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复苏团队对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2021-01-12 08:42
关键词:仪器设备插管心肺

章 衡

(江苏省镇江市急救中心,江苏 镇江 212001)

心肺复苏是在患者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后采取的抢救措施,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1]。急救中心通过高效复苏团队建设可训练成员单人技能的实施和成员之间的协调性,优化急救流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通过对我急救中心3年内实施心肺复苏共计65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规范化心肺复苏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19年12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65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心脏骤停临床诊断标准,我急救中心未实施高效复苏团队建设,将其时间段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我中心实施了高效心肺复苏团队建设,将此时间段患者33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20-58岁,年龄均值为(38.56±4.97)岁,研究组患者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21-55岁,年龄均值为(38.54±4.92)岁,基线资料组间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高效团队心肺复苏,研究组患者实施高效团队心肺复苏,措施包括人员及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化心肺复苏流程、培训考核等。(1)人员及仪器设备管理:心肺复苏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药品等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专人负责检查救护车内药品,及时补充药品种类及数量。复苏使用的各项仪器设备需详细登记,并在固定位置摆放,专人负责设定仪器设备使用规范流程,并定期维修保养仪器设备。(2)高效复苏团队工作流程:团队成员首先明确角色和任务分工,心肺复苏尝试期间,急救团队以医生为组长首先进行基础生命值探查和启动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同步下达分工指令,护士准备开放静脉通路,急救员准备气道管理设备,驾驶员将除颤备搬下车并作为第二梯队接替组长按压(3)培训考核:急救中心定期组织医生、护士、急救员、驾驶员参与高效复苏团队建设培训,培训内容以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基础,并对培训内容进行标准化考核,达到考核标准要求的急救人员方可上岗。

1.3 评价标准

评估组间抢救成功率、插管时间、除颤时间、心肺复苏总时间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插管时间、除颤时间、心肺复苏总时间(±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抢救成功率(%),检验方法为x2,为确保数据分析计算结果准确,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 果

评估组间抢救成功率(院前自主循环恢复为唯一认定)、插管时间、首次除颤时间、心肺复苏总时间等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成功的复苏尝试不单依靠医务人员的个人技能,而是强调团队实施的多种干预措和团队的有效沟通和团队调动能力,高效的团队合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次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急救中心实施高效复苏团队建设后,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插管时间、除颤时间、心肺复苏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常规心肺复苏流程混乱,人员分工不合理,抢救效率及效果不佳。实施高效复苏团队建设后,人员分工明确合理,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有效干预,配合优化设备及药品管理及人员培训等措施,为心肺复苏尝试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条件,有助于抢救成功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

表1 评估组间心肺复苏相关指标(±s)

表1 评估组间心肺复苏相关指标(±s)

组别 抢救成功率 插管时间(min) 首次除颤时间(min) 心肺复苏总时间(min)研究组(n=33) 17(51.5) 2.64±1.45 1.65±1.04 5.16±1.49对照组(n=32) 8(25.0) 4.38±1.29 3.47±1.25 6.44±1.62 t值 4.825 5.105 6.389 3.317 P值 0.028 0.000 0.000 0.001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插管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心肺血管病杂志》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