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
摘要: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最终目标。教学是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人文气息浓厚的语文学科更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智育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实践角度、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论述了语文德育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比如立足教材、系统整合、提升自己等。
关键词:语文 德育
“要全面貫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智育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在语文学科德育实践中,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一、系统整合,避免零敲碎打
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原则是服从于语文能力的训练目的,德育因素较为分散,因而语文德育渗透就遇到了相当大的难度。
由于教材文本与学科特点的特殊性,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可以说是漫无边际。
语文教师想要进行成功的德育渗透,如果不事先从宏观上把握、整体强化,不将学生长期连续置于德育体系中,很难取得德育的成效。
高中语文德育应以全册甚至整个高中阶段的教材为基础,在德育目标的确立上有系统意识,尽量建立语文德育体系。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挖掘教材文本时寻找不同课文之间的德育“联系点”,做到前后联系、一以贯之,逐步深化。在德育内容的“零散”之中,寻求德育目标的“集中”,以此形成相对完善系统的体系。比如在学习《苏武传》时,德育目标之一就是学习苏武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在爱国精神方面,可与之形成关联的还有《烛之武退秦师》、《沁园春长沙》、《廉颇蔺相如列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对于不屈意志的体悟,教师还可以联系《老人与海》,加深学生理解和感悟。
二、因材施教,防止“目中无人”
因材施教,一方面含义是指德育实施要落实到每一篇具体的文章,因文而异。不同的文章,德育目标、德育渗透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德育过程中,往往是心中有教材,目中却无学生。重视语言认知,轻视情感思想的培养,或者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应是目标明确的,尤其要针对学生具体的状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当代的高中生能快速接受新思想、新观点,适应新的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他们也早已不再将思维局限在书本之间,而是广泛涉猎了各种知识,也不再盲从权威,他们乐于也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在思想认识上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因为缺乏社会阅历,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评价较为简单肤浅。人生观、价值观的多元导致他们总会有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语文教师不应回避这些问题,而应针对他们的思想世界,做出有效的德育回应。
语文教师也要跟上时代步伐,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如今学生的思想特点,正确引导,有针对性的解决潜在问题,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上的积极作用。
三、立足教材,切忌架空拔高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讲究艺术,潜移默化。以往的德育教学中,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架空分析”,又被称为“粘贴式”,置文本于不顾,将德育观点强行施加在语文要素上,空讲大道理,直接“填鸭式灌输”。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探究那些言约意丰的词句,挖掘其表达的情意。
比如在《老人与海》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不能脱离文本、空洞地总结文章主题是对于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精神的赞扬,而是要以对老人形象的分析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总结文中的老人具有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分析桑地亚哥的形象,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体会其象征的哲理意义:桑地亚哥不再代表他个人,而是象征了永恒的人类精神存在,面对困难,我们要永不屈服。
另外,对于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对于历史事件的评论要客观公正,不能以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否则不仅背离历史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唯物主义精神,也会影响了学生对德育目标的体悟,不能起到好的德育效果。
四、提升教师主体素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培养自身人文情怀、发展教学能力、提升主体素质,为“德育”奠定坚实基础。
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是健全人格的塑造。德育中“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他的一言一行就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形成正面的影响。
语文教师还应该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不仅在专业内要掌握系统的文学理论,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书法等,也要多多学习。通过丰富的审美活动,提升自身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担当得起在语文德育中渗透美育的职责。
语文教师还要学习教学艺术,拥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教学艺术包括备课、施教、测评辅导等多个方面。上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便于因材施教。透彻的理解教材,灵活的处理,挖掘德育要素。在兼顾教材人文性的同时不忘其“工具性”,既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提升学生思想认识。
从理论上说,语文老师应不仅执着于语文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应注重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的学习,把握教育规律,同时根据客观实际,灵活动态的处理教学中的德育问题,言传身教,并做好反思工作,逐步提高自己的德育能力和德育实效。
总之,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不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更应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2、檀传宝.德育与班级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