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卜然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张卜然
(河北省望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望都 072450)
母牛繁殖力主要体现在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上,原来农村大多采用传统的养牛方法,一般母牛繁殖率和受胎率都很低。因此,必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调整,提高母牛繁殖力,以促进养牛生产发展和提高养牛生产效益。
1.1 培育具有高繁殖力特性的动物新品种和新品系 公牛精液品质和受精能力与遗传性能密切相关,而精液品质和受精能力往往是影响卵子受精、胚胎发育和犊牛生长成活的决定因素。一头精液质量差、受精能力低的公牛,即使与繁殖力高的母牛配种,也可能引起母牛受胎率降低,或者胚胎成活率降低,最终降低繁殖力。
1.2 及时淘汰有遗传缺陷的种牛 异性孪生的母牛犊中约有95 % 无生殖能力,公牛犊中约有10 % 不育,应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在犊牛出生后进行检测,及时淘汰遗传缺陷牛,可减少不孕奶牛饲养头数,提高奶牛群的繁殖率。公牛隐睾、公母牛染色体畸变,都可影响繁殖力。某些屡配不孕、习惯性流产或胚胎死亡及初生犊牛生活力低等疾病,也与遗传(染色体畸变)有关。对于这些遗传缺陷的奶牛,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及时淘汰。
2.1 推广全混日粮饲养技术 根据奶牛不同生理发有阶段。将精饲料、青饲料、粗饲料科学合理的配制成全混日粮,确保营养全面及合理搭配,保证奶牛维持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平衡。
2.2 防止饲草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中毒 棉籽饼中含有的棉酚和菜籽饼中含有的硫葡萄糖甙,不仅影响公牛精液品质,还可以影响母牛受胎、胚胎发育和胎儿成活等。豆科牧草和葛科牧草中存在的植物雌激素,既可以影响公牛性欲和精液品质,又可干扰母牛发情周期,还可引起流产等。因此在奶牛饲养中尽量避免使用或少用这类饲料和饲草。此外,饲料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也可能污染或产生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如饲草饲料生产过程中有可能残留或污染农药、化学除草剂、兽药以及寄生虫卵等,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霉变,产生诸如黄曲霉毒素类的生物毒性物质。这些物质对精子生成、卵子和胚胎发育均有影响。
2.3 加强环境控制 在南方的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在北方的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还应注意环境绿化、美化,加强环境消毒等工作,保持环境清洁。
3.1 选用优质牛冷冻精液 在奶牛繁殖配种过程中,从具有良种牛及冷冻精液生产资质的机构或企业选用优质牛冷冻精液,是保证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前提。人工授精前要对冷冻精液解冻后的活力、密度等进行检验,以确保使用合格冻精。
3.2 提高母牛受配率和受胎率 (1)缩短产后第1次发情间隔。诱导母牛在哺乳期或断奶后正常发情排卵,对于提高奶牛受配率,缩短产犊间隔或繁殖周期具有重要意义。在正常情况下,奶牛可在哺乳期发情排卵,但在某些情况下,有的在产后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仍无发情表现,因而延长产犊间隔,降低繁殖力。影响产后第一次发情的因素很多,如哺乳、营养不良、生殖内分泌机能紊乱、生殖道炎症等。因此,采用早期断奶、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治疗产科疾病等措施,可以预防产后乏情。必要时,可根据病因应用促性腺素、前列腺素、雌激素等诱导发情。(2)适时配种。正确的发情鉴定是确定适时配种或输精时间的依据,适时配种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在牛的发情鉴定中,目前普遍应用而且比较准确的方法还是通过直肠检查,触摸卵巢上的卵泡发育情况。人工授精过程中,要注意精液解冻和输精器械的洗涤和消毒,输精器械洗涤消毒后,要烘干或用生理盐水冲洗,防止输精器内壁粘附的水分降低精液渗透压。所以,严格执行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是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的基本保证。(3)治疗不孕症。不孕症是引起母牛情期受胎率降低的重要原因。引起奶牛不孕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子宫内膜炎和异常排卵,而胎衣不下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因此,从奶牛分娩开始,要重视产科疾病和生殖道疾病的预防,对于提高情期受胎率具有重要意义。
3.3 降低胚胎死亡率 胚胎死亡率与奶牛年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在正常配种或人工授精条件下,情期受胎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胚胎早期(配种后21 d内)死亡。通常牛胚胎死亡率一般可达10 % ~ 30 %,最高达40 % ~ 60 %。因此,降低胚胎死亡率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又一重要措施。
大力推广应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优秀种公牛的利用效率,尤其要提高牛冷冻精液的受胎率。在提高良种母牛繁殖利用效率的新技术方面,主要有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技术、性别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并在一定范围得到推广应用。尤其胚胎移植技术目前进展较快,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但由于这些技术比常规技术成本高,要求条件高,推广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应用这些繁殖新技术最好与育种技术结合起来,即应用这些新技术培育良种核心群,提高优秀种公、母牛繁殖效率,以提高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从而才能进步推动这些繁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母牛繁殖疾病主要有卵巢疾病、生殖道疾病、产科疾病三大类。卵巢疾病主要通过影响发情排卵而影响受配率和配种受胎率,某些疾病还可能引起胚胎死亡或并发产科疾病:生殖道疾病主要影响胚胎的发育与成活,其中一些还可能引起卵巢疾病;产科疾病轻则诱发生殖道疾病和卵巢疾病,重则引起母牛和犊牛死亡。因此,控制母牛繁殖疾病,对于提高奶牛繁殖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0–10–26)
S823.2
A
1007-1733(2021)01-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