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每年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优秀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工作者都为我们带来许多惊喜,今年也不例外。
近期,中国上海网站公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经评审专家初评、复评、终评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81项(人)。
其中,葛均波获科技功臣奖,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45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33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181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10项成果获科学技术普及奖,美国籍专家布鲁斯· E ·瑞特曼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与往年相比,本次获奖项目的平均研究周期有逐步延长的趋势,已从2016年的6.06年延长到2020年的8.53年,尤其是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研究周期分别从2016年的8.47年、5.7年延长到2020年的10.36年、8.88年,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面向科技前沿且具有实用性和重大技术价值、能够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原创性成果,更加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潜心研究和积累。
眼下,科技创新已成为上海的主要优势之一,而科技创新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是“匠人”用“坚守”和“执着”将蓝图变为现实的一种力量。
在“工匠”们的潜心钻研下,基础研究化为了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近三年间,上海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比以及突出前瞻性的自然奖和突出原创性的发明奖总数占比均呈持续上升状态。尤其是高等级获奖项目,更加注重突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四个面向”。可见,上海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练内功,并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离不开科技工匠“沉下来”的力量。
传承“工匠精神”,守护一方平安,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为民情怀。相信经过此次科学技术奖的弘扬,有更多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愿意沉淀下来,为推进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