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栖霞 董莎
【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围术期护理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80例面肌痉挛患者,均予以微血管减压术,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常规组)及预防性护理(预防组),每组40例,对比康复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预防组的治疗总优良率97.50%高于常规组的9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有相对更低的6个月复发率,组间差异确切,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预防组中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常规组12.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确切,脑积液漏、听力减退、低颅压反应等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通过围术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术后并发症;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95-02
面肌痉挛是患者面部神经受到血管异常压迫时,导致面部肌肉在短时间内反复发生异常兴奋,症状外显为面部无意识地不自主抽动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好发人群以中老年为主,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1]。自上世纪70年代,Gardner首次在临床上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并取得满意效果。随着近年来显微外科医疗水平的进展和进步,微血管减压术已逐渐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首选疗法。但考虑到面肌痉挛的发病部位特殊性,如何通过有效护理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降低并发症风险,成为现阶段临床外科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随机对比试验,研究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2018年1月~2020年1月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MRA检查,符合面肌痉挛诊断标准及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指征[3],均前期予以针灸、穴位理疗等药物治疗后未取得满意效果。排除标准:①经颅脑CT、MRI等诊断为颅内占位病变者;②合并心脏、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③有微血管减压手术史,或术后复发者。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男17例、女23例)和预防组(男18例、女22例),常规组病患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2.47±5.39)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4.21±1.50)年,痉挛部位:左侧21例,右侧19例。预防组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2.95±5.87)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4.69±1.86)年,左侧痉挛及右侧痉挛均为20例。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P>0.05。所有病患均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晓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1)手术方法:①手术全麻处理后协助患者向健侧卧体位,固定头部后,在耳后乙状窦后入路行手术斜向切口,逐层分离皮肤组织使骨窗充分暴露。②在显微镜视野下行“Y”状切开硬膜[4],释放脑脊液后逐步分离、暴露面神经、听神经及相应血管。③分离后找到责任血管,用不可吸收垫棉将血管从神经表面分隔开,确保压迫血管与面神经完全分离后,仔细止血、缝合硬膜。④逐层关闭颅脑,骨窗用人工骨或钦板封闭,并常规缝合切口。(2)护理方法:常规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术后做好健康指导等;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基础护理:术前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禁忌生冷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术后更换敷料时密切观察创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等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防伤口感染。②心理护理:考虑到面肌痉挛患者容易由于自身面部不适的原因,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保持态度温和、有耐心的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并告知患者预后普遍满意,提高治疗信心,术后做好健康指导,告知复发因素,督促患者注意避开复发风险,做好出院随访。③并发症护理:a.听力受损:听力受损在术后一般可自主恢复,对于无法自主恢复者,可在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功能损伤的面部肌肉予以按摩,可选择翳风、听会、肾俞穴位,每次按摩时间15~20min、每天2~3次。B.脑积液漏:脑脊液渗漏的原因主要是术中硬膜缝合不当、创口愈合不当,因此在术中应与医师配合良好,确保硬膜缝合良好,在手术后让患者尽量卧床,床头可抬高20°~30°,并定期清理鼻腔、维持创口整洁;c.低颅压反应:手术部位的长时间暴露,以及脑脊液减少,均是颅内压下降的原因,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帮助患者采取去枕平卧位,督促其多饮水,并在饮食方面可指导其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严重时可上报临床医师并遵医嘱肌注盐酸布桂嗪100mg。
1.3 观察指标 参照Perneczky方法进行疗效评估,以术后面部痉挛基本消失,痉挛强度恢复为0级,视为优;以术后2个月面部痉挛发作频率下降,痉挛强度降至Ⅰ、Ⅱ级,视为良;未达上述标准或复发视为差。同时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率。并发症包括面神经麻痹、脑积液漏、听力减退、低颅压反应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兩组疗效及6个月复发率分析 分析表1可知,与常规组相比,预防组的治疗总优良率97.50%高于常规组的9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有相对更低的6个月复发率,组间差异确切,P<0.05。
2.2 两组手术指征对比 对比常规组,预防组的住院时间相对更低,P<0.05;且两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2所示。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预防组中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常规组12.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医学研究中尚未就面肌痉挛的具体发病机制达成一个清晰结论,一般普遍认为,面神经根部受到血管压迫,是导致面肌痉挛的主要致病因素[5]。近年来随着微血管减压术在临床上的普及,其手术方法日臻完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也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疗法之一。但由于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过程中,涉及到对颅窝桥小脑区域的干预操作,而这一区域则包含着较为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在手术中容易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手术后颅内出血、听力障碍、低颅压等并发症。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才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的手术后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与任晓菲[6]及许蕾[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也证实了围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确切效果。
一方面,由于病程迁延,且手术后患者的症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故在手术前后均应加强心理护理。手术前要求通过加强患者主诉,了解患者在心理及生理上的不適感,并予以一对一知识宣教,邀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讲解手术有效性及必要性,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担心和焦虑感。同时在手术后也要注意耐心与患者加强交流,督促其充分表达自我感受,请心理专家予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另一方面,对于并发症情况的预防,也应从术前、术后采取针对性干预。①听力减退:发生听力减退主要是由于在手术中涉及到神经组织的牵拉,引发听动脉痉挛导致内耳供血不足。本研究有7例发生,遵医嘱予以尼莫同输液后逐渐康复[8]。②低颅压:为确保手术进行,要求吸出大量脑脊液,加上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下降,进而出现头痛、呕吐等低颅压反应,本次研究中通过指导患者平卧,补液并暂停脱水剂使用[9],症状在3d内得以缓解。③面神经麻痹:文献研究认为术后面神经麻痹与面神经供血血管痉挛等有关,通过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配合理疗针灸处理,12天左右痊愈。
综上所述,面肌痉挛患者予以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明确,安全可靠,但在手术后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上可通过在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性护理等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风险,明确改善患者预后,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翁云洪,赖凤娣.综合护理对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后睡眠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4):673-674.
[2]李艳,周璐,康静.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干预[J].母婴世界,2019,(13):234.
[3]苗娜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系统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2):168-169.
[4]林小梅,胡燕霞,潘记凤,等.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2):1932-1933.
[5]王克.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2):3061-3064.
[6]任晓菲.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围术期护理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5):8982-8982,8983.
[7]许蕾.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7):169-170.
[8]殷燕,杜谢琴.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护理配合分析14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9):113,115.
[9]高红卫,赵晓辉.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14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40-43.
通信作者:董莎,E-mail:dongsh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