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 于卓慧 杨 冲 摄影I 王建华 郑 杰
1. 建筑模型
2. 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工程夜景 (郑杰 摄影)
3. 石景山文化中心实拍图 (王建华 摄影)
每当夜幕降临,在北京西部人口稠密的苹果园,就会有一座造型独特、灯光五彩斑斓的建筑物吸引市民的目光。这就是首都新晋文化地标,由新兴建设承建的石景山文化中心。
工程建筑面积4.1 万平方米,地下三层,地上八层,采用上下双层曲面分割空间及内部锥筒形曲面结构相结合的艺术造型,设置电影院、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博物馆、全民健身中心、实体书店六个功能区。
建筑本身庞大复杂的锥筒结构,构件繁多,曲率多变,尺寸各异。结构施工中定位放线、模架支设、混凝土浇筑各道工序需统筹规划、创新管理,才能使得设计灵感和理念的建筑线条在空间上得以准确复制和表达。
项目部采用BIM 放线机器人、虚拟模拟仿真、数控自动加工等先进的数字化建造技术。通过创建三维可视信息模型,利用放线机器人实现精密测控;对曲面模架进行虚拟排布,实现模板表面标高平滑渐变;对型钢梁柱节点进行钢筋绑扎工艺模拟,消除碰撞点;集成数据指导现场施工,提高工效。对幕墙模型深化设计,将每一个幕墙节点、单元板块的数据精准采集,实现板材精准加工。项目团队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精益求精,最终攻克了异型曲面施工这一难题。该工程BIM 技术应用荣获第三届中国建设工程BIM 大赛奖项。
作为文化设施,对区域内噪音敏感,在使用中对周边声学环境要求较高。因地铁6 号线从建筑西北角正下方穿越,因此必须在建筑主体地下工程进行隔振处理。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针对隔振措施与设计共同优化,优选了底板下多种型号隔震垫交错布置,对每块隔震垫实施精准定位的实施方案,并采用特殊工艺,实现防水卷材与隔振垫的密闭对接,保证了防水隔振双重功能的有效发挥。
4、6.石景山文化中心内景 (王建华 摄影)
针对异形曲面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难点,项目团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施工生产,解决了异形曲面结构施工定位、双曲面模架固定安装、大直径弧形钢筋的加工与连接等一系列难题,保证了曲面结构混凝土构件的空间多维度成型质量,总结出异形曲面壳钢筋混凝土结构精细施工综合技术,在同类工程中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工程顺利通过了全国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立项,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
5. 石景山文化中心内景 (杨冲 摄影)
项目部按人均用水、用电量,与分包签订协议,办公区、生活区以及施工现场用水、用电100%采用节水、节能器具。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措施,既达到保护环境、节水、节能、节电、节材的目的,又营造了良好的作业、生活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工程被评为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