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将军”张连印:退休不退志 荒漠写忠诚

2021-01-10 05:14:37蕊红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种树植树造林乡亲们

蕊红

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退休不退志、荒漠写忠诚的事迹,最近引起广泛关注。为宣传褒扬“绿化将军”张连印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张连印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部队官兵,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

为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

张连印系山西左云人,194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他入伍40年,在党的培养下,从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家乡,18年里带领团队共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为家乡生态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致力于绿化事业中不图名不图利,为了造林倾尽积蓄,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了集体。他身体力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宣讲党的光辉历史,面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开展党史教育,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赞誉,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

2003年,张连印退休后返回家乡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出人意料的是,卸下钢枪的张连印回乡后竟扛起了铁锹,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之中。这位从张家场村走出的军队高级干部,退休后要回乡种树!乡亲们看见他在荒滩上开挖树穴,这才知道他回乡后扛起铁锹外出的目的。

“植树可以防风固沙,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我没有万贯家财,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有多少钱种多少树。”经过反复琢磨,张连印选定了这条路。当时,冲着他的名望,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想要赚钱很容易。”可张连印心里通透如镜:“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乡亲,在张连印心中的分量很重。他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爷爷也在他13岁和16岁时相继去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才能长大,乡亲们对我的恩情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记得,小时候有时穷得连鞋子都没有。57年前的那个早晨,张连印终生难忘——村里锣鼓喧天,这个19岁的青年要去当兵了!戴红花、骑大马,乡亲们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鸡蛋塞满他的口袋……“你们为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欢送会上,作为新兵代表的张连印即兴创作了快板。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

参军第二年,由于表现优异,他光荣入党,此后,一路从普通一兵成长为高级领导干部。戎马倥偬40载,每个岗位张连印都成绩斐然——当战士,他年年是“五好战士”;当连长,他被评为北京军区“四好连队”优秀代表;他从团长、副师长,干到师长、副军长、省軍区副司令员,直到被授予少将军衔。2003年3月,张连印退休了。他认真地对老伴说:“我是退休了,没职务了,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职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一辈子的义务。”

张连印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全村土地超过一半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几十年过去了,乡亲们虽然从原先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但光秃秃的荒山野坡却没有改变。“绿化家乡、造福乡亲,就是我‘人生最后一个战场。”当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王秀兰回到家乡,打响了植树事业的“第一战”。

对他退休后的选择,有很多人不理解,问他“为何选择了这条千辛万苦的植树路”。面对战友和乡亲们的不理解,张连印在解释时总少不了这十二个字:“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张连印说这是他选择回乡植树造林的唯一理由。

带着这一坚定的理由和信念,张连印在家乡的沙漠上开始了他的造林绿化规划。2004年春季,万事俱备终于可以开始种树了。老将军不打无准备的仗,知道这个地区种树不易,他先期就进行了充分调研,学习了很多在干旱沙地种树的知识,第一批也只投放了一万棵树苗进行试验。对于植树造林,并不是有些文章中描写的那种惬意的田园生活,尤其在沙漠里种树,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艰苦。当时张连印年岁已高,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天天都要和植树工人一起辛苦劳作,他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深深地感染了大家。乡亲们看到张连印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诚意,也纷纷拿起工具,义务前来帮忙,一万多棵树苗很快都在沙漠中种了下去。

敢于冲锋陷阵的军人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但是,张连印未曾完全估计到在沙漠上植树的艰难。由于左云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低。第一年,张连印从右玉买来的1万多棵樟子松苗,栽植后结果第二年全死了。但张连印没有放弃,买来树苗再栽,第二次栽下的6000棵树苗,结果又死了……“祖宗三代都栽不活,你回来就栽活了?”“发小”胡万金看着他执着于植树就气不打一处来。

树全死了,但张连印却不甘心,他开始购书自学沙漠植树知识,上门请教专家传授经验,还跑去外地的林场学习,每遇到一个会种树的人,就拉着人家打破砂锅问到底。

栽了死、死了再栽……和他一起回乡种树的妻子记得,种树的头几年,她的脸上和耳朵常常被风吹得掉皮,嘴上起水泡肿得老高,有时水泡裂开,鲜血就顺着嘴唇流下来。但她毫无怨言,因为回家乡植树造林,也是她在丈夫的动员下选择的一条路。

在做老伴的思想工作时,张连印说:“咱们退休闲下来也没啥事,还不如造福家乡,做点有意义的事。”经过几次劝说,老伴儿王秀兰思想通了,表示坚决支持他,愿意跟着他回乡种树绿化沙漠。从此,张家场多了一对上山植树的老夫妻。

当然,家乡人也有持怀疑态度的,认为:“一个将军回大漠深处吃这苦头?准是三分钟热度,长久不了。”事实上,起初有许多村民都不相信。可张连印自己知道,他植树的意志是十分坚定的,因为,“我从小就饱受风沙之苦,不能再让下一代遭这样的罪了。”

猜你喜欢
种树植树造林乡亲们
植树造林
品牌研究(2023年9期)2023-03-28 09:44:16
植树造林
品牌研究(2023年7期)2023-03-24 16:16:00
植树造林
品牌研究(2023年8期)2023-03-23 15:08:54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4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38
我们去种树吧
儿童绘本(2018年5期)2018-04-12 16:45:32
种树
一起来种树
植树造林共参与
浙江林业(2016年3期)2016-04-20 08: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