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资县易地移民搬迁小区分别是福源、福祥、福安、福康和福佳五个小区,合称“五福小区”。“五福小区”位于京呼高铁卓资东站两侧、黑河两岸,在4 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共建成安置楼54 栋,安置搬迁人口3357 户、7871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92 户、5179人。
“原来住在村里吃水不方便,生火炉荡得屋里全是灰尘,尤其到了冬天,上个厕所冻死个人。现在家里亮堂堂的,又干净、又卫生,物业取暖享受优惠,腿疼的老毛病也好了。另外也不用儿女操心了,易地搬迁的政策真是太好了!”家住福康小区的马翠林是从大榆树乡狮子沟村搬到安置小区的,说起自家的新楼房和新生活,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安置小区一公里范围内,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公交线路通到了小区门口,统一规划安排供水、供电、供暖及道路交通,确保迁入地与主城区协调、均衡发展。小区专门成立了计生卫生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中心、电影放映室,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这些服务。
卓资县在“五福小区”成立了三个易地搬迁综合服务社区,社区党支部包楼栋、包贫困户,整合各类资源,能够对搬迁群众生活过渡期的困难事宜做到全程跟踪、全程代办,切实解决他们入住小区后的烦心事、忧心事。“只要有难事,就去找支部”成了搬迁群众的口头禅、心里话。
社区党支部将社区划为若干网格,从搬迁户中选聘465 人担任网格长、信息员、物业服务员、保洁员、孤寡残障护理员、治安协调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工作,让搬迁群众加入到社区治理当中,调动了搬迁群众的积极性。
“上楼住新房,下楼有活儿干,没想到这么大岁数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现在的日子可真是越过越有味儿。”年逾古稀的李德奎和老伴儿刘润梅在小区内的扶贫车间专心致志地编织着汽车座椅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是2018 年入住移民安置小区的,在冷凉蔬菜基地干活,一年能挣个24000元,现在吃不愁、穿不愁,生活越来越好了。今年我升‘官’了,成了带班的。”从大榆树芦草沟搬迁到福祥小区的王石柱在易地移民搬迁冷凉蔬菜产业基地忙得不亦乐乎。
易地扶贫搬迁既要实现“挪穷窝”,又必须“断穷根”。为了给搬迁群众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社区将搬迁群众分为强劳动力、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三个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实际,量身打造就业岗位。
目前,“五福小区”有4138名强劳动力在小区内的金鸡扶贫产业园、冷凉蔬菜加工基地、光伏扶贫基地及县外建筑、家政、餐饮、汽修等行业实现了稳定就业;860 多名弱劳动力在小区内的“巧手手扶贫车间”从事汽车坐垫加工、服装加工、吨袋加工、皮囊酒壶缝制、酱菜腌制、收纳筐编制、中国结编制、鱼钩制作等工作。2019 年8 月,“巧手手扶贫车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称号。
作为补充,县里还制定了扶贫励志岗位指导意见,设置了九大励志岗位,使793 名搬迁群众通过辛勤劳动每年增收3000 到6000 元。对于有自主创业意愿者,协调就业局免费给予创业指导。对仍有土地承包权的搬迁群众,在土地确权后,将适合种植的土地流转给当地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对立地条件差的土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搬迁群众的租金和补贴收入。
搬新区,五福临门;住新房,福泰安康。搬迁小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服务、就业、产业齐发力,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告别苦日子、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
居民在福安小区散步 连 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