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仁琴
(四川省米易县环境监测站,四川 攀枝花 617200)
环境监测水和废水现场采样的过程中,按照目前存在的设备影响因素、人员影响因素、点位布设影响因素等,深入研究和分析现场采样的情况,通过引进高性能仪器设备、增强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合理布设点位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提升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开展现场采样工作之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明确具体的监测任务、编制完善的监测方案和工作计划等。设定相关的采样内容,以保证现场采样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当前一些现场采样的工作中,没有合理进行采样之前的准备,缺少完善的工作方案,没有科学化的设定工作内容,也不能准确预测采样现场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与风险,导致现场采样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
仪器设备属于现场采样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采样结果的准确性。但是,部分现场采样工作中还没有按照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设备的性能较低,甚至在现场操作过程中出现损坏现象,这些情况不仅会导致采样工作变得混乱,还会影响采样的质量。与此同时,在仪器设备应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检定或校准,便不能及时发现仪器设备的误差问题,难以通过对误差的控制来保证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
水和废水现场采样工作中,采样人员需按照相关标准和监测方案等要求在现场操作,人员的专业化与规范化程度,直接影响现场采样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但是,当前部分现场采样人员在工作中尚未掌握专业化的操作知识和技能,不能根据有关规定合理布设采样点位,不能正确操作仪器设备,不能科学应用样品储存容器,不能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式来进行现场采样,甚至还会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造成影响。与此同时,一些现场采样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不能细致、谨慎地完成工作任务,严重影响整体现场采样工作的实施效果和开展水平。
为了确保样品将污染状况客观地反映出来,向有关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应现场布设相应的采样点位,控制采样频率,尽可能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但是当前一些现场采样工作中,还存有点位布设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现场采样工作的有效性降低。
环境监测部门在开展水和废水现场采样工作的过程中,应按照当前存有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处理,提高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
在采样之前的准备环节中,要确保每项工作的高效化实施,首先,应按照管理要求,结合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编制监测方案,提出现场采样工作的实施方法及相关的技术和质量要求,准确预测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事前预防和控制,以免影响现场采样的进度,带齐各种工具和必要的安全防护物品。其次,在采样之前按照监测项目,做好样品容器的材质选择、洗涤及必要的前处理工作。例如:监测水中氟化物时,容器选择聚乙烯塑料瓶;监测水中铬含量的过程中,就要利用硝酸进行容器的浸泡和冲洗,不能利用铬酸或者是盐酸清洗,以免对样本造成侵蚀;在细菌监测中,需提前进对容器的进行灭菌处理,保证容器在无菌的情况下应用于现场采样;监测某些特殊项目,选择深色容器,以降低光敏性的影响。再次,根据各监测项目的标准分析方法要求,选择恰当的水样保存剂,以便于现场采样后及时添加。最后,根据样品保存及运输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箱并在样品有效时限内妥善运送回实验室。例如:测试5日生化需氧量的样本在采样后需在0~4 ℃的暗处保存和运输;粪大肠菌群采样后应在2 h内检测,否则应在10 ℃下冷藏但不得超过6 h。
环境监测部门在水和废水现场采样工作中,应着重进行仪器设备的管控,使其能够符合标准化要求,能够规范化的运用在现场工作中,确保采样的合理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应根据环境监测项目特点、监测要求等,选择合适的现场设备,确保设备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需检定的仪器应在检定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其次,在引进仪器设备之后建立专门的使用维护档案,记录使用情况、日常检查维修情况等,在避免损坏的同时预防设备丢失。最后,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养护工作,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在出入库时均需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以免发生设备损耗的问题。
人员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主力军,几乎所有工作都需要人员的支持,尤其是水和废水现场采样时,一旦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不专业,将会直接影响现场采样的效果。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应重视现场采样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首先,采样人员应具备一定现场采样经验,可使用采样技术在现场使用仪器设备进行专业操作。其次,应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引导现场采样人员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杜绝不规范的操作。最后,需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提升人员的职业道德,自觉履行现场采样的工作责任[1]。
水和废水的现场采样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同样环境所采集出来的样品监测结果不同的现象。为了能够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合理的开展监测工作,应着重进行点位的布设处理,合理设置采样的点位与频率,确保有关工作的良好实施。例如:在现场同一个环境区域内设置二个到三个采样点位,每个点位之间的距离相同,便于监测现场区域的情况,同时还需严格控制采样频率,明确有无影响点位布设和采样频率的因素,在现场区域进行合理的控制。
水和废水现场采样工作中不仅需要预防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还需注意各类事项,以此来保证采样工作的高质量实施。
要求现场采样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结合监测方案,预防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监测误差问题,同时避免出现偶然性问题的现象。首先,开展水样采集工作期间,应严格控制空白与平行样品的质量,要求现场采样人员有一定的质量观念,通过对样品质量的管理来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其次,要求每位人员都要掌握现场的采样规范、流程和技术,按照现场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措施,如果有特殊性的样品,就必须在现场进行保护,以免出现样品的保存和处理问题。最后,重视样品完整性的检查,详细记录采样的信息,并且在交接的环节中进行规范化的处理,这样在规范性操作和管理的情况下,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现场采样的管理效果[2]。
首先,对于地表水采样的断面来讲,需要设置标志物,不可以随意更改,采样操作期间也必须要保证采样点位的准确性,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GPS定位技术,不能对水底的沉积物造成扰动。其次,在应用船舶开展采样工作期间,需采用逆流采样的方式,以免对沉积物造成扰动出现样本污染现象。应该在船舶前面进行采样处理,尽可能和船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是在同样一个采样点位,就要通过从上到下的层次性处理方式,以免各个层次相互之间出现混扰的现象。最后,如果在采样期间样本中存在泥沙等物质,对其进行自然沉降30 min,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离心分离的方式进行样品的预处理,之后再按技术规范将水样采集到相应的容器里面,按需添加保存剂,粘贴样品标签,填写现场采样记录。在采样期间应该注意特殊项目的采集方法。例如:测定悬浮物和油类等项目需要单独采集,测定有机物等项目必须使水样注满样品容器,不留空间,并用水封口。为保证采样时现场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应该合理进行设备的校准处理,例如:应用pH计之前应开展标准缓冲液的校准工作,在应用溶氧仪设备之前做好零点校准,确保有关仪器设备的良好应用[3]。
完成现场采样工作之前应该仔细核对相关的监测采样计划、采样记录、送样单等内容,如果存在遗漏或者是不当,就必须要重新进行采样,或者是补充某些样品的采集。在完成采集工作之后,就要立即将样品放置在样品箱内,通过温度记录仪明确样品箱在运输到实验室之前是否可以满足温度要求,尽可能将温度控制在0~4 ℃之间,使用泡沫材料隔离处理,预防出现破损现象。样品运输的过程中,应按照采样点位位置的情况、样品保存时间要求等,安排专业人员尽快地送往实验室,以免因为运输不及时而出现样品变质的现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使得样品运输到实验室,便于快速进行监测分析[4]。
综上所述,在环境监测水和废水现场采样工作中,受到人员因素、仪器设备因素和点位布设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发生问题,不能确保采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严重影响相关环境监测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因此在水和废水现场采样过程中,应结合目前存有的影响因素,利用严格管控采样人员操作专业性、合理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做好点位的布设工作、健全现场监测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措施,保证现场采样工作实施的科学性,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