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萌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特点、相关因素及干预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本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以及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6例健康人群。76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76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采取智力水平(简易智力情况检查量表MMSE),焦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估、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以及对认知障碍的特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观察组予以生活方干预。比较两组智力水平、焦虑及抑郁评分以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采取生活方式干預前后的效果比较,以及分析认知障碍的特点、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智力水平、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差于对照组。观察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的效果高于干预前。组间差异比较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多为感觉迟钝、记忆障碍以及思维障碍。其相关因素为血管性因素。结论:本次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多为感觉迟钝、记忆障碍以及思维障碍,使得其出现智力低下和不良心理发生。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后可改善相关症状。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障碍;特点;相关因素;干预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231-02
脑卒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疾病可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障碍[1-2]。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见。根据相关研究得知,脑卒中患者能够发生再认记忆障碍,同时血管危险因素可造成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加重。为此,本次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特点、相关因素及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结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以及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6例健康人群。76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76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上述患者及健康人员均符合此次研究标准。排除器官功能性疾病以及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其中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为39例,年龄为54~78岁,平均年龄为(67.42±3.24)岁。其中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为40例,年龄为55~77岁,平均年龄为(68.43±3.45)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满足统计学含义(P>0.05)。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1.2.1 智力测定 对两组进行智力水平测定。采取MMSE检查量表进行评估,检测合格标准为27分,低于27分则表示为智力障碍。
1.2.2 焦虑、抑郁测评 (1)焦虑侧评:采取HAMA量表对两组的焦虑予以评估。情绪正常为0至6分;情绪较为正常为7至13分;为中度焦虑为14至20分;重度焦虑为21至28分;较为严重焦虑为大于29分。(2)抑郁测评:采取HAMD量表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予以评估。情绪正常为。至6分;中度抑郁7至16分;重度抑郁为17~23分;较为严重抑郁为大于24分。
1.2.3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采用4MHz频率,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进行检测。
1.2.4 认知障碍的特点、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予以密切观察,对其认知障碍的特点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3 干预方法 (1)饮食: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理,合理的对饮食进行搭配。主要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蛋奶等食物。戒烟酒,避免其使用油腻、油炸以及生冷、辛辣等食物。(2)穿衣:严重认知障碍患者无法根据气候加减衣物。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天气为患者更换衣服。防止冻伤和中暑。衣服要宽松、舒适。(3)环境:患者住院环境要足够宽敞,且光线充足。确保室内设施简单,且无障碍摆放。排除危险性物品,固定患者的生活环境。避免室内物品变动。(4)出行:认知障碍通常伴行动障碍、思维障碍以及记忆障碍。在行走时较容易发生跌伤或迷路等情况。因此在其外出时要有家属陪同。同时在患者的衣服上留置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5)睡眠:患者通常伴有睡眠障碍,要为其营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在睡觉前使用温水进行泡脚。避免患者单独居住,若长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防止压疮产生。(6)卫生:确保患者个人习惯保持良好,降低感染。卫生包含皮肤、头发、指甲以及口腔卫生等。在患者洗漱时,患者可能出现不合作的情况。可采取棉棒沾盐水进行擦洗。(7)监测:指导家属应用家用仪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定期医院血脂检测,家属或患者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将指标发送给医生,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8)认知康复干预:通过朗读法、提示法以训练记忆力,通过数字、物品排列、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方法训练思维及行为能力,家属可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家务,例如叠衣服、扫地等活动量较小的家务。平时可进行一些棋牌活动,以锻炼患者的认知功能。
1.4 疗效标准 两组采取智力水平、焦虑、抑郁进行评估、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以及对认知障碍的特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智力水平、焦虑及抑郁评分以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对观察组采取干预前后的效果比较,以及分析认知障碍的特点、相关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智力水平、焦虑及抑郁评分、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观察组干预前后效果(计量数据,x±s),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中,用x2、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智力水平、焦虑及抑郁评分 观察组智力水平、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差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 观察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观察组干预前后效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效果高于干预前,P<0.05,详见表3。
2.4 认知障碍的特点、相关因素 通过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观察分析了解。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多为感觉迟钝、记忆障碍以及思维障碍。其相关因素为血管性因素。
3 讨论
根据相關研究得知,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障碍。血管性因素可对认知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3]。长期的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吸烟、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因素均能够导致脑组织缺血乃等病理变化,因此对认知功能的丧失予以加快。
在相关研究中了解到,脑卒中的次数越多,则使得认知损害越严重[4]。血管性因素影响脑血管,使得脑组织长时间处于脑缺血缺氧状态,这会影响认知功能。事实证明,衰老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的程度将变得更加严重,脑组织灌注不足,且持续导致脑组织损伤。此外大脑自我调节、新陈代谢、血脑屏障和自主神经功能的退化会损害大脑血管,并加快认知功能障碍。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异常增加,通常集中在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基底动脉。脑中动脉流量的增加通常是由于其自身的狭窄所致。脑前动脉流速的增加通常是由于其自身的动脉畸形之外,还包括了基底动脉流速加快,从而使其病变。针对相关因素,此次对患者采取了多个方面生活方式的干预。有效改善其相关症状。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智力水平、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差于对照组。观察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的效果高于干预前。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多为感觉迟钝、记忆障碍以及思维障碍。其相关因素为血管性因素。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多为感觉迟钝、记忆障碍以及思维障碍,使得其出现智力低下和不良心理发生。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后可改善相关症状。
参考文献
[1]江华,林烁,周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影响的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5,49(3):157-158.
[2]胡燕芳.认知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1):78-80,142.
[3]孙舒,刘红英.脑卒中引起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25-128.
[4]黄立琼.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