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杰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中比较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最为明显临床症状为疼痛[1]。对于此类患者,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舒适护理不同于常规性的护理操作,其各项内容更贴近患者临床治疗需要,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文分析舒适护理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接收10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将患者进行分组时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为(54.3±4.3)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例于23例,患者年龄范围为31-70岁,中位年龄段为(53.9±4.5)岁。分析2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辅助展开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术前舒适护理。护理人员需注意维持病房环境舒适,调整最佳温度与湿度,以免患者术前产生恐惧、紧张与焦虑等不良情绪。与患者多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状态。遵循医嘱可予以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向其介绍自身病情、手术必要性与手术操作方法,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预防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担心,促使其能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耐心认真回答患者与家属提出的问题[2]。遵循医嘱予以患者相应的镇痛药物,按时给药干预。在患者疼痛并不是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采取非药物的方式进行干预。个体化镇痛需依据患者病情、药物使用方式与用途综合考虑给药。(2)术中舒适护理。手术中,护理人员应检查医疗器械。调整好室内温湿度。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可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可通过语言、心理暗示等方式减轻患者紧张感,做好保暖护理。手术操作中患者疼痛明显,可予以安慰,并分散其注意力,鼓励积极面对手术,仔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师予以处理。手术操作均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以免出现交叉感染。(3)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后2小时,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免产生严重并发症。如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需及时处理。患者术后完全清醒后,护理人员需予以与疼痛相关的健康知识,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并指导患者止痛的措施与方法。指导患者自我评估疼痛的方法。对于因疼痛不愿参与康复训练的患者,部分患者过于担心骨折,害怕骨折移位,特别是手法复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明确告知其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让患者对自身病情与手术治疗等相关性有一定的认识,并积极配合临床各项诊疗活动。指导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折康复。锻炼患者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流瘀滞情况的出现,鼓励患者尽早下床,促进肠胃蠕动。告知患者术后6小时可饮水,24小时可进食流质性食物[3]。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逐渐过渡恢复至正常饮食。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维持大便通畅。日常饮食可保持高维生素、高蛋白与高热量,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 观察指标:分析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利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标准判断患者疼痛程度,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越剧烈。
5 结果:统计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76.0%,观察组为94.0%,检验2组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区别,术后1小时、术后24小时以及术后48小时,所有患者VA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检验各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对比分)
舒适护理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护理模式,更强调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以便能够解除患者痛苦。舒适护理不同于常规护理操作,其体现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其目的是促使患者在整个诊疗周期中能够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促使其治疗期间,能够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达到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舒适,缩短患者不愉快程度,促进患者康复[4]。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而言,疼痛是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患者疼痛明显,必然会增加护理难度。因此,在患者围手术过程中,接受舒适护理模式,更有助于减轻疼痛,纠正不良现象。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相对比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舒适护理操作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围术期舒适护理模式效果更明显。
综上所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围术期护理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