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新勇
(宁津县中医院骨科 , 山东 宁津 253400)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是骨科患者手术后较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恢复效率、治疗效果、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大影响[1]。帮助患者对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防控,是骨科人员的职责所在。本文分析了骨科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控措施,旨在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1230例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筛选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组患者中有男性650例,女性580例;年龄20-70岁,中位年龄(44.53±4.72)岁。
2 方法:所有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我科对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患者各方面资料进行收集,结合诊治情况总结相关的危险因素,并以此制定防控措施。分析的数据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时长、有无基础疾病、切口类型、是否规范应用抗菌药物。
3 切口感染诊断:根据我国卫生部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检查与评估,观察手术切口局部状况是否存在热痛红肿,有无渗液,将疑似感染病例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综合检验结果明确诊断,对感染人数进行统计。
5 结果
5.1 本组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5例,感染发生率1.22%(15/1230)。
5.2 本组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手术时长超过2小时、急诊手术、合并糖尿病、Ⅲ类切口、未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是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手术是骨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由于患者大多伤情严重、复杂,往往需要通过手术获得满意的复位、固定效果,保障预后[2]。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是骨科手术常见且不容忽视的并发症,这也是医院感染重要原因,据悉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医院感染的20%。患者发生骨折部位切口感染,不仅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也使恢复时间延长,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若控制效果不佳,能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充分掌握骨科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有效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3]。
1 此次研究总结危险因素如下:对于老年骨折患者,由于营养状况不尽如人意,机体免疫机能、抵抗能力下降以及器官功能衰退,是切口感染的高发人群。患者若合并有糖尿病,受到血糖水平异常的影响,为易感人群,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入,使得感染概率提升;此外高血糖也会影响切口预后,增加感染风险[4]。机体的四肢与其他部位相比血供相对偏差,若切口位于四肢尤其是关节附近,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更长,也会引起更高的感染概率。若施术过程选择Ⅲ类切口,往往操作过程要进入急性炎性反应区域,容易发生切口感染。通常若术式难度高、操作复杂、有较深的切口,会使软组织损伤更重,切口也需要长时间暴露,增加了切口愈合时间和感染概率;而更长的手术时间,会使得细菌落在切口局部的概率增长,更易发生感染。急诊手术往往存在术前评估与检查未做到位的状况,加之时间紧迫,降低了术式的可控性,因此与择期手术相比急诊手术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治疗过程若抗菌用药不合理应用,也是切口感染重要原因[5]。
2 此次研究总结防控措施如下:(1)锻炼护理队伍。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更新的护理理念,强化骨折护理知识,熟练各类护理技巧。培养护理人员发现风险、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责任心,保障护理工作的高效率。强化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的强化,合理调配参与手术人员,保障施术过程医护人员有序调动、高效配合。(2)充分术前评估和准备。全面的掌握身体状况与各项资料,准确评估其耐受能力、营养状况,找出患者存在、潜在的不利于恢复和容易诱发切口感染的因素,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对风险因素予以避免。根据患者的伤情予以积极处理,对基础疾病予以治疗,改善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强化耐受能力。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应激状态会升高血糖水平,要予以关注,定时检测血糖,应用药物或胰岛素进行调节。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体位、功能锻炼,提高术后恢复效率。对患者进行宣教,普及骨折知识,讲解骨折部位切口感染的危害,与其一同分析影响因素,告知如何预防和应对。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通过多种干预手段,帮助患者保持围术期心理状态平稳,避免心理因素影响机体耐受能力。(3)若患者年龄大、存在危险因素多,需列为重点关注人群,加强观察,对各项指标和切口状况予以密切观察。掌握患者的营养状况,尤其年龄大的患者,为其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保障围术期营养、能量充足摄入。若患者施术过程切口范围广或切口深,围术期科学应用抗菌药物,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剂量和用药时间。
综上所述,重视骨科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是减少感染概率的关键环节,也是治疗安全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