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里长出来的自然教育

2021-01-10 00:28张晓霏
海峡旅游 2021年11期
关键词:花园土地生命

张晓霏

在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种出饱含生命的生活

在一个影片里,盖娅·沃思花园的四季景象缓缓铺开:春寒料峭,熬过苦寒的荠菜正在绽放,土地在农人的催促下慢慢苏醒;盛夏,在雨露的滋润下,草木很快长成郁郁葱葱的一片,门前的大桑树展示出翠绿的枝桠;到了向日葵开花的时候,秋天也越来越近了,土地里的小家伙们拼命地吃胖自己;冬雪,把整个沃思花园覆盖得白蒙蒙的,还好,有干枯的薪柴,燃烧和取暖,让它们释放出生命尽头的热和光,咕噜咕噜炖煮着的食物也来自土地,饱腹又滋养……

张赫赫和赵天晓在这里生活了7年,在这个地处北京东北部的浅山地带,他们拥有坐北朝南的三间农舍,门前是香草花园,西面是菜地、作物地和牧场;东面是果园和小山。在创办沃思花园之前,张赫赫是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的校长,赵天晓一直在从事生态保育工作。7年前,他们寻到此地时,土地所呈现的生机勃勃的状态让他们兴奋不已。“沃思花园所处的环境,有远山,有不高的浅山,也有相对平坦的耕地、农舍。既有荒野也有种植的区域。这样的地理地貌有个专门的概念,叫“里山”,即在山地之间平整的可居住地,把山林、人居和农田混合在一起,丰富多样的生命形态在此共存,是展示生物多样性的沃土。”从事自然教育,这样的环境无疑是理想的教学基地。但在张赫赫眼里,在教育开始之前,应该先有扎实的土地生活。

里山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在此践行友善的自然生活方式,张赫赫和赵天晓给自己的生活提出了一些要求:身居里山,要做到有序生活、永续生产、以邻为友,在此基础上重新帮助人类社会和自然建立深层的联结。

回忆起刚刚建立家园的时候,张赫赫说:“我们的第一件事想的不是我们的建筑要有多大的面积,景观要有多么优雅,生活要多舒适。第一件事想的是,我们在土地上生活,应该如何解决我们产生的排泄物,使之不成为环境的负担,而能成为肥料重新循环到土地上。“为此,他们建立了生态旱厕,让自己生命的新陈代谢自然而然也融入这片土地,成为这里生态系统内在能量循环的一部分。小小细节,却是人与自然联结的重要一环。张赫赫说,来到沃思花园的每个人,只要上了生态旱厕,把自己的粪尿按照要求用木屑覆盖好,就参与了使之转化为肥料的过程,当他们吃到这些肥料滋养的果树生产的果实,就能感受到这种生态的循环深深地在身体里转动,与这片土地产生身心共鸣就发生了,这无形中会促进更多人自觉地爱护环境。

在沃思花园,类似的举措比比皆是,比如种养结合、堆肥、生物动力控草、多样性种植等。张赫赫坦言,友善自然的生活方式,恰恰是向大自然学习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秩序,与自然合作共生的生活秩序也会自然而然建立起来。因为有向大自然学习的心态,每一天都有让人振奋的发现。譬如房檐下随处可见的红蓼,在长期的自然观察之后,张赫赫和伙伴们发现原来它身上有“不凡的使命”。红蓼叶子宽大,开出粉红色穗状花序,花期可以从6月份一直开到10月末。因为很适应北京山区的本土气候,所以它会在每年暑期的雨季之后迅速长高长大,枝叶宽阔茂密、花期长,因而生机勃勃的红蓼丛就聚集了很多昆虫,成了生命力丰富的自然群落。由于它对本地昆虫的吸引,也保证了房前的菜地有很多捕食性的昆虫光顾,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这让张赫赫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在土地上的生活,每时每刻都是受着各种生命支持的,也让她自然而然地想把自己的关爱和尊重反馈给土地和之中的生命。

春天菜地里的茴香是特意留给昆虫宝宝吃的,果园里的果树被留出两排来共享给这里的动物们。 久而久之,来到这里的动物朋友们越来越多了,豹猫、狗獾、果子狸、野兔在这里来去自如。而他们的到来也帮助控制了一些昆虫的种类和数量,使得这里的生态更加平衡。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就此循环开来,在此生活的满足感、幸福感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基于真實的生活,土地里长出了自然教育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提倡通过体验式的环境教育,重建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结,促进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在张赫赫眼里,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素材。因此她把这里作为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的教学基地,在沃思花园发生的自然教育,她称之为“土地里长出来的自然教育”。

“我们在土地上生活了六七年,以自然为师,在探索的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有了详细的了解,同时我们是怀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互相支持的心境去和土地合作,开展友善地球的可持续生活。这样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就是自然教育很好的素材。“张赫赫说道,以此为基础,盖娅·沃思花园设计了自然教育系列活动,有周末系列课程、绿色生活营、绿色手作课堂、“一日小农”体验活动等。大多数参与者是来自城市的孩子们,如何让教育自然而然发生?张赫赫更主张在他们面前展示真实土地生活的辛劳,以及辛劳付出之后的收获。

譬如农耕体验,在许多地方都可以体验到。但是沃思花园的农耕体验课程,会从一片荒地开始,孩子们需要在协作中一起去开垦一块土地,把种植床整理好,依据当地的生态特点去安排播种,作物长出来之后,带着孩子及时观察它们的变化,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土地上的生命生长。如此才能不辜负生机勃勃的土地,不辜负这样尊重土地的生活方式。参与耕作的孩子们,在食物面前,就会知道一日三餐不仅仅是果腹而已,而是绿色生活的一环,积蓄着让我们生长的重要能量。在沃思花园里,也有一些生态建造课。为了不影响本地的生态系统,为了使人和人为的痕迹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沃思花园常常有改造生活设施的举措,把设计和建造的过程开放给大家参与,参与建造的过程,处处流露出对自然的善意与尊重,本身就是一堂有意义的自然教育课程。

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除了保证自然体验,张赫赫和伙伴们也重视社会体验和生活教育的融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乃至更多生命形态,是如何合作、如何彼此交流和倾听的,孩子们可以在日常的劳作生活中有所体会,而这样的体验,与孩子们平时的城市生活方式截然不同,又如何将这种自然的生活理念转化让他们融入到自己平日的生活中?这都是张赫赫在设计课程时会考虑的。“在这片土地中,我们和大家一起看到,人和土地的关系,土地中各种生命形态的关系是充满善意的,我们希望来到沃思花园的人,都能将这种善意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带到更远的地方去。”张赫赫说道。

猜你喜欢
花园土地生命
我爱这土地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爱护小花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