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1-01-12 09:30:13张连春
关键词:国防军事大学生

袁 媛,张连春

(1.河北北方学院 组织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多方势力交错,多元文化融合,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高校作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调整改进国防教育模式,增强教育实效性,努力为国家培养坚强的新时代国防后备力量。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部和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指出,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军事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记2学分;军事技能训练时间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112学时,记2学分[2]。当前,国内高校按照《国防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

(一)开设军事理论课程

高校把军事理论课程列为必修课,并纳入学生培养计划,设立军事理论教研室,落实学分管理。有些高校还制定“专家领导听课制度”“督导员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课堂教学既有传统教学方式,也有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的新式教学,如多媒体授课、线上授课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等多种方式。在课程设置上,除将其列为必修课外,有些高校还开设了与国防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课程建设趋于完善。

(二)开展军事训练

把学生军训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并将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规定教学学时和学分。通常是在大学新生入校后,开展2周左右的军事训练,训练以军事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有些高校在传统训练科目外还加以野营拉练、消防演练与方队表演等训练项目,旨在磨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

(三)开展日常性国防教育活动

高校在学生课外时间开展各式各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如在国庆节、建党节和建军节等特殊节点,以参观展览、举办主题演讲和进行实践活动等方式强化国防教育。有些高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协会、八一学社和校国旗仪仗队等学生国防教育组织,在重要时间节点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如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防空演练、开展征兵工作宣讲和召开个人先进事迹报告会等,进一步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国防观念。

以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的高校国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大学生国防技能并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方式[3]。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基本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国防教育模式。但不容忽视的是,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过程中还存着许多不足,制约着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虽然设置国防教育的相关课程并开展军事训练,但是对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能站在立德树人的全局中理解和把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政治意义。有些高校把国防教育定位于管理职能,而非教学职能[4],没有从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高度去研究部署,日常性国防教育开展较少,教育形式单一且内容陈旧,国防教育氛围不够浓厚。

(二)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单调乏味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囊括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役和信息化装备5个方面。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局限性的问题,有些教师侧重讲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部分,对自己不擅长或不感兴趣内容则少讲甚至不讲。还有一些教师通过“慕课”的方式完成军事理论课教学,教学手段单调、课程内容常年不变,不能立足互联网时代特点进行创新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军事理论课长期被“边缘化”。

(三)军事训练安排不到位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训练内容包括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射击与战术训练、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以及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4个方面。但在军训实际安排上还存在流于形式、训练内容老套和僵化等问题,训练内容基本还停留在站军姿、走正步、练队列与参观内务等方面,虽然有些高校增加了新的训练项目,但与规定要求还存在差距,训练效果有待提升。此外,在承训教官选择上也存在人员组成混乱的现象,教官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训练内容随意性大,导致学生对军队和国防等发生认识偏差,继而影响征兵入伍等工作。

(四)师资配备严重不足

虽然各高校能够按照要求设置军事理论教研室,但目前军事理论课教师专兼结合的较多,专任教师数量不够,有些兼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而且师资队伍不稳定,教研室开展活动较少,教育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有些高校使用军队转业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担任军事理论课兼职教师,教师职称偏低,知识结构单一,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依赖“慕课”现象严重,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要求。

(五)组织机构和经费保障不足

在机构设置上,高校成立了人民武装部或者武装工作部,但武装工作部常与学校安全保卫处或者学生工作处合并办公,有些高校还将其与体育部合并办公,主要职责就是组织完成新生军训和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这些工作阶段性完成后就投入到部门内其他工作,这导致国防教育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经费投入上,高校投入国防教育的经费较少,国防教育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缺乏,装备器材不足,也制约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

三、构筑“二三四三一”模式,深入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

高校国防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国防观念偏弱和国家意识不强等问题。高校应积极创新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路径,构筑“二三四三一”模式,不断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增强大学生军事素质与国防行为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积蓄力量。

(一)打通“知”与“行”两个环节

高校国防教育要把入脑与入行统一起来,加强国防理论知识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的力度,完善课程计划和军事训练计划,切实落实教育教学要求。一方面,要通过教育达到“知”的目的,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和关于国防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实践技能,明白国防的重要意义,深化爱国、护国、保国和卫国的情感。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实现“行”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学习成果落实到报国的实际行动上,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反对势力作斗争,积极参军入伍,投身国防,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和思用贯通。

(二)开展思想性、知识性与技能性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

所谓思想性,就是要提高教学内容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强军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待与解决问题,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所谓知识性,就是要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国防教育教学的内涵外延。要将军事、互联网、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等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将国际视野、忧患意识、战争规律、辩证思维以及信息时代、大国重器,科技报国与强军思想等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所谓技能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综合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要增强军事训练的技术性,把战术训练和战时防护训练等要求落实到位,增强学生的行为能力。

(三)贯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和第四课堂

打造第一课堂,就是要提升军事理论课程学科地位,将其纳入第一课堂教学课表和课堂教学,与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同向同行;还要挖掘国防教育的思政内涵,军事理论课程要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步推进。打造第二课堂,就是要把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中,将其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大学生宣讲团”培训和课外实践活动等。同时,运用好八一学社和国防教育协会等学生社团,发挥社团自我教育功能,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打造第三课堂,就是要拓展国防教育阵地,运用校外教育资源,如军营、纪念馆、革命遗址和烈士陵园等,依托地缘军事资源和军事文化优势,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和抗战胜利纪念日等时间节点,把国防教育从学校小课堂搬到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爱党爱国情感。打造第四课堂,就是要立足信息时代,主动占领和掌握国防教育的网络阵地,创新方式方法,加大网络宣传,通过“微课堂”和“微课程”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冲击下树立正确的网络国防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组成坚固的“网络安全护卫队”。

(四)充分整合学校、社会和学生三个教育主体的力量

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国防教育主阵地作用,把国防教育放在学生教育的重要位置,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加强师资配备,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防校园文化,真正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要注重发挥社会国防教育协同育人作用,用好社会国防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特别是要用好社会国防教育基地,联通国防教育协会和国防教育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组织学生参与协会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深化国防教育效果。三是要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三自”功能。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在校园文化活动与社团活动等各类业余活动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开展系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与灵活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使国防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一体推进国防教育与其他教育

一方面,要将国防教育学科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融入学校大德育体系之内,与其他学科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并统一考核。另一方面,要把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和职称评聘等重要事项与其他事项统一配置统一考核,纳入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日程,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努力实现国防教育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创新国防教育方式和增强国防教育实效性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只有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才能让大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献身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国防军事大学生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1-05 07:31:04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
军事幽默:局
军事文摘(2009年9期)2009-07-30 09:40:44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