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嘉政
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对战双方分别是弗朗哥领导的法西斯军团和原本执政的共和国政府。共和国政府在得到了苏联和英国等国家的援助之后势如破竹,弗朗哥军团节节败退。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决定对弗朗哥军团施以援手,正好也可以借西班牙内战来检验德军新式武器的战斗力。在希特勒的指示下,大批德国军队被秘密派往西班牙参战,这就是“秃鹰军团”。他们还带过去了Bf-109战斗机、He-111中型轰炸机、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等新式武器。在经验丰富的德军飞行员和性能优异的德国飞机的帮助下,弗朗哥军团开始逐渐占了上风。本次战争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件事就是发生在1937年4月22日的格尔尼卡惨案,德国空军对格尔尼卡发动了惨无人道的空袭,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整个小镇被夷为平地。毕加索的同名画作表现了当时的惨状。
格尔尼卡 毕加索
在这场持续了3年多的战争中,德国空军渐渐发觉了俯冲轰炸的优势:当地面的观察员呼叫空袭时,斯图卡总是能迅速地出现,然后用精确的轰炸将目标炸上天,对付碉堡、坦克这种小型目标时尤有奇效;而He-111这样的中型轰炸机要么不能及时地进行支援,要么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扔下一堆炸弹乱炸一通,根本没有几个命中目标。
德国空军在这场战争中学到了如何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这也是“二战”时出现的经典战术。在此之前的空军轰炸,炮兵支援,往往采用“狂轰滥炸”的方式,各种炸弹、炮弹乱七八糟地向目标大概位置乱炸一通。由于覆盖的范围太大,所以只能在敌我双方战线离得非常远时进行。一旦双方士兵开始交火,炮兵和轰炸机必须停止攻击以避免误伤自己人,这往往导致步兵在战斗中急需支援的时候反而得不到任何支援。
秃鹰军团军徽
为了充分利用斯图卡的轰炸精度,德国空军开创了向前线派出空军直属观察员的战术:当地面进攻受阻时,空军观察员就会用电台呼叫附近的斯圖卡,并用专业的术语告诉他们目标的详细方位,随后斯图卡就会呼啸而至,用高精度的投弹方式,将急需“特别关照”的坦克、防御工事等一个个炸掉。
鉴于斯图卡在西班牙内战中的优秀表现,乌德特上将和所有支持俯冲轰炸的军官统统被加官晋爵,水平轰炸机在德国空军眼中的重要性迅速下降,德国空军开始将重心放在俯冲轰炸机上,乌德特上将甚至下达了“所有轰炸机必须能够俯冲轰炸”的死命令。眼看着众多新型水平轰炸机的研发计划纷纷被取消,见风转舵的德国飞机制造商们连忙将“能够俯冲轰炸”当成了自家飞机的卖点,甚至把原本的水平轰炸机加入了俯冲轰炸的功能……但从长远来看,这反而阻挠了德国空军大型轰炸机的发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序列呈现出一种畸形发展的态势,没有出现可用的重型轰炸机。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机翼和尾翼上面这个“X”的官方名字是圣安德鲁十字架,这个涂装是西班牙弗朗哥法西斯空军的标志
在这期间,斯图卡的标准战术也逐渐成熟起来:当目标出现在飞行员脚下的小窗口后,飞行员会操纵飞机横滚180度倒扣过来,慢慢拉杆让飞机机头逐渐指向目标,在离目标一定距离的时候,投下炸弹,拉起飞机,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标准的“死亡旋转木马”攻击。采用这种方式投下的炸弹误差不会超过20米,技术优秀的飞行员甚至能把炸弹直接扔到敌军坦克的头上去。在西班牙内战中得到充分锻炼的德军地面观察员和俯冲轰炸机飞行员很快就迎来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1939年9月1日凌晨,大队斯图卡在夜幕中呼啸着直扑波兰。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早早部署在德国波兰边境的德军坦克部队迅速突破国境线,向波兰军队发动进攻。波兰政府原本认为有英法两个国家做安全保障,德军不会贸然进攻,因此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准备。波兰空军拥有的800余架飞机,能够立刻参战的只有400余架,在本次突袭中几乎被全歼。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德军的地面部队和空军部队完美配合,在地面观察员的指挥下,来自斯图卡的炸弹准确地把一个又一个防御工事送上了天,坦克部队的长驱直入没有受到任何阻拦,波兰军队的零星抵抗很快就在闪电战的攻势面前“哑火”。
9月16日,斯图卡攻击了波兰军队码头,停在码头的波兰海军军舰也惨遭毒手,其中1540吨的驱逐舰“韦佛尔”号和2000吨的布雷舰“克里夫”号被当场击沉。9月17日,140架斯图卡对波兰首都华沙市内的炮兵工事、碉堡、铁路进行了密集的精确轰炸,这次轰炸彻底击垮了波兰军民的心理防线,大量华沙守军投降。
在波兰战争期间,德军牢牢掌握着制空权。由于波兰空军的飞机在第一场战斗中几乎被消灭殆尽,因此斯图卡可以肆无忌惮地向地面目标倾泻炸弹——它们总计出动了6000余次,却只有31架被击落。1939年9月28日,抵抗仅仅不到一个月,波兰就投降了,这场由坦克和飞机主导的战争彻底地改变了世界各国对于“战争”的认知。
1939年9月至10月间,于波兰上空飞行的Ju-87B型轰炸机
苏德战争期间,斯图卡更是在开战时创造了将苏联空军的1800架飞机中的1400架炸毁在地面上的惊人战绩。战争中期为了更好地对付苏联越来越优秀的坦克,不少斯图卡改为挂载两门37毫米口径的机炮,这些炮可以轻松打穿坦克的顶部和侧后方装甲,缺点是只能装12发炮弹(每门炮6 发)。这些挂着大炮的斯图卡被称为“大炮鸟”,在苏德战场上,斯图卡的王牌飞行员汉斯·鲁道尔曾经驾驶“大炮鸟”创造过击毁500辆坦克、1000辆各种车辆的战绩,甚至斯大林都亲自发告示悬赏他的人头。
斯图卡最开始出现在战场上时,它们的攻击往往伴随着如同防空警报一样凄厉刺耳的呜呜声,吓得很多敌军士兵惊慌失措,有很多新兵甚至会被吓到当场呆立。久而久之,斯图卡就被送以外号“尖啸死神”。由于每次尖啸声过后必然伴随着猛烈的爆炸,波兰和苏联的很多士兵对这种声音甚至产生了心理阴影。曾经有一位德军飞行员在返航途中用没有炸弹的空飞机做了个俯冲攻击的动作,尖啸声把几辆苏联坦克吓得到处逃窜,开进了水沟,可见当时的苏联士兵有多么害怕斯图卡。
其实这种声音并不是飞机自身产生的,而是斯图卡的一个小装置发出来的。这个装置看起来像一副小螺旋桨,被装在飞机的起落架上面。当飞机俯冲时,风吹动这个小装置会产生震耳欲聋的噪声。这个创意依旧是由乌德特上将提出来的,他认为可以借助该装备进一步扩大斯图卡俯冲时发出的声响,能够令敌军产生心理上的恐惧。这个装置被命名为“耶利哥号角”,名字取自《圣经》中以色列人攻破耶路撒冷城的典故。
然而,這个充满着文艺气息的装置,在德国战斗机能够夺取制空权时是一个震慑敌军的利器,但如果无法占据绝对的制空权,真的在战败需要逃命时,它反而会拖慢飞机的速度。随着战争的推进,苏联的新型战斗机越来越多,德国空军的战斗机越来越难以周全地保护斯图卡,很多前线的斯图卡飞行员为求自保开始私下拆除这个装置。在飞行员的抱怨下,从D3 型号以后,所有的“耶利哥号角”被统一拆除了。不过虽然尖啸声没有了,但“尖啸死神”的名字却依然留作了斯图卡的外号,这是敌军在表达对它的敬畏。
“耶利哥号角”的拆除也从侧面反映了斯图卡的处境逐渐恶化起来。缓慢的飞行速度和沉重的机身让斯图卡在战斗机面前经常面临着打不过还跑不掉的尴尬处境。当德国空军的战斗机数量充足时,可以轻松驱赶敌方的战斗机,斯图卡还是很安全的;而当德军战斗机缺席时,斯图卡很容易成为盟军战斗机最喜爱的靶子。在战争中期,德国空军战斗机数量上的不足逐渐显现,斯图卡的损失率开始直线上升。到了战争末期,由于损失率太高,除了击毁坦克的任务以外,斯图卡变得没有用武之地,有些甚至沦落到去大后方运送货物了。
斯图卡是“二战”中纳粹德国空军的重要飞机之一,也是设计得非常优秀的一款飞机。很难想象一种在1934年开始设计的、采用固定式起落架的“老式”飞机,在新锐战机辈出的1943年战争后期依旧在大批量生产,并担任着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重任。毫无疑问,斯图卡绝对是一款足以名留史册的飞机。
斯图卡极有辨识度的外观和“二战”早期那刺耳的尖啸声具有一种“邪恶的美感”,所以它经常与虎式坦克一起被选为“二战”纳粹德国甚至是轴心国的象征,频繁出现在各种电影及游戏作品中。
尽管服务于“二战”中非正义的轴心国一方,但无论是其优秀的设计,还是其独特的外形,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都值得被铭记,这款轰炸机和德国空军为它而开创并传承至今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战术,在世界航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