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杨阳
2014年,科技部牵头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三区”人才专项)。7年来,通过“三区”人才专项向各省市“三区”县选派科技人才、对“三区”科技人员进行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对“三区”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三区”人才专项为“三区”调动了大规模的科技人力资源,各省市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打造不同版本的“互联网+”模式,实现“三区”需求与科技人员的精准对接,极大地提高了“三区”人才的科技服务效率。
“今年我家种了30亩水稻,马上要到收获季了,可是水稻还发青,请问专家咋办?”
“你家的情况是水稻贪青晚熟。主要原因是品种选择过晚或氮肥施用量大。办法:一是及时排去田间水分进行晒田;二是叶面喷些磷酸二氢钾之类的叶面肥,可促进水稻早熟。”
在黑龙江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的“专家答疑”版块,农民可以在网站上提出问题,专家会实时回答解决问题。除了专家实时在线技术服务外,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还有实景农业实时追踪展示,科普教育,新成果新技术推介,农业政策、农情信息及市场价格信息实时公布,病虫草害信息预警等多方面科技服务。
依托“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的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黑龙江搭建了农村科特派工作站、工作信息服务平台、“三区”人才等子平台,推进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专家与农民有效互动的实时农村信息化服务,使黑龙江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PC端、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三大窗口平台同步上线。通过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三区”人才专项的专家可以与农民异地实时互联、开展网上农业课堂,被服务地区可以通过专家成果智库寻找新成果、新技术,从而建立起信息服务快速通道。“线上+线下”的组合方式,让生产中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也节省了专家在路上的时间,让“三区”科技服务工作的效率更高。
桦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种植籽用南瓜历史悠久,被誉为我国“白瓜籽之乡”,但由于长期连片种植、品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导致南瓜产籽量下降、质量下滑,严重影响了瓜农的生产积极性。赵茜来自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自2015年起,她作为“三区”人才计划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对桦南县进行科技服务。赵茜在对桦南县籽用南瓜产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入适合当地使用的高产新品种和实用先进技术,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基本解决了疫病大面积发生、南瓜籽不成、脏板、冻板等制约当地籽用南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取得了喜人的惠农成果。
由于籽用南瓜多种植在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平日里赵茜会利用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南瓜帮扶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保持和农户的及时联系,快捷有效地解答农民的问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赵茜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问题。“赵老师,村里的南瓜生病了,而且传播得非常快。”2017年夏天,宏泰村的村长王超仪给赵茜反映了村里籽用南瓜的疫病问题。赵茜当即赶往村里,组织农民一边将病残体移除、销毁,一边联系无人机喷施药剂,有效控制了来势汹汹的南瓜疫病,确保了农户的经济利益。
2019年,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与黑龙江省科技厅联合在手机上注册双实用计划公众号APP,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便于农民直接利用手机与专家对接,突破距离限制,提高了专家的服务范围和效率。
为了有效解决一人服务一村的技术力量薄弱问题以及每村一人的人员有限问题,广西改变以往“三区”人才专项选派对象的一对一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开发建立“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微信公众号,实现精准管理。“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微信公众号已实现选派科技特派员的实地服务电子签到、签到验证、服务绩效填报、签到统计、每日简报、服务跟踪追溯、服务宣传等功能,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每次开展实地科技服务,只需用手机登录微信平台点击签到和拍照,服务后填写相应的服务内容,各级管理人员即可了解服务情况、统计服务绩效,通过平台导出的服务凭证可作为报销费用和核发服务补助的依据。
依托“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广西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一方面认真收集统计各贫困县、贫困村的产业科技需求,另一方面收集意向选派科技人员的专业特长和服务意愿,两方面结合,并围绕贫困村的扶贫产业项目,实现科技特派员的精准选聘和对接。由科技特派员及其派出单位与贫困村、县级科技主管部门签订科技服务协议书,明确科技特派员重点服务的对象和指导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以及年度服务绩效目标,实现日常定向服务。广西各县统一制挂“贫困村科技服务公示牌”“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指导服务基地公示牌”,公开“三区”人才专项选派的科技特派员联系信息,方便群众及时联系科技特派员,并充分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的信息传递作用,将贫困村科技需求第一时间反馈给科技特派员,实现按需服务。
2020年6月,“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进行了升级优化,优化升级后的平台除了功能更加齐全、使用更加简便外,为了便于科技特派员更精准地开展科技服务,实现科技服务“供”“需”远程对接和提供自下而上的“菜单式”服务,新平台增加了服务需求填报功能,由科技特派员先选定具体服务需求再提供实地科技服务并进行远程签到。
目前,“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除已实现科技特派员注册登记、科技需求登记、需求认领、服务远程签到、服务记录填写、远程咨询解答、远程技术指导、科技成果发布、服务宣传、在线咨询交流等功能之外,正在加快开发网上直播、线上培训、科技展示、服务满意度评价、服务积分、农产品订单发布认领、优质农产品生产管理、农产品展销团购等功能,“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将建设成为以农业产业为链条,以产品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溯源、质量保障为核心,以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基地、农户为基点,以科技特派员、基地业主、农户、采购商、消费大众为应用对象,有效链接农户—基地—市场(消费大众)的移动互联网农村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为了有效解决科技“供”“需”问题,让科技服务效率更高、科技服务效果更好,广东省建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库、科技支撑成果库、贫困村科技需求库以及农村科技特派员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三库一平台”),依托“三库一平台”,广东省“三区”人才专项有序开展,实现“三区”需求与科技特派员选派的精准对接。
为了不断增强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力量,广东省科技厅多次向全省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征集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常年受理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工作,并不断更新科技支撑成果库,解决“供”方的人员和成果问题。2018年,广东全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总数达1.3万余名,汇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成果700余条。同时,广东省科技厅发动全省各县(市、区)科技局根据本地区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实际需求,搜集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生物科技、农业机械等领域的技术需求,汇集进入困村科技需求库,了解“需”方的实际需求。2018年,面向广东全省2277个贫困村征集乡村振兴技术需求,第一批677个贫困村报送了技术需求,广东省科技厅全部予以支持。
在此基础上,广东重点围绕省建档立卡的2277个贫困村和革命老区、中央苏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以“三区”人才专项为依托,部署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实行“点菜下单”式精准对接,促进农村科技人才与全省各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星创天地、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农业科技平台载体建设紧密联系,取得良好成效。2018年4月,广东省科技厅发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2018年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千村大对接行动的通知》,提出任务和绩效目标,依托广东省农科院、广东省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4个单位,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方式,由省农科院等单位进行自主选派对接,完成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的选派对接工作,基本覆盖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
随着“三区”科技专项的实施,大量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农村,他们围绕贫困地区科技需求进行指导和服务,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加了产量。不过贫困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的优质农产品缺乏销售渠道,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
“科技特派员辛辛苦苦地帮扶了农户、企业,却因为销路问题卖不出去,这成了脱贫的一道坎,也打击了一些特派员的积极性”,“三区”人才邓烈说。
如何打通科技扶贫“最后一公里”,弥补销售短板?重庆市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搭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产品新零售电商平台(以下简称“特农淘”平台),将各区县优质的特色农产品推荐上“特农淘”平台,让包括“三区”人才在内的各区县科技特派团团长把他们认为安全的、质量好的农产品推荐上“特农淘”平台,同时要求“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推荐代言,要求产品生产单位要有相应的包装和物流,以实现“三区”人才服务农产品进入百姓生活,共同把“特农淘”平台打造为重庆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的一张名片,助推“三区”人才开展科技扶贫。
2017年6月,“特农淘”平台正式上线。“建立‘特农淘’平台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增收,促进特派员帮扶对象的农产品销售,同时使消费者能够方便和快捷地买到优质农产品。”重庆市科技局农村处相关负责人说。“特农淘”平台利用互联网传播快速、广泛、便捷的特点,结合科技特派员专业知识对大众进行科普,发挥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协会的信誉和优势,一方面增加了贫困户的销售收入,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提供搭建了一个值得信赖的优质农产品购买渠道。
重庆蕤峰园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文祥不但把自己的柑橘卖到了“特农淘”平台,平时还经常在“特农淘”平台上买东西,现在家里吃的土鸡、蜂蜜、菜油都是在“特农淘”平台上购买。自己的“玫瑰香橙”能上“特农淘”平台,他感觉很自豪:“这说明我的产品品质很好。”
朱文祥是万州第一批开始种植玫瑰香橙的企业家,果园面积506亩。当时他从互联网转行到农业什么都不懂,邓烈对他进行了帮扶,重庆市科技局还将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建到了这里,有8个特派员对其进行精准帮扶,帮助他解决了品种、精准施肥、信息化管理、农业机械化、无公害防治、整形修剪、优质化采收、品质营养评估8个技术难点,现在他的玫瑰香橙走上了精品路线,远销北上广等地。
未来,重庆“特农淘”平台不仅要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更好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增收,还将以此为契机打造品牌,对接国家特色农产品大数据平台。
四川是全国重点集中连片贫困区,如何依靠科技助推精准脱贫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2016年以来,四川省科技厅以“互联网+科技+扶贫”的新思路,推动建成“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探索了一种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突出问题导向,建立新型科技服务体系。针对四川省贫困地区缺技术、缺人才、有效技术需求不足、技术供给渠道不畅等现实问题,构建了“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按照“六有”(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场地、有条件、有经费)标准建成省、市、县三级平台运管中心104个,实现全省88个重点贫困县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平台用户通过手机端、电脑端实现互联互通,用一张“网”把全省农业科技专家、贫困户联起来,构建了全新的扁平化专家服务模式,打破了行政区划限制,克服了传统人工层层传导服务模式效率低的不足,构建了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推动技术需求跨地域、零距离高效对接。
强化需求导向,精心设计平台服务功能。围绕贫困地区“绿色”优势和品种差、缺技术、产量低、销路难等普遍问题及科技需求,在线平台开发了“专家服务、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四大服务功能。专家服务重在实时、及时、快速、高效地解决贫困群众产业技术需求;技术供给在于提供品种、技术、加工、储运等农业技术;产业信息主要发布当前种养殖产业现状、龙头企业、技术依托单位、发展趋势等信息;供销对接的作用是通过链接电商平台,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出去并将生产所需物资买进来。
推动机制创新,建设“活”的在线平台。在线平台抓住“需求上报、资源整合、专家调度、人员激励”四个关键,建立了“专人收集、专业分诊、专家答复、专项激励”的工作机制。一是需求上报。针对贫困地区内生需求不足和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可达性问题,从第一书记、驻村农技员、大学生村官、专合社和企业技术员等群体中组建信息员队伍5.9万余名,专门负责收集、上报贫困户技术需求;二是资源整合。在线平台整合了农林牧水等各部门各领域的省市县三级专家1.9万余名,建立专家库。三是专家调度。通过104个省市县各级平台运管中心600人的管理员调度,实时在线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平台接到咨询问题后平台管理员1小时内完成分诊,专家接到分诊问题后3小时内回复问题。如果县本级专家不能解决,县平台就推送至市平台分诊给市级专家,再不能解决,就推送到省平台分诊给省级专家解决。重大问题还可申请专家团队到现场会诊,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四是专项激励。平台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于真实、有效的技术服务,给予专项后补助,有力激励了专家和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在线平台网站访问量已超过2500多万次,开展技术服务超过60万余次,直接服务贫困户20多万户,发布农业技术信息、产业信息4000余条,链接电商平台900余家,为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站式综合服务。在线平台体现出“机制畅、反应快、无盲区、成本低、服务实、效果佳、反响好”的特点,是“活”的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受到贫困户、各类经营主体和基层科技人员广泛欢迎,是专门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全套科技解决方案的公益性服务网站,是贫困地区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已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