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华,赵映美*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仙桃 433000)
感染性疾病属于临床儿科常见病,主要是指病菌侵入机体血液循环,并且生长繁殖从而导致患者体内出现代谢产物;随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寒战、皮疹、高热等临床症状。因此尽早诊断并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1]。
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内接诊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25例分为二组,其中观察组(n=63),男/女(30:33),年龄5个月-10.5岁,平均(5.59±3.15)岁。对照组(n=62),男/女(32:30),年龄6个月-10岁,平均(5.12±3.05)岁。对比125患者资料,可研究。
125例患者于第二日清晨在空腹状态下接受采血,采集2-3ml静脉血置入抗凝管,充分混匀,使用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和C反应蛋白仪(芬兰 QuikRead go)检测血常规以及全血C反应蛋白。
其中白细胞计数正常值:3.5-9.5×109/L,血C反应蛋白正常值:0-10 mg/L[2]。
1.3.1 对比两组细菌感染性疾病具体类型诊断准确率;
1.3.2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测定具体结果;
此研究SPSS 23.0计算,计量资料“t”计算和检验,“±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表示,两组数据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细菌感染性疾病具体类型诊断准确率60/63(95.2)显著较对照组47/62(75.8)高,x2=9.5721,P<0.05。其中,观察组肺炎、肠炎、脑膜炎、尿路感染、其他感染分别占10(16.1)、13(20.9)、8(12.9)、16(25.8)、15(24.1),对照组分别18(28.5)、17(26.9)、12(19.0)、13(20.6)、3(4.7)。
数均显示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率Neu具体测定数据值69.17±9.45(mg/L、18.43±6.52×109/ L、85.14±10.55%显著较对照组12.14±8.22 mg/L、11.00±4.14×109/ L、60.47±10.59%高,t分别是35.9761、7.5920、13.0470,P<0.05。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在我国属于高发病率性疾病,加之小儿机能免疫和抵抗力均较低,因此该疾病对严重影响患者身体正常发育。经临床研究证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体内血清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特异性蛋白成分,该物质可与肺炎链球菌荚膜C多糖物质产生反应,从而生产C反应蛋白,在炎症因子的参与和推动下,会致使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由此可见C反应蛋白水平在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有着较高的加之。
血常规检查是目前医院中最基本的一项血液检验,通过该项检查可有效观察血液细胞的数量、形态以及分布情况,从而判断与确诊疾病。目前血常规检查已成为临床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诊断参考指标,但研究发现血常规检查单一使用存在较大的弊端,单一使用此方法会导致检查结果缺乏一定的准确率,加上该项指标还会受患者情绪、运动、饮食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致使检查结果出现误差。
人体内的C反应蛋白属于一种非特异性急性反应蛋白,主要通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进行调节,一般正常含量不足10mg/L;但若在细菌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C反应蛋白合成会明显增多,由此可见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可直接反应患者感染情况严重程度[3]。加之C反应蛋白具有便捷、敏感、快速的特点,并且基本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可有效保证临床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临床研究证实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监测敏感度较高,可直接提升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检出率,可见此研究所得结论与上述论述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临床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使用血常规检验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效果显著,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