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篇:老何的三场甘霖

2021-01-13 07:50○安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甘霖塘村语速

○安 然

何承煌双腿残疾,但从未向命运低头。他利用缝纫手艺开小店,通过一分一厘的积攒支撑贫弱的家庭。他有一颗感恩的心,把缝衣铺当作了宣传阵地,用朴实的语言宣传着党的扶贫政策。他相信人的价值并不因残疾而贬值,插上梦想的翅膀就能到达幸福的远方。

甘霖不常有,但江西省万安县芙蓉镇光明村何承煌的人生却逢遇三场甘霖。

何承煌年近七旬,双腿残疾。这是16 岁那年他替父亲去水库工地做事落下的。此后他的命运发生改变,人生落入低谷,村里人叫他认命。

但何承煌不这么想,他不认命,而是自学画画和裁缝。1975 年,公社书记张浩祥走进了他的人生。从此,张书记成了他感念一辈子的人。

张书记听说何承煌学会了裁缝但是没有钱买缝纫机,于是想办法给他买了一台。“那时缝纫机150 元一台,好贵,有钱也好难买到。公社出50 元,另外100 元是张书记自己出的。”说到这里,何承煌有些激动,他感慨地说,“张书记是我的第一位恩人,这也是我第一次逢遇甘霖。”

如今的何承煌还开着裁缝店,他过得很开心。

“那是一台蝴蝶牌缝纫机,现在店里的这台是我的第四台了。”何承煌说,“我一直记得人家的好。张书记在世时我一直想感谢他,但他拒绝了,说:‘不要不要,你家里好可怜,我怎么要你感谢呢?’张书记50 多岁就过世了,但我一直很感激他。”说着说着,何承煌的眼睛红了。

何承煌是村里最早享受农村低保的人,这是何承煌逢遇的第二场甘霖。

由于何承煌的妻子水秀从就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丧失劳动能力,于是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只能靠何承煌开缝衣铺勉强维持生活。

“从小孩上初中开始我们就享受低保了。我就觉得自己命真好,我这一辈子要感谢党的政策好,生了小孩有点困难就有了低保。从开始每月20 元,到现在每月227 元。水秀也享受了。”

有了低保的保障,加上自己的勤劳和精打细算,何承煌生活得体面而有尊严,他很感谢党和政府。

何家起屋置业得到政府资助,这是命运洒向何承煌的第三场甘霖。

何承煌是移民进入芙蓉镇金塘村的,户口也在金塘村。然而,因为何承煌的身体无法上坡,政府从人道主义出发,安排他在光明村安居。2017 年,老房子旧了,有裂缝,急需拆旧建新,于是政府补助2 万元,老何也拿出自己的积蓄,再找亲友借点,如今房子建起来了,非常结实漂亮。

“现在我们真的很幸福、很满足!”何承煌说。

何承煌的语速很快,频频点头。水秀也把何承煌的话重复了一遍,她的语速很慢,她把“很幸福、很满足”咬得重重的,仿佛每一个字都闪烁着光芒。

编后语:

2020 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史诗如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没有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一个也不会掉队!

猜你喜欢
甘霖塘村语速
辩论赛之语速
甘霖若滴
春旱有叹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闻侄女考取清华大学
在灯塘村(外一首)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白发满头终不悔 愿化甘霖润“蓓蕾”——老游击队员钟梅英用爱温暖新生代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深入界塘村三冲屯开展扶贫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