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筑城广场游人行为研究分析

2021-01-11 01:59敏,龙
绿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力图工作日客流量

李 敏,龙 皎

(贵州大学 林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城市居民随处可见的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摩天大楼,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公共绿色开放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出门见绿格外珍贵,因此,坐落于城市中心的城市广场越发收到市民的青睐。游人行动是对广场环境最真实的反应,只有把握好了游人的心理需求和行动特征,才能设计出更加符合游人需求的公园[1]。筑城广场是贵阳市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广场,本文采用行动观察法和热力图大数据法相结合对筑城广场的游人行为进行研究,了解游人的行为特征与研究游人的行为特点,在充分了解游人对广场的需求情况之下,以期为以后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筑城广场位于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三面临南明河,整个广场呈半岛依偎在风景秀丽的南明河畔[2]。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总用地面积为87433 m2,筑城广场被誉为贵阳市的“城市客厅”。2011年前叫人民广场,1979年前叫春雷广场,2011年重新修建竣工完成后正式命名为筑城广场。作为体现贵阳市城市特色的时尚标志性场所,也是贵阳最大的城市广场,筑城广场已然成为广大市民日常休憩娱乐的聚集场所,人们在庆祝节日活动的时候在此聚集,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广场上的石刻和浮雕很有历史意义。筑城广场现已成为既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和历史传承又能体现现代、科技、生态的城市空间[3]。

2.2 行动观察法

行动察法主要是调查使用者的行为方式活动特征,为空间环境合理地规划设计提供有力保证[4]。行动观察的具体内容被很多行动学家整理为五 W: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了什么目的(Why),是谁(who),在从事什么活动(What)[5]。此次调查分组进行,一共两组人,调查设定为每一个小时记录1次,主要采用眼睛观察,再结合拍照记录的方式辅助。因为拍照可以比较准确的记录场地实时实地的情况,避免因广场使用者太多而人的眼睛没办法全面观察,笔者主要借用行动观察法观察使用者的人数及其行动方式特征,进而了解不同时间段的空间使用情况。选取2020年08月29日(周六)和 2020年08月31日(周一)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2.3 热力图

利用腾讯位置大数据( https:∥heat.qq.com/heatmap.php)的区域热力图对调研场地进行客流量数据统计。以天为节点进行连续一周的人流量数据统计,使统计数据包括工作日与节假日两种不同时间[6]。这种方法对分析空间使用和广场使用者的行动活动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4 数据研究处理

本文主要借助Excel表格来统计所有实地调查的数据,以折线图的形式来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变化。热力图的数据的处理主要采用PS与GIS相结合处理形成图表,首先将热力图转换成数据,再用曲线图和柱形图的方式分析一周时间内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变化[7]。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行动观察法对广场使用者分布与使用者行为分析

3.1.1 周末和工作日广场使用者行为观察

通过观察统计广场人群使用行为方式。从表1可知,筑城广场一天中的使用者都很多,行动方式也丰富多样。而且根据图1可知筑城广场的客流量都较大,并且周末客流量高于工作日客流量。

表1 筑城广场不同时间段使用者活动行动分析

3.1.2对比分析

工作日的时候,广场的使用者主要是广场周边居民,还有少部分来此工作的人,他们的行动方式多是进行晨练、休息、停留、路过等。从早上6:30~8:00是广场的第一个客流高峰时段,17:00~19:00是广场的第二个客流高峰时段,由于下班高峰期路过的行人较多以及周边居民在此进行跳广场舞等娱乐性活动。20:00以后客流逐渐减少。而在周末的时候,公园的主要使用人群由老年人转变为大量的游客休闲购物者,因为有些年轻人会带老年人和小孩去城市中更远地方的公园游玩,还有一些学生也会来公园游玩约会,这些人群的行动方式主要是散步、交友、拍照、购物等。10:00~12:00是广场周末的第一个客流高峰时段,18:00~20:00是广场的第二个客流高峰时段(图1)。

时间

3.2 周日广场使用者特征及行为分析

在周日共观察到563位公园使用者的行动,其中,男性占51.2%,女性占48.8% ,使用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60岁之间。通过现场观察广场使用者行动,发现大多数使用者的主要活动为休憩,并且喜欢在有休憩设施附近活动,有遮阴的地方尤其受欢迎,其次喜欢拍照,拍广场上的雕像和广场上的主体建筑“筑韵”。然后是去休闲购物,在悠闲娱乐的同时享受了购物的乐趣。

3.3 工作日游人特征及行为分析

在工作日共观察到372位公园使用者的行动,其中,男性占 36.2%,女性占63.8% ,广场使用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18~60岁之间,也有少部分6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各个年龄段人群使用方式在广场上的不同位置各不相同,老年人喜欢在广场上的开阔位置晨练、跳广场舞等锻炼身体,结束运动以后喜欢散步或者在休憩设施上休息,而中青年人喜欢在广场上靠近树木或者有遮挡设施的休憩设施旁交友约会、带小孩等。

3.4 行为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周末和工作日广场使用者的特征及行动,发现使用者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 18~60 岁之间,在天气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广场使用者的性别女性与男性人数之比差距不是很大,但在周末的时候男性游人占据了广场的大部分空间,行动方式都基本相同,但女性的行动方式更加多样,比如:闲聊、带小孩、跳广场舞、购物、交友等,而且更喜欢拍照这种行为方式,最喜欢在雕塑和广场的主体建筑“筑韵”前合影拍照,还有部分使用者喜欢在花圃前蹲下拍照,达到人在花丛中的效果。男性聚集区域的活动为下棋打牌、闲聊,活动单一。

3.5 热力图分析法对广场游人行为的分析

笔者截取 2020-08-24至2020-08-30筑城广场的热力图,从每天早上7:00~19:00点之间,每天截取热力图1次,总计截取7张,以此获得一周之内的人口密度及人群活跃情况。把热力图进行矢量化处理,将其转变成数据,以此来反映一周时间内每一天广场的人口活跃量变化(图2)。

图2 筑城广场一周人口活跃量变化

从图2可见,筑城广场一周之内每天客流量都很大,周末的客流量要高于工作日的客流量,根据调查得知,周末的时候有广场附近的居民和在周边的上班族,还有很多外来游客,由于广场地下还有商场,也会吸引部分购物者来此路过休憩。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行动观察法调查表明,筑城广场一天之中使用者的行为方式受时间段的影响较大,早晨的行为方式一般为晨练、休闲等;中午的行为方式一般为交友、购物、闲聊、下棋等;晚上的行为方式则是休憩、跳广场舞、闲聊等。结合热力图大数据法研究表明,工作日和周末客流量有出入,周末比工作日客流量大,原因在于周末会有更多类型的人群来此休闲娱乐,比如外来游客。通过在广场使用者行为分析过程中可知,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方式不同,不同年龄段的行为方式又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模式和节奏都各不相同,但城市广场公共空间本身就是一处开放的社会性交往休憩场所,应为不同社会人员提供接触的空间场所,从而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度与社会凝聚力[8]。所以,在广场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上因素,针对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设置不同的使用空间,对广场的场地形态、颜色、空间布局或设计根据使用者需求结合广场现场条件设计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广场,让使用相应场地的人群对这个场所有新的认识,对场地进行新的构建空间意象,使各类人群在场地之间交流畅通,从而让使用者主动参与他人活动的空间氛围,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猜你喜欢
力图工作日客流量
基于数据挖掘的景区客流量预测模型研究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写在受降日
地铁开,玩起来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在交通枢纽客流量的实际应用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在交通枢纽客流量的实际应用
对于马克思关于工作日的思考
北京就医“指南”
中职建筑力学中弯矩剪力图的简单画法
关于休闲的量的问题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