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萌 张玲玲
1 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2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生率逐渐增加[1-2]。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出生后即被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进行救治,使其成活率明显提高。然而,存活早产儿却面临着后遗症发生率增高、患病率及再入院率上升的风险[3]。家庭是早产儿康复与成长的主要场所,早产儿父母承担着养育患儿的重要责任,父母的照护能力是决定早产儿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大多数家庭育儿功能逐渐弱化[4]、早产儿父母照护能力不足[5],不仅影响了早产儿的健康成长,也给早产儿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6]。研究显示,提供家庭支持可改善患儿及其家属的不良结局[7]。目前相关研究多关注早产儿家属感知到的家庭支持需求[8],而护士作为提供家庭支持的关键人员,对早产儿家庭支持的认知和实施情况却较少被关注。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NICU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的认知与临床实践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护士加强培训,改进其在家庭支持工作中的不足,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家庭支持服务提供借鉴和指导。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1月26日—12月9日选取河南省18所医院的257名NICU护士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29岁138人,30~39岁101人,40岁及以上18人。学历:大专及以下89人,本科及以上168人。技术职称:护士65人,护师139人,主管护师及以上53人。工作年限:1~5年136人,6~10年84人,10年以上37人。医院包括: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5所、二级乙等综合医院2所,其中妇幼保健院2所。纳入标准:(1)有护士执业资格,且在NICU工作≥1年;(2)有护理早产儿的经历。排除标准:(1)实习或进修护士;(2)年龄<20岁者。
1.2 方法
1.2.1 组建课题组:成员包括从事新生儿工作的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NICU护士长2名、妇产科护士长1名,新生儿室护士2名,研究生1名。
1.2.2 编制调查问卷:通过查阅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课题组讨论,自行编制“NICU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认知与实践调查问卷”,选取30名NICU护士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并确定最终调查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技术职称、工作年限;(2)NICU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认知情况;(3)NICU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临床实践情况。
1.2.3 实施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星,借助微信平台将调查问卷以链接形式发送给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护士进行填写。为确保问卷的质量,利用问卷星设置同一地址或同一电脑、手机只能填写一次,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逐一检查,删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原始数据导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率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年限、技术职称的NICU护士对家庭支持服务的临床实践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NICU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认知情况 257名调查对象中97.28%的护士认为为早产儿提供家庭支持服务这项工作是重要的,52.14%的护士了解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47.86%的不了解。在早产儿住院期间,42.8%的认为早产儿家庭非常需要护士为其提供家庭支持服务,55.25%的认为需要,1.95%的认为不是很需要,认为最需要提供的家庭支持服务内容是早产儿护理相关知识。早产儿出院后,35.8%的护士认为早产儿家庭非常需要护士继续为其提供家庭支持服务,57.98%的认为需要,6.23%的认为不是很需要,同样认为最需要提供的家庭支持服务是早产儿护理相关知识,有35.27%的护士认为不需要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
2.2 NICU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临床实践情况 257名调查对象中6.61%的护士在工作中全面实施了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44.36%部分实施,49.03%较少实施甚至未实施。实施内容最多的是为早产儿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提供早产儿护理相关知识,最少的是早产儿相关信息,59.53%的护士对自己工作中实施家庭支持服务感到满意,40.47%的不满意。90.27%的护士认为提高护理人员对家庭支持的认知水平、86.38%的认为增加人力资源、72.76%的认为制定相关实施标准和流程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家庭支持服务水平。不同年龄、学历、技术职称的NICU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实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NICU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实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护士实施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比较[n(%)]
2.3 影响NICU护士实施早产儿家庭支持的多因素分析 将影响NICU护士实施早产儿家庭支持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别纳入,以NICU护士的年龄、学历、技术职称为多因素分析的自变量,对早产儿家庭支持的实施情况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NICU护士实施早产儿家庭支持的因素为年龄、学历。见表2。
3.1 NICU护士认为对早产儿实施家庭支持服务很重要 结果显示护士对家庭支持服务相关内容了解不够。家庭作为患儿完成追赶性生长的最理想环境,也是早产儿成长和教
表2 影响NICU护士实施早产儿家庭支持的多因素Logistics分析
育的主要场所[9],更是早产儿最重要、最有效的资源[4],获得足够的家庭支持有助于早产儿的康复与成长。众多研究表明[7,10],发展患儿家庭支持服务,不仅可以减少其父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还可以提高对患儿的照护能力,进而改善患儿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中,大部分护士(52.14%)是了解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服务的,且绝大多数护士(97.28%)认为为早产儿家庭提供家庭支持服务是重要的,这从侧面反映出NICU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重视程度。但仍有部分护士对家庭支持服务不了解,一少部分认为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不需要为其提供家庭支持服务。有研究显示,100%的家长缺乏对早产儿的认识和有关疾病知识,96.1%的家长担心患儿病情变化,92.2%的担心患儿出院后的护理[11]。由此可见,早产儿家庭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都非常需要护士提供支持干预,所以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认知仍有待提高。另外,研究表明,早产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其家长均有较高的心理需求[12-13],但在本研究中,有35.27%的护士在工作中并未关注到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因此,要加强NICU护士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方面的培训。
3.2 NICU护士家庭支持服务临床实践不足 年龄与学历影响NICU护士工作中实施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本研究中,虽然绝大多数护士认为为早产儿家庭提供家庭支持服务是重要的,但实际工作中仅有6.61%的护士全面实施,近一半(49.03%)的较少实施或未实施。因此,NICU护士家庭支持服务临床实践不足,且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认知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偏差。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NICU护士的年龄、学历影响其工作中实施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P<0.05)。本研究中,年龄大的护士比年轻的护士在工作中更多地实施了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这可能是因为年长的护士大多亲身经历过生育,更能深切体会到患儿家长的需求,因此,在工作中能较多地提供家庭支持服务。而且,学历也会影响NICU护士在工作中实施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这就提示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对年轻、低学历护士在早产儿家庭支持方面的教育与引导,从而更好地为患儿家庭提供护理服务。
3.3 人力资源不足和缺乏相关的实施标准与流程影响护士实施家庭支持服务 本研究中,86.38%的护士认为限制实施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不足,72.76%的认为是缺乏相关的实施标准与流程。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缺乏,这就使得护士在临床中超负荷工作,每天完成日常护理任务后就已经筋疲力尽,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实施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而且,没有相应的家庭支持服务实施方案,护士只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导致家庭支持服务内容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增加NICU护士配比。另外,可结合早产儿住院期间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袋鼠式护理模式等与早产儿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模式、家庭访视等,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家庭支持服务方案,使护士按照统一标准实施家庭支持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家庭支持服务对促进早产儿的康复、提高早产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临床中,NICU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认知与临床实践仍有待提高,而且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更好地提供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首先要提高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年轻及低学历的护士。其次是增加人力资源,调节NICU护士配比。最后,根据患儿面临的不同的健康与康复问题和患儿家庭需求建立个性化、多元化的家庭支持服务方式,通过多学科合作,推出一套完善、可行的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标准与流程,帮助早产儿家庭完成从医院到家庭的健康过渡,提升家庭支持服务内涵。
然而,本研究对象所在医院均来源于河南地区,而且样本量较小,尚不能代表我国整体NICU护士对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认知与实践现状。因此,以后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基于管理者、临床多学科专业人员及社区相关人员等的多维度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现状调查,为深入挖掘我国早产儿家庭支持服务问题以及提升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