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建国 图_李惟祎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经意间,案头厚厚的台历已悄然翻尽,岁月的年轮又转动了一个轮回。随着2020年渐行渐远,崭新的2021年已缓缓走来。
四季更替、风雨兼程,一路向前、且歌且行。回望来时的路,盘点过往的事,内心泛起丝丝涟漪,脑海浮现款款印记。作为一名电力新闻工作者,过去的一年,我见证了许多感动的、奋斗的、幸福的瞬间,也在行走的路上记录着岁月的变迁,书写着时光的变化,采撷着许多的收获。
这一年,我更加体会到责任与担当。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生活的祥和,无数人走上疫情防控的战场,他们闻令而行、冲锋在前,毅然把责任扛在肩上。在我身边,电力人同时间赛跑、与困难奋争,有人告别住院的父母,有人离开刚出生的孩子,从四面八方迅速集结,筑成抗疫保电的坚固防线,用涌动的电流、璀璨的电光,打通生命的通道,驱散城乡的阴霾,照亮经济复苏的景致。一个个身影在黑暗中奔走、雨雪中跋涉、泥泞中前行。在豫西北济源市,他们用9小时完成定点医院送电任务,10小时点亮800多个检测点的灯光,1个月复工电网工程,随之济源大地企业厂房电机轰响、全面复工复产……我用镜头和键盘记录着感动的瞬间,泪花常常润湿着我的眼帘,也让我对“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这句话的内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这一年,我更加见证了奋斗与奉献。实干出精彩,奋斗出业绩。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我以普通新闻工作者的视角,见证着电力人决战决胜的奋斗姿态:春雨霏霏,在大山腹地的峰峦上,国网济源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班长张海燕带着同事排查线路、排除隐患,他们用每天人均2万步的奔波保证着电网安全;炎炎夏日,烈日当头,在喧嚣的中心城区,配电带电作业班员工韩孟新组织人员消除设备缺陷,他们在3个月中用209次的不停电作业守护着酷暑中的清凉;秋风习习、落叶缤纷,在项目建设工地,营销部员工赵国强带领同事勘测电路、制订方案,为济源年内第189个重点项目落地送上优质电能;寒流涌动、雪花飞舞,在济水源头的王屋镇,郊区供电中心员工宋保战蹲在变压器旁,分析数据、核定参数,挖掘年内第639个台区的降损增效空间。他们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书写在1931平方千米的济源大地,勤勉奋斗的背后是一组组喜人的数据:全年济源电网220千伏线路“零跳闸”,110千伏线路跳闸同比降低60%,10千伏配电线路故障停运率下降超50个百分点,不停电作业减少停电600多个小时,电量增幅、线损管理等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我陪伴他们一路前行,把这些奋斗的瞬间定格成充满张力的画面,把奉献者的事迹转化成文稿,先后发表100余篇作品,歌颂奋斗者的情怀,书写发展的成就,向公众传递正能量,也愈发加深了自己对“奋斗与奉献”真谛的认识与感悟。
这一年,我看到了更多的幸福与欢乐。站在全面小康的时代节点,我用新闻宣传人员的敏感和责任走进大山,去探寻乡村的变化,看到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听到了一串串舒心的笑声。通电的机井旁,大峪镇北沟村的菜花开了,赏花踏青的游人来来往往,贫困户周建华的农家乐挤满了食客,忙碌的他笑容满面;增容的变压器旁,克井镇上坡村的荷塘里鲜花怒放,避暑休闲的人们在小船上游弋嬉闹,唱着动听的歌,让昔日沉寂的山村沸腾起来;通电的加工厂里,邵原镇高山村的薯农正将硕大的红薯加工成淀粉,再制作成粉皮和粉条,笑声不时回响在小小的村落;在黄河岸边的下冶镇陶山村,村支部书记陶建平正在村口的小广场边跟乡亲们聊天,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憧憬着来年的好光景,在电力扶贫带动下,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4年前的26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2900元,幸福洋溢在大家的心头。幸福与欢乐的背后,离不开电力人的辛勤付出,37个村电网补强、28项民生实事工程、56项产业扶贫用电项目、4万亩高标准农田电力配套……打开记忆的阀门,这些事情根植在我的内心挥之不去,让我对不懈进取的电力人滋生更多的敬意,也更增添了自己今后接续用手中的镜头和笔,为他们鼓劲、点赞的责任和决心。
行之若有恒,久久自芬芳。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一路走过,一路感动,一路收获。新的一年,我将依然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且歌且行,为电力人而歌,向远方进发,讲述温情的故事,传递国网声音,给脚下的大地增添烂漫与芬芳。
因为,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未来,就要永不停歇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