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效果评价

2021-01-12 04:16:59范菊荣孙理李昌林王梅
智慧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肠套叠

范菊荣 孙理 李昌林 王梅

摘要:目的 分析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收治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0月,20例患儿均在X线下给予碘水空气灌肠+手法复位治疗,分析20例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儿中有18例患儿复位成功,占比为90%,未出现并发症;在压力从7-12kPa逐渐上升过程中复位的患儿有18例,占比90%;在压力达到12kPa,仍然未复位,同时辅助手法按摩和间歇性注气者有2例,肠套叠整复失败者有2例,占比10%,后改为手术治疗。结论就肠套叠患儿来说,X线下碘水空气灌肠+手法复位治疗能够获取到良好的诊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复位

肠套叠是婴儿时期常见病,该病多发群体为小于2周岁患儿,尤其多发生于2-10个月新生儿。相对比于女性来说,男性患儿发生该病的概率更高,患儿常见症状有腹部肿块、呕血、腹痛和便血等,在未及时诊断出该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时,容易引发肠坏死、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更有甚者会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为此探索安全性高、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意义[1]。当下空气灌肠整复是该病患儿主要检查与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本次研究以肠套叠患儿为对象,分析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例小儿肠套叠患儿,收治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0月,20例患儿中男16例,女4例,年龄为6个月-5岁,平均年龄(1.18±0.35)岁。20例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果酱样血便、可以触及腹部包块、阵发性哭闹以及呕吐等。

1.2方法

20例患儿均在X线下给予碘水空气灌肠+手法复位治疗:仪器选取为TOSHIBA数字胃肠机及CAC-2000型灌肠机;与患者家属签署肠套叠碘水灌肠整复知情同意书;先为患儿展开常规胸腹部透视,并摄立卧位腹部平片,排除存在膈下游离气体,必要时给予患儿解痉剂药物治疗和注射镇静剂治疗,保持安静状态,对自动空气灌肠整复仪进行电脑遥控,将其远端与16号导尿管连接好,选取适量石蜡油涂抹于导尿管头部,然后将其插入患儿肛门,推30-40ml气囊固定。用76%复方泛影葡胺20ml×(5-7)支,加入500生理盐水稀释后盛入容器内备用;将仪器气压调整为8.0kPa,然后在透视监控下,将充钡按钮开启,将碘水注入患儿肠腔内,这时,可以观察到肠套叠X线典型征象,对套头部位进行明确,将复位禁忌证排除后,将充气按钮开启,逐渐加压,一直到8.0-12.0kPa,在为患儿加压过程中,需要确保每增加一个档位,维持数分钟。在肠套叠未能够成功整复情况下,可以将排气按钮开启,致使患儿肠腔内部压力降低,然后对患儿腹部展开按摩处理,从套头部位开始,对其展开逆时针按压,次数为30-50下,持续3-5分钟后,再为患儿注入碘水和空气,将压力提高一个档位,实施间歇性、反复性加压以及减压处理,一直到患儿肠套叠完全解除。当观察到患儿腹部块影呈现出减小趋势,甚至是消失,患儿小肠内部进入大量空气各碘水造影劑时,表示套叠整复成功。嘱患儿排便、排气后再次摄腹部立卧位片,排出膈下游离气体存在及造影剂外漏情况。

1.3观察指标

分析20例患儿治疗效果:观察20例患儿复位成功例数和失败例数,同时观察20例患儿出现并发症例数,计算各项占比。

2结果

20例患儿中有18例患儿复位成功,占比为90%,未出现并发症,在压力从8-12kPa逐渐上升过程中复位的患儿有18例,占比90%,在压力达到12kPa,仍然未复位,同时辅助手法按摩和间歇性注气者有2例;肠套叠整复失败者有2例,占比10%,后改为手术治疗。这2例复位失败患儿,均为第一次肠套叠后2-3个月再发肠套叠,其发病时间均高于24个小时,均存在果酱便,超声检查结果为存在较大包块,经手术证实,均为回-回型肠套叠,存在明显肠管水肿表现,2例患儿同时合并肠段坏死表现。

3讨论

小儿肠套叠临床发生率较高,该病患儿的小肠出现异常蠕动,当小肠进入小肠或小肠进入大肠时,则会引发肠梗阻。临床上引发小肠异常蠕动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有微生物感染、肠道寄生虫、肠内息肉等[2]。小儿肠梗阻肠管在未出现器质性改变情况下,表示为原发性,其中受感染、肠系膜过长、肠蠕动紊乱、回盲部活动度大、冗长等因素影响引发该病的比例约为90-95%。大部分该病患儿表现为单发,沿着肠蠕动的方向出现套叠表现,少数患儿也有可能出现逆蠕动方向套叠表现。

肠套叠患儿常见临床症状有腹部阵发性绞痛、发病急,婴幼儿会出现果酱样便、腹部包块、哭闹不安、发热等表现,在触诊时,患儿腹部可能出现肿块,经X光检查,能够发现肠梗阻现象,主要超声和CT表现为靶环征象和套管征。给予肠套叠患儿碘水空气灌肠+手法复位治疗,其主要目的为预防肠出现穿孔和缺血坏死现象,从而引发其他疾病,对小儿生命安全产生威胁,避免为患儿采取手术治疗等[3]。该治疗方式具有及时性,临床疗效显著,给患儿带来的危险性小,能够有效缩短患儿恢复时间。在为患儿展开该治疗方式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详细排查不利因素,观察患儿有无出肠坏死等表现,密切监测患儿的全身情况,关注其体温变化,全面掌握患儿的禁忌证和适应证,预防其出现意外事件,促使整复治疗效果提升。该治疗方式临床操作简单,不会给患儿带来创伤,能够直观复位,可以显著提升复位成功率[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20例患儿中有18例患儿复位成功,占比为90%,未出现并发症,在压力从8-12kPa逐渐上升过程中复位的患儿有18例,占比90%,在压力达到12kPa,仍然未复位,同时辅助手法按摩和间歇性注气者有2例,肠套叠整复失败者有2例,占比10%,后改为手术治疗。说明X线下碘水空气灌肠+手法复位的应用可以促使肠套叠患儿治疗有效率提升。

综上所述,就肠套叠患儿来说,X线下碘水空气灌肠+手法复位治疗能够获取到良好的诊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伟.X线下空气灌肠与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v.26(3):109-110.

[2]蒋建中,覃道锐,胡坚.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与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9):1730-1732.

[3]汪登亮,康权,王浩名,等.超声引导下新型水灌肠仪器灌肠与传统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6):99-101.

[4]孙帅,耿磊,徐晓亮,等.空气与液体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9,42(2):90-95.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肠套叠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放射学实践(2021年5期)2021-05-21 09:34:24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骨康方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0:38:02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46例手法复位配合针灸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医学信息(2015年50期)2016-04-15 15:19:57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27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