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红艳 顾利华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在足球游戏开展的道路上,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协调紧密配合,才能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提升和良好情感品质的形成。因而紧抓3-6岁这一关键时期,我们将“亲子足球”带入校园,走进班级,点滴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通过观摩游戏,让家长了解足球
1.调查
记得在孩子们刚刚入园时,就对家長们进行了调查,家长则表示“在幼儿园玩足球?不行,不行,那么小的孩子,伤着了怎么办?”,“我们又不准备让他当足球运动员,干嘛这么小就踢足球。”……
2.观摩活动
通过调查,了解了家长的想法,知道对于开展亲子足球游戏,家长们有思想包袱,哪怕是在交流中,家长知道亲子足球的开展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的正面影响,但“怕孩子摔坏”、“摔疼”、“我也不会踢球”诸多消极思想的影响下,家长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为了扭转家长的这种思维方式,我们班决定请家长来观看并感受孩子们与足球之间的亲密活动。
在第一次的家长开放日那天,邀请家长现场观看我们的足球游戏。在游戏中,我们让孩子们自由玩足球,孩子们可以把足球当皮球一样拍,可以把球滚来滚去,也可以像打篮球一样向上抛着,当然也有孩子把球在脚下踢着,最后,我们还与孩子玩起了红绿灯的游戏,虽然孩子们的动作不是那么灵巧,运着运着球儿不听话还会反方向跑了,有时还会被球儿绊倒,但是孩子们始终热情参与,笑声不断。
3.交流
活动结束后,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中,家长们也感受到了足球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有些家长感慨道“没想到足球还可以这么玩”。家长们通过亲眼所见,发现原来幼儿园的足球游戏不是想象中的踢足球,而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激发幼儿兴趣的玩足球。
二.通过参与游戏,让家长喜欢足球
1.家长玩游戏,亲身体验
看到孩子们的热情投入,家长们跃跃欲试,一些爸爸摩拳擦掌,甚至部分妈妈们也想体验一番,一块小小的绿茵场上让我们看到了爸爸妈妈们矫健的身姿,快乐的身影。
2.亲子玩游戏,共同感受
当家长与孩子都开始慢慢接受足球游戏后,我们趁热打铁,挑选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周五孩子离园前,我们请家长提前10分钟来园,开展了第一次的亲子足球游戏:“小球你别跑”,首先家长与幼儿距离1米面对面站立,家长将球踢给幼儿,幼儿负责用脚定住,一开始,足球总是轻易地从孩子们脚边“溜走”,经过几番练习,孩子们慢慢找到了感觉,眼见足球过来就抬脚、瞄准、定球,又稳又准。接着我们加大游戏难度,家长和孩子自由踢球并定球,家长站在足球场上的任意一个位置踢球,幼儿自己判断球的方向并定住它,自由定球让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更加高涨,欢声笑语一片。
游戏虽然很简单,但我们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们既合作着,又在暗中较量着,感受着,快乐着。
三.通过分享游戏,让家长积极参与
1.通过班级群,分享在家玩球,照片或视频
在几次的亲子足球游戏后,家长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想让家长与孩子持续的参与到亲子足球游戏中,就要经常有有趣且富有挑战的亲子足球游戏,但光靠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想到了家长群,请家长和我们的孩子在家里也找些适合亲子玩的足球游戏,用视频或照片的方式把玩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分享到家长群,有一两个家长分享后,其余家长们也都是有竞争心里的,都会陆陆续续的分享起来。
2.借助网络资源,分享多种玩法
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原本足球的技能、规则及特点是枯燥的,但我们的家长也是与时俱进的,很多家长告诉我们,他们在家里通过网络找到了很多可以玩的方法,也和孩子在家里做了辅助材料,让足球游戏更加有趣。
3.家长助教
在每次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其中几个爸爸真是卧虎藏龙,踢起足球真是斗志昂扬,毫不示弱,所以我们和家长商量好后,组成了一个“爸爸助教团”,爸爸们轮流来当“足球教练”,以足球游戏的形式带孩子们一起玩足球,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基础的方法和技巧,如脚弓、脚尖、脚背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传球应用什么位置?停球用什么位置?身体的什么位置不能碰球?如何射门等等。随后,孩子们还分组进行了对抗赛,瞧!小足球迷们各个热情高涨,当球射进球门的一刹那,孩子们乐得手舞足蹈,整个活动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表示,以后还会经常入园来教后续的一些足球技能,希望孩子们能爱上足球,爱上运动。
在我们这小小的足球场,孩子和家长奔跑着,流汗着,他们开心过,挫败过,兴奋着挑战着,我们期盼着这样一天天下来,孩子们终会长成那个最独特的自己,充满活力更多乐趣,跌倒也不怕,经得了摔,吃得了苦,还勇于克服困难的棒娃娃!
参考文献:
[1]在亲子美工活动中提升家园共育的价值[J]. 孙立明.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3(10)
[2]家园共育亲子课程促进母亲素质提升策略研究[J]. 陈娴,郑晓洁,杨旖西. 新西部. 2019(35)
[3]家园共育中亲子活动的策略研究[J]. 沈娇. 亚太教育. 2019(06)
[4]基于家园共育视角下的亲子绘本阅读的实践[J]. 牟姣姣. 家长. 2020(03)
[5]亲子共育理念下托幼衔接路径探索[J]. 汤含倩. 教育教学论坛. 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