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子
只是自然的引导员
“老仓山这个地方的生态非常妙。”常年生活在福州的林明发出了感慨。闽江从老仓山的一侧流淌过,巷弄是需要爬坡的小山路,里头藏着百年教堂和老建筑,也有许多名木古树,留下了这座城市五口通商时期的印记。
这是座会给古树让路的城市。自然课上,漫游老仓山观察名木古树便成了一个特别环节。林明带着孩子们围绕古树观察,看看它的树干、不同的小虫和苔藓、落下树叶的形状颜色,摸摸树皮,闻闻味道。有的孩子会好奇问这棵树多少岁了?也会有孩子全然不感兴趣——在林明看来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每个孩子走进自然接触了里面的事物,当然可以存在天生不同的好奇方向。
2008年,从福州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林明热衷于探索教育方式,她的伙伴虫妈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正苦恼着孩子们放假只想窝在家里看电视的现状。
当了解到与自然相关的原生态教育方式,她们似乎找到了方向。那时两人并没有太多自然生态、生物知识的储备,却又渴望了解亲近自然的教育。《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中描述的深度自然体验游戏,给了她们新的视野,“书里并没有教这棵树是什么名字、属于哪个科,而是教人们如何去体验。”林明发现,这才是她们想去追寻的。
当年台湾已经有许多做得很好的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组织,林明和虫妈带着困惑,一起去找到了正在做自然体验的老师们。参与过程中,她们才发现原来自然教育在普及自然知识之外,还可以有另一条以体验为主的路径。
渐渐地,林明意识到自然教育不是以老师的角度改变别人,进而拥有环保行动,而是引导参与者去到好的自然场域体验唤醒自己。在感受和体验之中,大家会和自然产生联接,才有可能让他主动做一些有益于自然的事,“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每个人真正的自己,老师其实是大自然,我们只是自然的引导员而已。”
走进自然,不带评判
在福州周边的村落,禾和教育自然中心坐落在闽江边。“禾和”之名来自林明和虫妈多年接触自然教育后新的感悟,“禾”代指着大地和自然,即希望人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基地的位置临江面山,围绕这样的自然环境,林明和团队研发了关于“闽江原生鱼”的课程。三天的行程从观察不同种鱼类的身体构造开始,到它们生活的环境,以及乘坐渔船去了解淡水鱼养殖渔排。在闽江上身临其境,一系列的观察过后,参与课程的孩子和家长们发现,原来普遍概念里认为野生的鱼更好吃或更有营养,养殖的鱼味道差,也许并不绝对,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生活的水环境好坏。
在这个过程里,孩子和家长仿佛是自然的调查员,没有带着固有的评判或结论,而是在观察之中得出新的探索和观点。到现在,每场课程和活动的体验设计,林明和团队最在意是否遵循了这样的流水学习法原则。关键在于,每一位参与者,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能在自然里静下心来观察、体验,再顺着自己心里的疑惑和好奇去探索。
游戏过程里,家长不是照顾孩子的人,同样也是参与者。设计自然课程的时候,家长的参与感同样重要,游戏的设置是适合孩子和家长共同加入的。林明常常能听到家长们和她反馈说,自己在自家孩子或者别人家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教育的场域就这么在不经意间自然发生了。
自然教育不仅仅属于亲子
以前若是周末课程,经常会收到家长发来孩子要上补习班的告假信息,而近期却有越来越多家长会主动咨询有没有去到村里或自然学校的周末课程。2020年以来,疫情的发生给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也给林明带来了新的思考。
“我们在想,是不是能够多创造一些自然体验场,引导更多人走进去。自然教育不仅仅属于亲子,也可以面向各个年龄段的人,比如年轻人,或更年长的人一起去自然里感受。”
如今科技文明的发展虽然便捷了生活,但只是人类历史里很短的一段时间,从远古的时间来看,人类其实是从大自然来的。疫情的发生或许是我们与自然之间失衡的一种表现,而未来是否能寻找到一个平衡,基于我们对自然、科技和文明更深入的认识。
回顾十多年来围绕自然教育创业的过程,林明觉得就像是给自己在社会上找了一道博士學位的课题,不断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同时尝试着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这样才不会只着眼于眼前的红利,而是回归创始的初衷,去变化中探索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