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琼
【摘要】一个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必须重视起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档案记忆观视野下,各单位及企业都将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以便随着时间地推移,能够通过收集、整理、分类、存储、开发、利用等过程,有效记录企业社会发展的进程,更好地传承企业文化,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从档案记忆观概述入手,就企业如何在档案记忆观的视野下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有效措施,希望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字】档案记忆观;企业;档案管理
伴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信息,包含市场、财务、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范围广、数量多,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有效地管理,那么就会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从目前来看,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及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企业的发展,需要在新型的档案记忆观的背景下,重新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将档案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真实性、完整性及连贯性记录,来承载企业的记忆,加强企业的建设,从而突出企业的价值,促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档案记忆观概述
1.1定义
所谓档案记忆观就是一种新型的档案管理理念,该中观念更加突出了记忆性的特点。在社会上,任何一个组织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不受规模大小、业务范围、经营方式、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只要存在就会产生信息。只有通过将这些信息和数据通过档案管理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保存与记录,才能够将组织的整体发展进程记录下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档案记忆的重要作用,不仅是重大事件活动的承载者,更是组织发展、社会变迁的见证者,担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1.2属性特征
档案记忆观通常具备数据、敏感、可存儲三种属性。其中,数据属性就是大档案记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敏感属性就是指档案会受到相关事物或者活动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变化。一般地,敏感属性会受到数据属性的制约,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可存储性也就印证了档案具有记忆的特点,一旦保存下来,就可以随取随用。
1.3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对档案进行管理,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团队荣誉感,强化企业文化的认同,激发员工工作的创造性;另一方面,档案能够见证企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时刻,强化企业的知名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档案记忆观视野下如何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2.1树立档案记忆观,并建立内部档案数据中心。首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持续强化自身多方面的综合管理素质,在充分把握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档案信息的全面收集、整理、记录与利用,并不断动员企业全体人员树立档案记忆意识,强化认同感,形成企业文化,共同促使档案管理质量水平的再提升。然后,企业管理者档案管理理念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进行革新,建议高效运转、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档案中心,这样既能够在企业各部门及管理者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压缩沟通成本,提升信息收集、整理效率,还能够在统计整理的同时,确保信息数据不缺失、不漏掉。
2.2注重档案整理,为后续利用奠定便利化基础。企业要系统性、分类化、条理化地整理各项内部档案,为将来的充分利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于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说,要秉承科学、真实的原则,注重每一种类的档案管理。不仅要将企业的员工信息、业务信息进行有效记录,还要将各部门的运行情况纳入到档案管理的范围内。通过整体、客观地梳理,能够让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存在优势、不足之处,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查缺补漏,为企业长远稳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真实性是非常难以把握的,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充分掌握企业各项工作,科学分析研究信息的准确性与价值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然后有效区分各项资料的类别,在减轻工作负担的同时,为企业各部门后续借阅、查询、利用提供方便。
2.3强化系统维护,确保档案安全。要充分认识到数据信息化的优劣性,有效规避信息安全隐患,建立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系统,并持续不断进行升级更新,防御数据病毒风险。同事,要做好档案监控工作,并将技术保障到位,动态及时处理有关问题,提升监控质量,将危险率降到最低。此外,还要对不同层级的企业档案用户,设定查看权限。尤其对于一些价值量高度信息,如果一般人员因为工作需要要进行查看、借阅,就需要经过相关层级领导的审批,不断降低人为性质的破坏率。
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见证,包含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企业的信息数据内容整体性、完整性、真实性地保存下来,就需要企业全体人员认识到档案记忆的重要性,对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保存和利用,确保档案安全,充分提现档案的价值,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峻.档案记忆观下的企业档案管理分析[J].业务研究,2016(6):34-74.
[2]李颖.档案记忆观视野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探析[J].管理研究,2018(83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