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魁,宋继刚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二科,陕西 西安 710000)
肛门瘙痒症又称“谷道痒”、“痒风”,是临床较为常见肛肠科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肛周皮肤阵发性瘙痒,如虫爬蚁行,并且可以向阴囊、会阴及臀沟蔓延,尤其以夜间及冬春季节为甚[1]。专科检查可见肛周抓痕、苔藓样变,或见红斑、皮肤破溃。临床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多由食物、衣物过敏、季节变化、精神心理及内分泌等因素诱发,多见于中年男性;后者多由其他疾病诱发,瘙痒症状随原发病病情的变化而好转或加重[2]。
西医认为肛门瘙痒症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两方面。患者若平素饮食不规律、嗜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导致内环境改变则会诱发或加重肛门瘙痒;患者还可能由于自身代谢、内分泌异常或者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全身性疾病的影响而出现肛门瘙痒;若患者肛门局部病变,如出现感染、皮肤病变、寄生虫侵袭等,也会导致肛门瘙痒。其次生活环境潮湿,社会工作压力、季节更替变化等外界因素也是导致肛门瘙痒症的诱因。中医根据肛门瘙痒症状的临床表现将其发病原因归为“风邪”范畴。《外科心法要诀》指出:“痒属风,亦各有因”,故“风、湿、热、虫、毒”也是引起瘙痒症状的重要原因。肛门瘙痒症状仅局限于肛周或前后二阴,病变部位属于“下焦”,与肝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上其发病的外因多为风、湿、热邪兼夹蕴于肌肤腠理,不得疏泄而发为痒疹,或由于虫邪侵袭而发[3]。此外,机体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而聚湿、生风、化燥也可导致肛周瘙痒,故其内因多为湿热蕴结,下注肛门而致瘙痒,或因年老体弱,肝肾亏虚,血虚生风、化燥而发痒;亦可由于胃肠虚弱,蛲虫下侵而发。
蛇床子散为《妇产科学》常用方,主要由五种药物组成,包括蛇床子40g、川椒15g、明矾15g、苦参15g、百部15g。其中,蛇床子苦温性燥具有燥湿、杀虫的功效,且善于祛风而止局部痒疹;花椒性温燥散而具止痒、杀虫的功效;明矾性酸、涩寒,功善杀虫止痒、解毒燥湿;苦参性苦而寒,与蛇床子相伍,增强祛风止痒的功效,苦参与明矾配伍,清热燥湿之力增强,苦参又具利尿的功效,利于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百部性微温而甘苦,对于虱虫感染有良效,功善解毒燥湿、杀虫灭虱止痒。诸药合用,散中具收,温中有寒,避免过于辛燥而加重瘙痒症状,将杀虫止痒、燥湿清热之力发挥到位。
宋继刚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肛肠几十余载,善于治疗肛肠领域多种疑难杂症。从医期间不断从临床实践中学习、总结治疗经验,提出肛门瘙痒症的治疗需治本求根,找出导致瘙痒症状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并灵活运用各类方药,针对不同瘙痒症状及不同人群的体质差异进行辩证论治、灵活加减。临床获效甚佳,现附验案二则。
验案一:白某,女,46岁,于2018年3月28日就诊。自述3年来,无任何诱因而出现肛门肿物脱出,并伴肛周瘙痒不适,排便时症状加重。患者自述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后瘙痒症状加重,并感觉肛周潮湿不适。专科检查:肛缘7、11点位可见肿物脱出,内为粘膜,局部色暗,肛周皮肤苔藓样变。指诊肛门括约肌紧张,齿线3、7、11点直肠粘膜隆起,退指指套未见异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诊断:中医诊断:混合痔病(湿热下注证);西医诊断:1. 混合痔 2. 肛门瘙痒症。治法: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方用蛇床子散化裁,具体方药:蛇床子30g、苦参30g、防风30g、防己30g、夏枯草30g、花椒15g、炙百部15g、黄芪20g、当归15g、大黄15g、薄荷10g、冰片6g。中药7付,每日1剂,水煎200mL分早晚2次外用,加热水1000mL先蒸汽外熏,待汤药温度适宜后坐浴15分钟,禁内服,防烫伤。同时嘱其用药期间清淡饮食,禁食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之品。后随访患者本人,告知用药3天即有疗效,瘙痒症状较前缓解。继用7付方剂煎汤外洗后肛周瘙痒感明显减轻。考虑患者混合痔反复脱出,为避免再次诱发瘙痒症状,建议患者住院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并要求继续药物治疗。为巩固疗效,继续外用原方7付后,患者述肛周无明显瘙痒感,基本恢复正常。
按:此案例中的患者属于继发性肛门瘙痒症,其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易致脾胃受损,脾失运化,聚湿生热,湿浊流注肛门而致瘙痒、肛周潮湿不适;加之患者既往有混合痔病史,痔核反复脱出,刺激肛周而加重瘙痒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为湿热之象,故辩证为湿热下注证。治疗时应当清热燥湿止痒,故使用蛇床子原方化裁治疗。方中防风、防己两药相伍味辛而能行散,祛风之力见长,可增强蛇床子祛风止痒的功效。夏枯草苦寒清热,大黄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两药与辛凉的薄荷、冰片相配伍,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甚佳;其次,夏枯草、大黄均具有抗炎、杀菌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肛周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百部味甘苦,具有杀虫灭虱的作用,与防风、防己配伍,抗炎杀菌作用增强。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百部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念珠菌等多种病菌的作用,防己可抗阿米巴原虫,且防风、防己均具有抗炎、抗菌的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芪、当归可益气养血,当归又具行血活血的功效,针对混合痔痔核反复脱出、局部色暗,肛周皮肤苔藓样变,考虑其病变时间较长,局部可能出现瘀滞,此二药相伍则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之效。
验案二:赫某,男,33岁,于2019年12月2日就诊。自述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肛门瘙痒,未系统治疗,自行涂抹“醋酸可的松软膏”后症状缓解。1周前外出受风后上述症状加重,肛周瘙痒剧烈,持续不解,遇热加重,伴心烦、口渴。专科检查:肛缘尚平整,肛周皮肤可见抓痕及少量血痂;指诊:肛门括约肌紧张,未触及异常粘膜隆起,退指指套未见异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中医诊断:谷道痒(风热外袭证);西医诊断:肛门瘙痒症。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方用蛇床子散化裁,具体方药:蛇床子30g、苦参20g、地肤子20g、生百部20g、防风15g、防己15g、白矾15g、花椒15g、薄荷10g、蝉蜕9g。中药5付,每日一剂,水煎200mL分早晚2次外用,加热水1000mL先蒸汽外熏,待汤药温度适宜后坐浴15分钟,禁内服,防烫伤。后进行随访,患者自述用药后无不适,外用5付药物熏洗治疗后瘙痒症状减轻。要求继续使用3付药物进行治疗,继续外用原方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改善。
按:此案例中的患者无任何基础疾病而出现肛门瘙痒,属于原发性肛门瘙痒症。患者1年前出现肛门瘙痒时未引起重视,1周前外出受风,风热外袭,蕴阻于肌肤腠理而发病。加之风性善行而数变,故肛周瘙痒剧烈,因于热邪,故遇热后瘙痒剧甚。热扰心神、伤津耗液则出现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之象,故辨证为风热外袭证。治疗时应当清热祛风止痒,故在蛇床子散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地肤子苦寒而能清热,辛香之性又具祛风止痒之效,与蛇床子、防风、防己配伍,祛风止痒功效增强,则邪去痒解;百部与防风、防己配伍,杀虫灭虱之效益甚;薄荷辛凉而能疏散风热、祛风止痒。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肤子可抑制多种皮肤真菌的生长繁殖,薄荷外用则具有消炎、止痒的功效,两药均对局部瘙痒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蝉蜕甘寒质轻,可疏散肺、肝二经风热,尤善解风热表邪。薄荷与甘寒之蝉蜕相配伍,散热、祛风、止痒之力甚佳。诸药合用,则邪热去,风消痒止。
肛门瘙痒症病情变化多端,属于慢性难愈性疾病。肛门瘙痒症对患者的休息、睡眠等生活起居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如何有效根治也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目前,西医对肛门瘙痒症的治疗多采用综合疗法,包括内服抗组胺药物,外用软膏,使用激素类药物局部封闭疗法等[1]。虽然此类疗法可暂时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却无法彻底根治,副作用较多,易引发后遗症或并发症,很难获得满意疗效。祖国医学采用辩证论治的治疗思想,从气候环境变化、患者原发疾病、患者不同体质以及局部瘙痒症状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症下药,随症加减,可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蛇床子散已被多为医家用于外阴瘙痒、湿疹、阴道炎等皮肤瘙痒性疾病的治疗[4,5]。中医认为“风、湿、热、虫”是引起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鉴于此,宋继刚主任医师采用蛇床子散治疗肛门瘙痒症,临床疗效甚佳。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蛇床子和苦参均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同时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真菌、霉菌等多种致病菌,苦参还可抑制多种病毒及皮肤真菌;白矾为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球菌等多种致病菌都有抑制作用;川椒可以杀死部分皮肤癣菌和深部真菌。诸药合用,抗炎、抗过敏、杀菌作用增强,结合不同临床证型进行加减化裁、针对性治疗,更充分发挥了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的奇效,自能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