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宝 屈博训
[摘 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刺激了民用航空事业的现代化,民用航空器维修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随着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的提高,航空企业在针对航空器的维修工作中,必须要严格遵循这些标准,注意维修技术的创新,以利用新型的技术来保障维修质量和安全目标的实现,使民用航空器能够保持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基于此,文章从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意义出发,探析了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利于指导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工作。
[关键词]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V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87(2021)11–0–03
Research on Civil Aircraft Maintenanc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Lei Bao,Qu Bo-xun
[Abstract]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stimula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ivil aviati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civil aircraft maintenance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ivil aircraft maintenance standards, aviation companies must strictly follow these standards in aircraft maintenance work, pay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nd use new technologies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maintenance quality and safety goals, so that civil aircraft Able to maintain a stable and safe operating state.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meaning of civil aircraft maintenanc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and 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trategy, which is helpful to guide the maintenance work of civil aircraft.
[Keywords]civil aircraft; maintenance quality; safety management
民用航空器作為民航系统中的关键构成要素,承担着重要的飞行任务。多年来,我国的民航事业保持着迅猛发展的趋势,国家针对民航飞行、维修和管理等都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民航的规范化发展。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维修工作开展时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但现阶段的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中尚存在很多的不足,维修工作并未达到标准化要求,未来的工作推进中,应加大在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
1 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保证民航的飞行安全
随着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航空运输体系越来越完善,在该体系内包含了越来越多的部分,但因为航空运输体系的特殊性,使人们最为关注安全方面的问题。民用航空器的飞行过程中,因为深受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其飞行时的安全风险巨大,航空器设计人员往往会通过增强航空器的适航性保持其飞行的最佳状态。因此,民用航空器的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有助于全面提高民航的飞行安全,参与维修工作的全部人员可在保障航空器适航性的基础上,对航空器的各项维修工作开展层层的质量和安全把关,确保维修的质量和安全,减少航行中的各种安全事故。
1.2 有效降低民航的运行成本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还有利于降低民航的运行成本,因为就民用航空器的运行成本构成来看,维修成本的占比较高,据调查,民用航空器的维修成本大约为全部运营费用的25 %。而通过对民用航空器的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维修不足所导致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确保维修工作的有效性,降低民用航空器的故障概率,使维修成本、运行成本等大大降低,给民航客运的经济效益提升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在传统的民航事业发展中,因为维修水平偏低,再加上对维修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民航飞行中航空器故障概率较高,维修工作的不及时导致民航的维修费用偏高。随着民航对维修工作的越发重视,再加上维修方面质量、安全理念等的提升,都使民航的运行成本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1.3 有效确保航班的正点率
与一般的客运方式相比,民航客运的效率更高,在起止点相同的情况下,当民航可正常起飞时,其运输时间是最短的,但因为航空飞行对飞行条件的要求非常高,就需要在选择民航出行时,对航班正点率的关注相对较高。如果做好了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全部工作,就可以避免民用航空器因为自身问题所导致的无法准点起飞的情况,可在航空事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 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特点
2.1 复杂程度相对较高
民用航空器中集成了多种技术,不论是机体材料的选择还是结构设计,都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这就使民用航空器的技术水平较高,在开展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有着极高的复杂性,参与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人员,需对民用航空器的飞行、结构、通信原理等都有清晰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解决民用航空器的各种故障。因此,民用航空器维修的技术难度系数高、复杂性强、工作量大,使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时需克服很多的难题。
2.2 维修基地位置相对较远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中,因为飞行器的故障地点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一些故障发生以后,维修地点相对较远,维修人员不论在开展维修质量控制还是安全管理时,都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影响,使实际的维修时间相对偏长,维修效率不高且管理水平低下。比如,某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地点在停机坪2 000 m以外,维修人员在故障出现后,至少要30 min的时间才能够完成飞机的移动,随后再开展相应的维修工作,维修工作中的耗时较长。
3 民用航空器维修现状
3.1 维修人员技能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
民用航空器维修工作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为提升维修水平,参与维修工作的人员要有极高的专业素质,以解决民用航空器的各种故障。就当下很多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工作现状来看,很多的工作失误都是因为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偏低、责任意识不强所导致。新飞机的大量引入和使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民航领域供需不足的局面,但也同步提升了航空领域的技术水平,飞机的集成性特点使系统之间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交互性,也就对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部分航空企业中的维修人员并未同步跟随飞机机型、技术等的变化而进行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维修团队的业务水平低下。为符合行业内的维修工作要求,航空企业内部需对维修人员开展定期的培训,以通过培训来提高这些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但显然部分航空企业并未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因为维修人员没有定期参与培训,自身的知识体系、专业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低下的水平,无法适应新的维修标准。
3.2 民航企业对维修工作投入不足
民用航空器行业本身具有高投入和高风险性,在民航企业内部,航空器的维修支出相对较大,为确保维修工作的高效开展,民航企业也需增加在维修方面的工作投入,给予实际的维修工作以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投入。但市场上的民航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部分民航企业为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往往更为关注其效益实现方面的内容,并未加大在维修工作中软硬件设施投入、资源投入,如维修部门的维修工具落后、硬件设施不足。当在维修工作中采用了不合适的梯架后,也就增大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风险;专用工具的数量不足、先进性不够,增大了故障排查难度。
3.3 航材储备不足
民用航空器的部分维修工作开展时,需借助于一定的航材来完成,因此,航空企业中的航材储备也尤为关键。只有有了足够的航材储备,才能够使维修工作高效完成。但部分航空企业内因为对维修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并未进行对应的航材储备,使在一些维修任务出现后,常常因为航材短缺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维修任务。
航空器的维修任务实施时,维修人员需首先对航空器的各个构成部分加以全面检查,在发现需要进行零部件更换时,可直接利用所储备的航材来进行更换。不同型号的航空器,所储备的零部件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为使维修工作可高效开展,航空企业所储备的航材也要结合航空器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但显然,很多航空企业在当下的发展条件下并未做好航材的储备,维修是需从其他基地来进行航材的调用,延长了维修时间。
4 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
4.1 加强维修人员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意识
为确保民用航空器的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实现,在航空企业中应增强维修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将维修人员的培训作为常规性的工作来抓,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在该培训体系内明确规定培训内容、周期等基本内容,使相关维修人员可在这些培训活动的组织中,逐步积累更多的关于维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培训工作中积累更多的关于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在维修工作中,每个岗位上的维修人员均能够切实履行其职责,积极参与到维修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严格落实维修质量、安全管理责任。航空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定期组织知识讲座,反复强调机务方面出现问题时要快速反映,使这些岗位人员均可以意识到维修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时发现民用航空器中的故障问题,并制定最佳的故障处理对策。
4.2 提高资金投入与维修资料支持
民航公司中的航空器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同样需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和维修资料支持,使全部的维修工作开展有相应的资金、资源支持。多年以来,我国的航空事业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航空事业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尤其是民用航空器多为进口,这些国家民用航空器的核心技术、构造等方面有着严格的流程,且执行的是保密机制,一旦在航空器使用中出现了核心部件的故障,只能够将这些部件送到国外来修理,同步增大了飞机的维修成本。
为改变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各民航企业都要不断加大在维修方面的资金投入,使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中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技术发展。当然,维修部门也要加强对各种维修资料的获取与研究,以使维修工作更具针对性。
4.3 严格制定的维修规范和纪律
民航企业也需针对维修工作制定严格的维修规范和纪律,使各岗位人员均能在维修工作中严格在这些规范、纪律的约束下开展维修工作,提升维修工作的整体水平。维修规范和纪律中要明确规定维修人员需执行的维修标准,维修部门可以此作为基础,不断约束维修人员的基本行为,避免由于人员因素所导致的维修质量和安全问题。
4.4 设立航空场务保障装备训练仿真系统
航空器系统的构成复杂,包含了用户层、会话层、应用层、数据层和显示层。在开展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时,为提升总体的工作水平,航空公司内部要加大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用现代化技术来辅助实际的维修工作,比如,在航空企业中可进行航空场务保障装备训练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可在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工作中,用仿真模塊来进行相应的模拟工作,一系列模拟工作的进行可使相关人员快速识别出航空器中的潜在故障和异常情况,并结合仿真结果来制订最为可行的维修计划。仿真系统投入使用以后,维修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各个部门之间可共享民用航空器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而指导实际的航空维修工作,使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更为高效与便捷。
4.5 关键技术设计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工作具有极高的技术性,在开展维修工作时,为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各航空公司同样要加强关键性的技术设计工作。比如,要针对民用航空器是维修工作任务,进行科学的流程设计,制定最佳的维修流程,使后续出现了维修任务时,各维修人员可严格执行这些维修流程,保持维修工作的有序实施。在维修流程设计方面,关键是要从方法、资源和顺序的角度来开展,针对维修故障应确定最佳的维修方法,并根据维修任务量,配备足够的资源,确定维修的先后顺序。
5 结束语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工作难度系数较高,安全和质量管理是维修工作开展时不可忽视的方面,为提升维修工作的整体水平,各个民航企业都要在当下的发展条件下积极进行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等的更新,解决航空器运行和使用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志恒.民用航空器故障因素分析及维修质量和效率的改进方法[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