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杰,孙信成,张忠武,黄琳,蒋万
(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湖南常德 415000)
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原产于印度或亚洲南部热带地区,为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丝瓜种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瓜类蔬菜作物[1-3]。丝瓜肉质润滑、口感细腻,具有极为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4-7];其果实、叶、藤、花、蒂、种子、根、伤流液等均可入药。经常食用丝瓜不仅能对鼻窦炎、咽喉炎、咳嗽、脚汗、斑秃等具有治疗效果,而且还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活血、美容肌肤的功效[8-9]。丝瓜喜高温,耐湿热,属于短日照植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生长适宜温度为18~30℃,开花结果的适宜温度为26~30℃。丝瓜大棚春提早栽培,生长期温度基本较低,多为弱光、多湿的天气,从育苗到植株生长、开花结果都应注意增温、保温及保证充足的光照。
“湘玉”丝瓜为湖南省常德天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在2017年选育登记的白皮早熟品种。丝瓜为白色、圆棒行,长约20~40 cm,直径6~8 cm,单瓜重450 g左右;纤维少、味甜、香气和风味独特,深受菜农和消费者喜爱,是常德地区丝瓜的主要栽培品种。为了能够抢早上市、提升经济效益,采用电热育苗、塑料大棚套小拱棚,摘心去雄剪蔓、人工授粉等配套技术措施,可实现在4月下旬上市,比露地栽培提早30 d左右,亩产可达4 000~4 500 kg,经济效益明显。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及要领总结如下:
试验点选在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院内基地进行,播种时间为2020年1月22日。因当地夜晚气温较低(0~6℃),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地热线进行保温育苗。
首先挑选饱满、无破损、无病虫害种子,置于55℃的温水中浸泡约30 min,中间搅动数次;捞出后用0.1%的高锰酸钾液浸泡消毒约20 min,然后用清水洗去黏液并用湿毛巾包好放入塑料袋,置于30℃的恒温箱中催芽,2~3 d大部分种子即可破胸露白。催芽过程中要注意勤检查,及时挑出已发芽种子进行播种,去除长霉种子,对未发芽种子应及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催芽。
播种选用穴盘或营养钵均可,播前将底层填充基质浇透,按每穴一粒点播,种子露白端朝下,后用基质盖平,再浇少量盖籽水并用地膜覆盖。填充基质采用田园土:腐熟有机肥∶煤灰∶基质体积比为3∶2∶1∶1配制,同时加入少量磷肥,拌多菌灵消毒。早春苗床需要铺设地热线,规格以功率1 000 w/220v为宜,长度100 m可铺10 m2,即每平方米100 W。待幼苗长至2片真叶时,可选择晴天上午,用营养钵培育壮苗。操作流程为:取营养钵-装半钵营养土-放苗-添满营养土-摆钵-洒水-插竹弓-盖膜。操作时应注意:(1)取苗前先对幼苗洒水,带基质取苗,减少伤根;(2)苗床底部要平整,否则苗钵易倒;(3)摆钵时,要尽量整齐、挨紧,利于根部保温保湿;(4)补水时,要充足,不可表面湿而底层干。
大棚内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0~28℃,夜晚15~18℃,当温度超过30℃时应及时通风,当夜晚温度过低时,可在小拱棚的顶部安装一条45 W的白炽灯灯带以助升温,灯泡间隔1.5 m左右。丝瓜幼苗期有时会由于缺氮引起部分叶片黄化现象,可以使用氨基酸水溶肥100倍液进行防治。幼苗应于定植前7 d停止洒水,并开棚通风降温炼苗,使瓜苗达到叶色深绿、叶片肥厚、根茎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壮苗标准。待幼苗长至4~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丝瓜为短日照蔬菜,喜光不耐干旱,种植保证底肥充足;大棚内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清除植株残体和杂草,666.67 m2撒施100 kg左右的生石灰,杀菌消毒,深翻晒白。按垄宽1.2 m、沟宽0.45 m开沟做垄,垄的中间铺设滴灌带,垄面铺银黑色地膜,覆膜时应平整、拉紧,使地膜与垄面紧贴,四周用土覆盖住。整地时将底肥一并均匀翻入土壤,底肥按666.67 m2有机肥2 000 kg、饼肥100 kg、复合肥50 kg施用,其中30%普撒、70%条施于垄面中央。
定植前一天把地浇透,每垄双行栽植,株距0.6 m,666.67 m2定植苗数1 400株左右,密度不宜过大。“湘玉”丝瓜大棚春提早栽培应在3月上旬定植,本试验在3月12日下午进行。定植前采用百菌清粉剂5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100倍液+磷酸二氢钾喷施至丝瓜幼苗叶面,有利于后期植株健康生长。定植后及时浇“定植水”,并用细土封严定植孔,以利于缓苗。
丝瓜是一种爬架蔓生植物,性喜通风透光,适时引蔓和绑蔓可起到固定主蔓使其往上爬蔓,同时可增强下部的通风透光性和防止病虫害滋生。搭架采用“平棚式”,当蔓长达到0.2 m左右时,用竹杆插人字架并及时引蔓;当蔓长达到0.45 m左右时,人工或用绑蔓机于下午进行绑蔓。
在引蔓上架时,用剪刀剪去子蔓,只留主蔓;当主蔓结4~6个商品瓜后及时摘心,剪掉底部老叶、黄叶、多余的卷须及雄花和畸形瓜,避免植株因营养不良或不足,影响座瓜率和幼瓜膨大持续性,剪掉的老叶、黄叶、卷须和畸形瓜等全部运出棚外或深埋,减少病虫害的发生。6月中下旬,根据当时丝瓜的市场价格决定,市场行情走势好,可以在摘心后留2-3个子蔓继续结瓜,并要间除一半以上的瓜苗,以获取后期产量和稳定丝瓜品质。
丝瓜喜肥、抗热、耐湿。前期需水量不多,一般不浇水;待开花结果期时要经常灌溉,宜选择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土壤墒情,可用滴灌补水(30~45 min)或者用水管在沟内补水(低于畦面0.03~0.05 m);追水溶性冲施肥可按照每亩施用量5~10 kg,追以富含腐殖酸、微量元素的高氮高钾复合肥可按照666.67 m2施用量20 kg左右,追硝酸铵类型的氮肥可按照666.67 m2施用量10 kg左右,追肥应结合浇水同时进行。在丝瓜座果后期,要重施水肥,保持棚内土壤湿润,为避免幼果受影响脱落,在丝瓜座果后可以每7 d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同时追施1%复合肥溶液1次。由于底肥施得较足,6月底以前可以不用再施肥;若市场行情走势好,7月份可以适当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利于增收。
常德地区到5月份以后气温回升,大棚内温度升高至35℃以上,需要揭开四周棚膜,只保留顶部棚膜避雨,有条件的可以在四周全覆盖防虫网,用来阻隔害虫。丝瓜避雨栽培可以降低棚内湿度,以减轻大棚丝瓜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丝瓜产品品质及保证质量安全。
丝瓜先开雌花,雄花要晚7~10 d左右,加上4月份早晚温度较低,昆虫也少,需要人工授粉或用10 mg/L的2,4-D蘸花处理,以提高丝瓜的授粉效果和座果率,并减少畸形瓜的发生。人工授粉或用10 mg/L的2,4-D蘸花处理,一般在早上9点之前完成较好,1朵雄花可以授粉3~5朵雌花。
水肥不足(干旱缺水、养份不足)、根系损伤等会影响根系吸收造成养份不足,同时也会降低丝瓜的抗逆性,进而发生果实畸形;夜温过高,会加大棚内丝瓜植株体内养分过度消耗,造成因营养不良而发生果实畸形;温度不稳定,在进行棚内通风时,放风口过大造成棚内温度忽高忽低,也是诱发丝瓜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放风降温时,要注意风口由小到大的把握。此外,植株旺长、授粉不良等都会造成丝瓜畸形的发生,发现植株旺长后,666.67 m2使用10~15 g 15%多效唑兑水15 kg,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2~3次。
病虫害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物理防治与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物理防治可以通过大棚覆盖防虫网阻隔,棚内悬挂性诱剂黄板、蓝板等方法,4月下旬可以在人字架上挂黄板来诱杀蚜虫和烟粉虱,666.67 m2悬挂20~30张。相对其它作物来说,丝瓜的病虫害比较少。丝瓜的常见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疫病和白粉病3种;虫害主要有瓜实蝇和蚜虫。病虫害关键在于防,发现虫害后要交替用药,防止产生耐药性。
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在叶面出现水渍状浅黄色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状,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如果棚内湿度较大,在叶片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发病后期,霉状物颜色逐渐加深,变为紫黑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有的造成破裂,引起叶缘卷缩干枯。
药剂防治可采用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60%吡唑嘧菌酯水分散剂1 000~1 500倍液等杀菌剂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一次,根据病情可以施2~3次。
白粉病在丝瓜生长中期和后期发生较为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或叶面出现白色粉状的小圆斑,逐渐扩大成为边缘不规则的白粉状病斑,受害前期的叶片逐渐褪绿,甚至变黄,从病斑背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白粉病的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的小点。棚内由于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大或氮肥施用过多等原因,更容易诱发丝瓜白粉病发生。
药剂防治可采用12.5%的腈菌唑乳油1 5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 g+25%咪鲜胺20 g或30%氟菌唑乳油5 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 000~8 000倍液交替喷施防治,7~10 d喷施1次,连喷2~3次;喷施时要求用药均匀,叶片背部也要喷施。
疫病主要发生在丝瓜的嫩茎、叶片和瓜条等幼嫩部位,起初呈暗绿色水浸状萎蔫,逐渐变软、缢缩,发病部位以上叶片萎蔫,叶片发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小病斑,随后逐渐扩大呈圆形病斑,暗绿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叶片干燥后呈青白色,容易破裂;瓜条染病时,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随后逐渐缢缩、凹陷,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瓜条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迅速腐烂,并且发出腥臭气味。
药剂防治可采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矶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施防治,视病情7~10 d喷施1次,连续2~3次。
由细菌侵染引起的,如细菌性角斑病在丝瓜从幼苗期到成株期都能够发生,叶片染病会出现针头大小的水渍状斑点,随后逐渐扩大,病斑呈淡黄色或灰白色,最后病斑变成淡黄色或灰白色,高湿条件下,叶片背面产生乳白色粘液,干燥后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瓜条发病后,出现水渍状的小圆斑,严重时圆斑相互连接成片,形状不规则,高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白色菌脓,引起瓜条局部腐烂。
药剂防治可采用41%乙蒜素乳油1 000~1 200倍液或77%可杀得101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56%氧化亚铜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33.5%哇啉酮悬浮剂喷雾或灌根,交替使用。
病毒病通常在嫩叶上引起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严重的使叶片扭亏为盈曲变形;瓜条发病,病瓜呈螺旋状畸形或细小扭曲,瓜面有褪绿斑;丝瓜病毒病可通过蚜虫传播。
药剂防治可采用6%寡糖·链蛋白1 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温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交替喷施。
瓜实蝇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钻进瓜内取食,受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品质下降。
药剂防治可采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4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3~5 d喷1次,连续2~3次。
瓜蚜的成虫和幼虫多群集在叶背、嫩茎和嫩梢剌吸法液,引起叶片卷缩,生长点枯死,并且作为病毒病传播的介体,引起丝瓜病毒病发生。
药剂防治可采用50%避蚜雾或或25%噻虫嗪5 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 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在傍晚封闭大棚,采用异丙威烟熏剂进行防治。
瓜绢螟的低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使叶片正面呈灰白班,还可蛀入花蕊和幼瓜,啃食柱头和瓜肉;成虫会在嫩梢里面取食,可将叶片吃成穿孔或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
药剂防治可采用10%氯氰菊脂1 500倍液,或5%氟铃脲悬浮剂1 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3 000倍液或20%速杀脒1500倍液喷雾防治。
守瓜类害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有趋黄习性,常德市主要有黄足黄守瓜与黄足黑守瓜2种,前者更为普遍。防治方法:(1)改造产卵环境。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可在丝瓜植株周围撒施石灰粉、草木灰、锯末、稻糠、谷糠等材料,减少成虫在根部周围产卵。(2)消灭越冬虫源。铲除越冬杂草、清理残株败叶,消灭虫源。(3)适时除虫。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可在清晨露水未干前,进行人工捕捉;4月中旬之后,可用90%敌百虫1 500倍或烟草水30倍液灌根,每株100 mL左右。结合叶面施药,可喷施90%敌百虫1 000倍液、25%噻虫嗪3 500~5 000倍液或阿维菌素(150 mg/L)+啶虫啉(50 mg/L)混合液,7 d左右一次,每种药最多施用2次。
丝瓜开花后,因花粉里面含有糖分,蚂蚁喜爬藤取食,导致花朵掉落,影响产量。防治方法:(1)撒生石灰。(2)喷施90%以上敌百虫原液500~1 000倍液,或0.1%除虫菊酯煤油溶剂等,从根部往上30 cm对藤叶喷施,不要喷到丝瓜花上。
丝瓜持续结瓜能力强,为了不影响后期座瓜,适期采收很重要。丝瓜开花7~10 d后采收最为适宜,盛果期每天采收1次,通常用剪刀在上午进行采收。采收过程中要避免擦碰到瓜表皮,以免造成运输损失或影响商品外观。
“湘玉”丝瓜蔓长3~5 m,分枝和长势强,丰产抗病,相比其他丝瓜品种更适宜在常德地区作早熟栽培;此外,配合设施大棚进行栽培,不仅可以提早上市时间,减少农药使用量,而且产量可达4 000~4 500 kg/666.67 m2,纯效益可达6 000~8 000元/666.67 m2,种植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