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杰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立德树人;教育
一、 人文主题教育的含义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分册主编杨九俊提出:“所谓人文主题,就是引导学生向善、向真、向美,在生命成长中反复出现并贯穿始终,持续起着涵养品德、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作用的人生命题。”
人文主题教育,就是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在培养学生四个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的教育。
二、 人文主题教育的现状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亮眼的成绩,为了让学校取得优秀的升学率,分数的高低成为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因此,有些高中的语文教学依然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忽视了教育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重视题海的训练,忽视了教育学生要增强文化自信;重视解题技巧的传授,忽视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视考试分数一时的提高,忽视了教育学生要肩负责任担当;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导致高中语文课堂功利性严重,人文主题教育缺失。
其次,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新教材所蕴含的人文主题还缺乏深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人文主题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灌输的知识,缺乏自主探究,缺乏合作交流,不能有效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新教材所蕴含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等人文主题。
三、 人文主题教育势在必行
第一,“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的奋斗征程,中国取得了飞速发展。站在第二个一百年的起跑点上,开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旅程。然而当今社会上仍然存在着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思潮;某些人缺乏理想信念,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知半解,没有文化自信,道德修养亟待提高……中国梦呼唤有理想、有信念、负责任、敢担当的品德高尚的青年追梦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刻不容缓。
第二,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处处闪耀着人文主题的光辉,它强调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引领着人们把目光聚焦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题教育上来。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出现了革命文学题材《赵一曼女士》,通过赵一曼烈士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引导考生自觉继承中华民族的革命文化,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卷(山东卷)的文学类文本《建水记》(之四),通过展示建水小城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浓郁的传统人文气息,来考查考生的“文化自信”;文言文《左光斗传》通过为人刚直、勤于政事、揭露赃私的“铁面御史”左光斗,考查了为国为民,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责任担当……高考试题聚焦人文主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势在必行。
四、 高中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的策略
(一)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是文字和句读的完美组合,在语言建构和运用中,相同的句子,句读不同,断句不同,意思也完全不同。高考语文全国卷中文言文阅读的第十题选择题考查的就是文言文断句的知识。可以在对文言文标点符号断句的教学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让学生通过句读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二)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处处蕴藏着美育的因子,高中语文课堂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课堂。例如:《窦娥冤》中与黑暗社会不屈斗争的精神美;《我有一个梦想》中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美;《老人与海》中乐观自信坚强的品格美;《离骚》中“香草美人”的品德美;《鸿门宴》中全身而退的智慧美;《春江花月夜》中月夜江花的景物美;《苏武传》中宁死不屈的气节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爭》中学术争论的科学美……高中语文教材中包罗万象的美让学生流连忘返。可以在对教材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坚定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
(三)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
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又辩证统一的。教师可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透过教材文字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写作时代背景等来辩证地思考文章的内涵。在辩证思维的情境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在文化传承和理解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要在文化传承和理解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使学生肩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五、 结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要从“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等方面浸润语文人文主题教育,既兼顾工具性,又凸显人文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杨九俊.立德树人合时而著[J].人民教育,2019(20).
[3] 冯友兰.论孔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