于水面。浮茧会造成缫丝能力小,环颣多,吊糙多,影响净度的提高。
温差渗透阶段造成沉茧的主要原因:渗透区温差小,渗透不足;煮熟区温度低,调整区温差小;吸水水位低,水中含有较多的气体。
真空渗透阶段造成沉茧的主要原因:真空泵有故障,抽气真空度过低,放气速度快;真空系统漏气,进入水量太少及进水速度慢,渗透茧脱水。
防止方法:要在温差渗透阶段加强渗透,提高高渗透段的气压,降低低温汤段的温度;加大调整区温差;降低保护区和桶汤温度。真空渗透中要检查真空泵,增加抽气真空度,升高水位,换上口径较大的进水管,加快进水速度,延长放水入桶时间,适当增加抽气次数。
缫丝中途落绪和丝条故障是缫丝生产普遍存在的现象,直接影响缫丝效率、质量和缫折,增大工人的劳动强度。
中途落绪的主要原因是丝切断强力小于解舒张力。在落绪多时,应查清是煮茧问题、缫丝问题还是原料质量问题。一般落绪原因是煮茧偏生或煮熟不均。如果煮茧适熟而落绪,则是缫丝车速过快,振动大或茧质霉变、丝质受损、丝条发脆、断强拉伸力低等原因造成。
防止方法:可在分析外、中、内层落绪分布和落绪状态的基础上,根据煮茧机各区段对茧层各部位作用的强弱,有针对性的调整煮茧工艺。低温汤段、调整前段,对中内层尤其是内层作用较强;吐水时间长短对内层也有较大影响;蛹酸对内层落绪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采用解舒助剂可有效减少落绪次数。
缫丝中出现的问题以糙和蛹吊居多,尤其是糙占的比重大,主要与煮茧和索理绪有关,一般是由于茧煮熟过度或回索次数过多造成。蛹吊是由于茧内层煮熟过度引起的。
防止方法:通常对于解舒好的和茧层薄的茧,应减少高温渗透段和蒸煮部压力以降低茧的煮熟程度,充分利用煮熟过程中内层保护外层的作用以减少糙,必要时可采用丝胶的收敛凝固剂来提高茧的抗煮力,以防止缫丝问题的出现。采用充分渗透、充分煮熟和充分冷却的煮茧工艺或采用蒸前处理技术,以均衡茧层茧丝间的胶着力,利于茧均匀煮熟和茧丝依次离解。
落绪和丝条故障均多的茧子,其茧层厚薄、结构疏松程度和空隙大小都极不均匀,同时还有茧层丝条排列紊乱,粗细不匀,强度弱,茧丝间胶着不匀,丝胶溶解性差的特点[2]。
防止方法:需要通过煮茧前处理技术来改善茧质,减少茧层内外胶着的不均匀性,再通过完善的渗透、煮熟和调整技术,使茧的解舒张力均匀适当,从而减少落绪和丝条故障。
总之,根据茧质和缫丝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煮茧方法,合理配温,保证茧层膨润充分,渗透均匀,保证煮熟均匀,确保茧层茧丝间胶着力适当,是提高解舒率、降低丝条故障的有效途径,此外,必须控制好茧层丝胶溶失率。因为丝胶溶失过多,茧丝间胶着力过小,就容易产生糙,在外层表现较为突出;丝胶溶失过少,丝胶膨润程度不够,茧丝间胶着力大,易产生落绪,在茧的内层表现较多[3]。
煮茧疵点的产生严重影响生丝品质和生产产能,企业在缫丝生产中要认真把握好原料茧、设备、操作等工艺程序,加强对每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努力向品质好、损耗低、产能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