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婷婷
十余年前,放着办得风生水起的企业不做,朱明章卷起裤脚一门心思扎进镇海区清水浦村。“那时旁人反对意见有多强烈,我的内心就有多坚定。”他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以“强核心、强素质、强服务”为主要抓手,把清水浦村一步步建设成为美丽和谐村。
2020年5月,56岁的朱明章接受组织安排,勇挑重担,再次走上了一条奋斗之路——担任炼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换一个工作环境,只要我全身心付出,一定能服务好这里的居民。”
十几年来,无论身处哪里,朱明章都做着同一件事:扎根村社,为民服务。
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收”人才
“朱书记来了以后,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清水浦村村民孙阿伯说。2008年,朱明章来到清水浦村担任村党委书记,当时村集体收入仅200万元。11年的时间,在朱明章的带领下,乡村建设有了质的提升。2019年,村可用收入达到800万元。
朱明章熟悉村务工作后发现要带动村子发展,有很多事要干。可当时的村班子,无论是人手还是精干度,都与朱明章想象中的团队相距甚远。
难道就这么被人的因素限制,束手束脚地干事情?朱明章决定自己挖掘人才。“村集体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缺的是脑子活络又肯干事的人。”朱明章综合考量后,看中了当时在工贸公司做技术主管的郑世君。
“一开始我确实不愿意,公司老板也不希望我走。到村里当社工,工资比在企业低许多,而且工作也忙碌不少。”郑世君说。最终让他答应下来的还是朱明章的“现身说法”。“朱书记自己就是离开企业到村里主持工作。我们都是清水浦人,又是党员,理应为自己的村子作贡献。”
朱明章还从企业“挖”来了在徐家村兼职网格工作的谢勤。这两位后备干部经过考验后都成为村务工作的顶梁柱。“后来就不用我到处挖人了,进来的年轻社工都是好苗子,稍稍打磨都能堪重任。”朱明章说:“其实好干部都是和群众亲近,在点滴群众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他因时制宜,改变培养方法,为每位年轻社工配备了村务工作的师傅,一对一带业务,同时也为年轻社工提供干事舞台,让他们逐步成长。
改革创新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
组建好团队后,朱明章又从抓两委会工作规范化运行着手,制订了清水浦村议事规则、村干部工作纪律考核办法等。2012年,在原来的村务议事规则基础上,朱明章推出“168阳光村务”监督法,规定涉及村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村集体资产处置等六类重要事项,必须按照党组织或村民提议—两委会商议—联村干部参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议公开—实施决议—结果公开等八步操作,而且每一步要有清晰记录。
在这一村规执行初期,有村干部提出质疑,认为村民代表大会上近百名党员、代表签名表决,既麻烦又费力。“起初我们也觉得麻烦,但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朱明章说。8年里,“168阳光村务”监督法已成为村庄处理大小事务的标准流程。 “根据规定,表决事项必须由与会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算通过。这些年,也有部分事项因村民多数不同意,直接被否决。”朱明章说。村民看到村干部规范用权,对村干部愈加信任,清水浦村的工作推进也越来越顺利。
“168阳光村务”监督法规范下的村务公正、公开、透明,久而久之,村民对知情权、监督权的行使十分上心,村民代表大会对村民而言,不是事不关己的“形式主义”,而是参与村务建设的最直接方式。“村就是另一个‘家,能参与‘家的建设,怎能不积极呢?”一位村民代表告诉笔者。
2014年,朱明章在此基础上开展试点,村干部工作的好坏,由村民直接打分。“让大家心里有个数,有意见可以随时提。”村民们的诉求和要求以书面、口头等形式传递给村干部,而村里的季度工作目标也以此为重要依据。2015年,清水浦村实行股份制改革,依据“168阳光村务”监督法,全村99名党员和村民代表深度参与股改方案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上百条,草拟的股权量化方案征求意见40多次,易稿11次,最终获得社员代表全票通过。改革至今,股改条文未动一字,无一人上访。
埋头苦干乡村发展节节高
发展是第一要务。2011年,国内首座大跨径双菱形连体分幅四索面钢砼组合梁斜拉桥——清水浦大桥建成通车。清水浦大桥拉近了甬江两岸距离,促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机遇。2013年,西电宁波产业园落户镇海,选址清水浦村。凭借地理优势和良好的产业氛围,清水浦村在产城融合中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
朱明章和村班子成员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利用村里的存量资金建造了2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和8000多平方米的拆迁过渡房,这两个项目每年为村里带来近500万元的收入。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为村容村貌改善提供了保障。村里实施亮灯工程,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自然村逐一进行路面硬化和修复、铺设排污管道、拆除垃圾箱新建垃圾亭等建设,村内基础设施全面提升。2013年起,55周岁以上的女性村民和60周岁以上的男性村民,每人每月可领150元。
2015年,轨道交通2号线清水浦站投入使用,将清水浦村从一个近郊村一下子变成轻轨线上的一颗明珠,纳入宁波都市区的怀抱,与城市发展脉搏共振。
为了满足村民多样化需求,2017年底,清水浦村文化礼堂落成。朱明章介绍,村里每个月都会在文化礼堂组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和廉政教育夜学活动,该文化礼堂已成为镇海农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学习、会议以及“村民说事”也都安排在文化礼堂内,村里相关事务都在这里进行讨论。
同时,村里还推出了礼堂夜市,“天天都开放、周周有活动、月月有重点、季季有会演”,让文化礼堂更热闹了。73岁的岑桂仙是清水浦村村民代表,她说,现在有了礼堂夜市,晚上大家有空了,就可以坐下来细说村里事务。
清水浦村老年协会会长孙大锋说:“有了文化礼堂,夜生活越来越丰富了,跳舞、聊天、锻炼……老年人不用待在家里,大家其乐融融,乡里乡亲走得更近了。”
主动担当迎难而上破难题
朱明章坚持“为民办实事,为民寻富路”,清水浦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他又转到炼化社区开启新征程。
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他主动担当、攻坚克难,舍弃休息时间走访小区,广泛听民声聚民智。针对居民提出的增设休闲、便民设施的需求,他多次组织召开方案研讨会,落实相关举措,全力以赴为民服务。
煉化社区是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及其改制单位员工家属为居民主体的社区。朱明章介绍,社区有党员近500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就占64.4%。“社区党员年龄大、数量多。社区移交地方管理后,如何交得稳、接得牢,开展好党员工作,对我们社区党委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朱明章表示,起初社区党员并不适应地方管理,日常的组织生活、党课学习、民主评议对老年人来说,过于烦琐,因此不少党员产生了抵触心理。
接手工作后,朱明章带领社区党委,以完善组织体系为抓手,为每一个党员家庭户挂牌。针对高龄党员行动不便、不清楚流程等实际问题,他带头上门为老党员送党课,手把手指导老党员完成组织生活记录、锋领指数测评等。一段时间后,老党员们逐渐适应了新的组织生活模式,对社区党委也多了一分理解。“通过我们的努力,炼化社区移交地方管理后,党员没有失落感和被抛弃感,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朱明章表示。
炼化社区居民中,退休人员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许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有老人找到我说年纪大了,去公司食堂吃饭不方便,能不能在小区附近办个食堂。”朱明章找到设计部门,将“长者食堂”列入蛟川炼化片区老年护理照料中心规划,为社区老人解决后顾之忧。未来,社区老人可以到中心吃饭,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还会提供送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