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萍 赵统敏 王银磊 宋刘霞 余文贵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种类之一,栽培面积大,是关乎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物。国外育成的无限生长类型的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粉红果番茄品种受种植地气候、当地消费习惯、栽培方式和品种抗性等影响,种植风险较大。近年来,国内番茄育种发展迅速,科研人员相继育成了一批高产番茄品种,但其抗性欠佳,市场上缺乏集抗TYLCV、根结线虫、根腐病等于一体的优良抗病番茄品种。此外,市场上有些番茄品种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差,导致低温期转色效果不佳。
晶粉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选育的粉果番茄新品种,具有产量高、耐贮性强,抗TYLCV、根结线虫、叶霉病、根腐病等特点,现已在山东、江苏等地推广种植。现将晶粉1号的特征特性及早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晶粉1号属无限生长类型,晚熟,抗TYLCV、根结线虫、枯萎病、灰叶斑病;成熟果粉红色,果实扁圆形、棱沟浅,着色均匀,畸形果和裂果率低;单果重220 g左右,大小均匀,硬度高,生长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好。
前茬以大田作物或葱蒜类蔬菜为佳,豆类和瓜类蔬菜亦可。应避免与茄科作物连茬。
2.2.1 播种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于上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采用低畦面苗床育苗,床面铺设电热线,以利种子发芽、种苗生长。用电加温苗床育苗,有苗龄短、秧苗整齐度好等特点,有利于培育壮苗。将穴盘装满基质后摆放在苗床上,播种前浇足底水,每穴播1粒种子,播后均匀覆盖蛭石或基质厚1.0 cm左右,盖无纺布或地膜增温保湿。大田用种量约8.0 g/667 m2。
2.2.2 苗期管理
播种后白天温度保持25~28℃、夜间18~20℃,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播种后4~5 d,有30%幼苗出土,及时揭开地膜或无纺布,让秧苗见光,同时保持穴盘湿润;齐苗后降低棚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12~15℃,并适当控制水分。基质发干时选晴天浇水。拱棚膜和无纺布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和提高光照强度,尤其雨停雪止后,只要幼苗未遭受冻害就应揭开覆盖物。较长时间的雨雪天后,幼苗因长时间处于弱光条件下,根系弱,叶片薄嫩,则要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否则秧苗易受害。白天酌情通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以减轻病害发生。定植前7 d左右,加强通风,低温锻炼。炼苗期间不应过度控制水分,否则会因较长时间的低温干旱使幼苗老化。苗龄60~80 d,秧苗长有4~5叶1心时即可定植。
深翻土壤35 cm进行冻垡、晒垡,有利于幼苗根群发展、减少土壤中越冬病原菌。条施或分层施有机肥约4 000 kg/667 m2、过磷酸钙50 kg/667 m2,或复合肥25 kg/667 m2作基肥。定植前15 d扣棚膜,提高棚温和土温。南北向筑畦,畦宽80 cm,沟宽70 cm,整平畦面后铺设滴灌带,贴畦面覆膜,按株距35 cm打定植孔。
棚内10 cm土温稳定通过8℃、棚内最低气温在5℃以上时即可定植。长江中下游地区采用单层覆盖栽培的,于2月下旬~3月中旬定植;双膜覆盖栽培的,可适当提早定植。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番茄定植越早越好。定植前闭棚增温,选无风的晴天移栽,忌雨天定植。种植密度约2 200株/667 m2。定植后随即浇定植水,水量不可过多,以防地温下降过快。定植后第3 d浇1次水,促进缓苗,并用细土封严定植孔,即可避免热量散发降低土壤温度,又可预防杂草。
2.5.1 温湿度管理
定植前期重在增温保温管理,定植中后期外界气温逐步回升,光照逐渐增强,重在通风降温管理。定植后3~4 d不放风,棚内保持温度25~30℃、空气湿度80%左右,棚温超过30℃时需短时通风降温。缓苗后加大放风量,降低棚温,保持白天20~25℃、夜间13~15℃(夜间温度不宜过低,以防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果实膨大期可适当提高温度,保持白天25~28℃、夜间15~17℃(夜间温度高于15℃时应昼夜通风换气),空气相对湿度45%~60%。
2.5.2 水肥管理
最好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进行浇水施肥。缓苗后浇1次缓苗水,第1穗果长至核桃大小时追施尿素20 kg/667 m2,盛果期追肥1~2次,每次追施尿素约10 kg/667 m2。一般每隔7 d选晴天下午或傍晚浇1次透水。追肥、浇水要均匀,忌忽干忽湿,以防出现裂果、空洞果。另外,可在初花期至结果盛期前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结果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2~3次。
2.5.3 植株调整
单秆或双秆整枝。植株长到30 cm左右时搭架或吊蔓,及时打杈、摘老叶,加强田间通风透光。侧枝长到5~7 cm时进行第1次打杈,以后打杈越早越好。根据生产实际留适当果穗后打顶,一般早春栽培留5~6穗果。选晴天进行植株调整,不可在阴雨天及露水未干时操作,以免植株发生病害。
2.5.4 花果管理
每穗留4~5个果,及时疏除畸形果、病果及多余的果实,以利养分集中供应果实。番茄栽培一般不疏花,但应及时摘除畸形花或病态花。可用番茄灵、防落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点花,以提高坐果率,药液浓度应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点花时注意保护叶片,特别要保护好生长点,免其受激素伤害。有条件的可采用熊蜂授粉,蜂箱应放置在离地面50 cm处,并遮阳,放置密度为1箱/667 m2。
番茄病虫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及蚜虫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进行病虫害防治。早疫病及晚疫病在发病初期可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可用10%速克灵烟剂200 g/667 m2烟熏防治,叶霉病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蚜虫等虫害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2 000倍液防治,5~7 d喷1次。采用熊蜂授粉的,应选用对熊蜂无害的农药。番茄采收前2周禁止施用化学药剂。
早春茬番茄温光条件较好,果实转色速度快,一般果实顶部呈现粉红色且粉色面积达整个果面的3/4左右时即可采收。及时分批采收,既可保证果实品质,又可促进后期果实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