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家庭学生共享高质量的教育

2021-01-11 06:43王登华,特古斯,刘婧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牧区包头市残疾儿童

包头市新城小学助学活动

今年以来,包头市多方面多维度拓宽教育扶贫路径,补齐教育短板,贫困学生教育保障水平和农村牧区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心读书

控辍保学是教育扶贫的核心工作。包头市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精确识别、精准施策、靶向帮扶,建立了“一县一案”“一校一案”“一班一案”“一家一案”“一生一案”落实机制。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25 人,无一人失学辍学。同时,包头市实现了以居住证为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零障碍”100%入学,易地扶贫搬迁涉及的140 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安排在校就读。

接受教育,对于普通的适龄孩子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对于那些重度残疾的孩子而言,却成了一种奢望。包头市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进行精准识别,按照相关政策,为70 名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安排435 名中度残疾儿童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安排395 名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实现了适龄残疾儿童“应入尽入”。

为了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包头市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国家、自治区明确的建档立卡、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残疾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保障资助,今年全市落实各项学生资助资金23431.95 万元,惠及学生93225 人次。特别是将可能返贫、致贫的边缘户家庭学生纳入资助范围,让他们同享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知尽知、应助尽助、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多措并举扭转农村牧区教育薄弱局面

让教育扶贫真正发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用,必须从根本上扭转农村牧区教育薄弱局面。包头市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供给水平。

全市教育经费重点向办学条件薄弱地区倾斜,实施县域学校扩容改造、改善提升学校寄宿条件、新建室内外运动场地、补齐配足教学和生活设备,完成国家“全面改薄”任务。协调上级资金3700 万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食堂、宿舍、厕所、浴室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园校舍维修改造,农村牧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全市188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高于教育部“20 条底线”标准,各旗县区中小学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学校均衡验收。

大力推进学校结对帮扶,建立了中心城区与农牧区学校“紧密型”“松散型”“网络型”结对帮扶机制。安排专项资金420 万元用于城乡学校结对共建,有效破解基础教育“城市挤”“农村弱”问题。目前,全市自治区级示范高中与农牧区薄弱高中结对率达100%,县域联盟内优质中小学与薄弱中小学结对率亦达100%。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城区38个学校党组织与农牧区49 所中小学党组织结对帮扶共建,发动系统内400 名党员教职工与贫困学生一对一开展结对帮扶,本着“帮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原则,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为提升乡村学校师资水平,包头市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持续招聘特岗教师补充完善固阳县、达茂旗、土右旗乡村教师队伍。选派14 名城区优质学校教育专家和名优骨干教师到农牧区学校驻校支教,直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案例、教学示范等工作,让更多农牧区优秀学生留在当地就读。教师培训计划重点向基层贫困地区倾斜,乡村教师参训率达100%。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加强优质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校的“同频互动课堂”“名师视界”“名校网络课堂”远程网络课堂,实现了基于网络的教学教研、移动学习、远程听评课、视频会议,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牧区,让贫困地区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猜你喜欢
农牧区包头市残疾儿童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山南地区农牧区防雷现状和对策
西藏农牧区妇女健康的调查与思考
包头市“健康水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