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昌义
火星是地球的邻居,也是太阳系中表面环境和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但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今年2月抵达火星轨道,5月软着陆于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截至8月26日, “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已经巡视探测了1000米以上,获得了大量数据并传回地球。我国科学家对这些数据展开了研究,已获得一些进展。
火星科幻作品中的经典
人类对火星的渴望由来已久,在古罗马神话中,火星是战神玛尔斯的化身。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火星为“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而100多年前的美国天文学家珀西瓦尔·劳伦斯·洛厄尔认为,他从天文望远镜中看到了火星的“運河”。
正是因为洛厄尔拍下的大量形似火星“运河”的照片以及他对火星“居民”的推断,英国科幻作家乔治·威尔斯在1898年创作出版了《世界大战》。这部科幻小说讲述了形似章鱼的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他们操纵着巨大的三脚金属怪物,发射出可怕的死光残杀人类,以便占领地球。这也许是最早的关于火星人的科幻小说。1953年,这部科幻小说首次改编成科幻电影上映。2005年,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再次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科幻电影。
1912年,创作过《人猿泰山》的美国科幻作家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出版了《火星上的约翰·卡特》的第一卷《火星公主》。这部科幻小说的主人公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队
荒凉的火星大地的约翰·卡特上尉,他在印第安人的追击下逃进了一个山洞,阴差阳错就到了火星。在火星上,他遇到了极度好战、丑陋无比的绿火星人,以及爱好和平、与地球人长相相似的红火星人。卡特凭借自己的特殊技艺成了绿火星人领主,又赢得了美丽的红火星人公主的青睐,成功地与红火星人公主缔结良缘。后来,火星突遇危机,卡特不顾一切地奔赴现场,力挽狂澜……埃德加·赖斯·巴勒斯一共创作了11部火星系列冒险故事,而约翰·卡特也继续成为其中几部的主要角色。这部科幻作品时隔百年之后,终于在2012年被搬上银幕,拍成了科幻电影《异星战场》。
在欧美国家,火星科幻一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主题,因为火星是整个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以外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星球,在众多科幻故事中,人类只需要改造火星就可以移居火星。像这样的科幻作品还有雷·布莱德伯里的《火星纪事》(又名《火星编年史》),在这个故事里,人类移民并定居在了火星,成了真正的火星人。此外,还有金·斯坦利·罗宾逊的《火星三部曲》(《红火星》《绿火星》《蓝火星》)。罗宾逊在三部曲中虚构了人类殖民火星、改造火星以及与地球决裂的史诗,将殖民、环保、科技、政治巧妙融为一体,将上干年的人类进步发展浓缩在百余年的火星殖民史中。他也因为《红火星》获得了1993年星云奖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
《异星战场》剧照
《火星人玩转地球》中的火星人形象
《火星救援》剧照
有些火星科幻电影里为何没有火星人
当然,最好表现科幻的还是电影。关于火星的科幻电影也上映了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有火星人的科幻电影。这一类科幻电影因为当时科学家还没有完全的证据可以排除火星上存在智慧生命,所以火星人成了故事的主角。故事的情节,或者是人类拜访火星人,如1918年上映的《火星之旅》, 1924年《火星女王艾莉塔》以及1960年的《愤怒的红色星球》、1964年的《鲁滨逊太空历险》等;或者是火星人入侵地球,如1990年上映的《全面回忆》、1996年的《火星人玩转地球》、2005年的《世界大战》等。
第二类是没有火星人的科幻电影。人类发射探测器探测火星后,明确排除了火星人乃至火星生物的存在,但依然有科学家认为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在这类科幻电影中,人类前往火星进行探险和殖民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这一类科幻电影,有2000年的《火星任务》和《红色星球》、2013年的《在火星上最后的日子》, 2015年的《火星救援》等。而《火星救援》尤为特别,因为它设置的背景为近未来,最多离现在不过百年,所以它给很多人以期望,认为再过百年,人类真的可以殖民火星。
要讲好“火星上的中国故事”
1949年之前的中国科幻与主流文学结合比较紧密,不仅有鲁迅、茅盾亲自翻译外国科幻小说,还有老舍亲自下场写出了科幻小说《猫城记》,这也是一部关于火星的科幻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乘宇宙飞船来到了火星,发现火星上有不少国家。主人公降落后所在的猫国历史悠久,但也积贫积弱,备受周边国家欺凌,而猫国人不思进取,沉迷于迷叶和相互攻讦。故事的最后,隔壁的矮人国入侵猫国,主人公只能乘坐飞船黯然离开。这部小说很有时代性,明眼人都能看出老舍先生是借猫国隐喻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这也体现了当时科幻勇于反映现实的特点。
新中国关于火星的最早科幻作品,是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先生1954年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的《从地球到火星》。小说讲述的是几个孩子趁着父母熟睡,偷开了宇宙火箭,一路飞到了火星,并围绕火星转了一圈。这部短篇小说在北京城掀起了一股火星热潮,很多学生吃过晚饭就到古观象台上排起长龙,围着天文望远镜看火星。1957年,郑文光又为在苏联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创作了《火星建设者》。在这个故事里,他讲述了中国人登上火星、开始建设火星的故事。这部小说讴歌了中国人民对建设祖国和开拓新世界的乐观精神,这一点与《火星救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部小说获得了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大奖,成为最早获得国际科幻大奖的中国科幻小说。
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火星的科幻作品并不多,获得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的《火星孤儿》也许可以勉强算是与火星相关的故事,但主题终究是外星人与高考,与火星牵扯并不多。不过,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大火,乃至“天问一号”探测火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火星、关注科幻电影,相信不久之后,关于火星的中国科幻电影也会很快诞生。
(责任编辑: 白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