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效果及对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分析

2021-01-10 00:19钱进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钱进

摘要:目的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常规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和实验组28例(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血清AMS、CRP、TG水平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消化道出血、凝血异常、高血糖、假性囊肿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常规组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G(甘油三酯)、CRP(血清C反应蛋白)、AMS(淀粉酶)水平均较常规组低、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腹痛改善时间均早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应用低分子肝素行保守治疗效果显著,可在降低患者血清中TG、CRP、AMS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尽快恢复,改善其临床病症、缩短其住院时间。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用保守治疗;肠道功能恢复;低分子肝素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2

基于时代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可看到我国国民日常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日常饮食结构也得到明显改善;但同时也促进了临床胰腺炎病发率的提升,该疾病为临床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常见、多发病,可根据患者病发原因的不同以及患病轻重程度的不同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种[1]。针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常给予患者以禁食、胰酶分泌抑制、器官功能支持及肠胃减压等方式进行治疗,但上述治疗方式无法很好的促进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快速下降[2]。本研究将以我院收治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以低分子肝素为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分析。现作如下阐述与报道: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抽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常规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和实验组28例(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常规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中男、女患占据人数比15:13;患者年龄最小值33、最大值67,中位年龄(46.85±5.40)岁。实验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中男、女患占据人数比16:12;患者年龄最小值32、最大值66,中位年龄(46.96±5.74)岁。两组间对比无资料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与鉴别确诊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②参与研究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浓度超过11.3 mmol/L或5.6 mmol/L~11.3 mmol/L;③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④参与研究的患者无沟通、交流障碍。排除标准:①参与研究的患者已排除妊娠期妇女及存在沟通障碍人员;②已排除拒绝参加研究和合并严重(心肝肾)气质损害人员;③已排除配合依从性低下人员;④已排除存在药物过敏史人员。

1.2方法

1.2.1常规组

给予常规组2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以常规治疗,主要包含常规禁食、胰酶分泌抑制、纠正机体酸碱平衡、肠胃道减压以及血容量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干预。连续治疗1周。

1.2.2实验组

实验组2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生产厂家: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60191;规格:0.5ml:5000AXa单位)治疗。用法:皮下注射;用量:每千克体重100IU;2次/日;连续注射治疗1周。

因该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凶险等特点,所以治疗期间应做好患者病情监护及相关护理,具体如下:(1)病情监护:首先应全天候监测患者心率、脉搏、血压等、体温、意识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尤其需要注意患者呼吸变化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第一时间上报主治医师。其次,治疗期间应切实做好患者禁食干预,并对患者24小时出入量进行严格记录;若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给予患者以充足液体补充;注意维持患者相关导管的畅通。肠胃减压期间,应加强病房巡视,对患者引流管量、颜色、性状等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应注意患者胃管中是否出现血性液体;最后,保守治疗期间,应按照1次/1-3d的频率密切监测患者血脂水平。(2)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期间,相关药物的使用虽然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因此治疗期间需切实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工作,必要时可给予患者以微量泵持续给药,以此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3)營养支持:治疗初期时,应指导患者禁饮禁食,以此给予其肠道以良好休息,降低胃粘膜刺激以及胃酸、胃泌素分泌。禁饮禁食期间,可给予患者以肠外营养供应;需注意,应将营养液的供给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滴注完毕;同时还可结合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给予患者以适量白蛋白、钾钠钙镁等离子以补充,直至患病病情好转,之后可逐渐转为肠内营养供应,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恢复情况给予其以清淡、易消化、高碳水、维生素及高热量饮食,同时需严格控制患者日常脂肪、淀粉摄入,禁止饮酒与暴饮暴食。

1.3指标观察

1.3.1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凝血异常、高血糖、假性囊肿)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统计,对比发生率。

1.3.2于治疗后清晨时分且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适量静脉血,离心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两组患者相关血清指标水平进行监测与对比,共包含TG(甘油三酯)、CRP(血清C反应蛋白)、AMS(淀粉酶)三项[3]。

1.3.3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改善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与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消化道出血、凝血异常、高血糖、假性囊肿总发生率均较常规组低(P<0.05)。下表1:

2.2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AMS、CRP、TG水平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G(甘油三酯)、CRP(血清C反应蛋白)、AMS(淀粉酶)水平均较常规组低(P<0.05)。下表2:

2.3对比两组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改善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腹痛改善时间均早于常规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下表3:

3.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生与个体日常饮食结构、生活作息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不规律(不健康)饮食更会在一定程度加大个体患有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风险与几率[4]。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疾病病发率逐渐提升。在临床胰腺炎类型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属于急性胰腺炎常见类型的一种,但在疾病治疗上,急性胰腺炎却又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有着一定区别,因其病发机制较为复杂;相关文献报道显示[5],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生多因个体机体脂肪过剩、炎性介质-细胞因子损伤、胰腺微循环障碍及细胞信号转导通路障碍等因素有关。因此,针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多以纠正个体酸碱平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胃减压、改善胰腺微循环等作为主要治疗原则。现阶段,临床大部分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都普遍选择接受上述禁食、肠胃减压等保守治疗;但随着该种治疗方式在临床的推广与深入应用,也逐渐暴露出一定的不足,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上述治疗并不能有效控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因此,如何促进临床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疗效是当前临床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在脂肪控制方面,低分子肝素应用作用较为显著;该药物用药后可以很好的促进人体内脂肪酶的分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脂肪分解速度,以此达到降低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改善其胰腺微循环的目的。除此之外,低分子肝素还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且其用药后半衰期较长,能够很好被人体所吸收。本次研究中,在基于常规禁食、胰酶分泌抑制、纠正机体酸碱平衡、肠胃道减压以及血容量补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该组患者TG(甘油三酯)、CRP(血清C反应蛋白)、AMS(淀粉酶)水平显著改善;很好的证实了低分子肝素可以促进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机体脂肪酶分解脂肪的速度,快速降低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及其血清C反应蛋白和淀粉酶水平;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提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良好,可尽早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保证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同时,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小,表明低分子肝素具有极高安全性,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用药后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凝血异常、高血糖、假性囊肿)的发生。当然,在治疗期间,还需要做好患者病情的密切监测与护理干预;如此才可能够提升低分子肝素作为保守治疗手段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切实促进患者TG(甘油三酯)、CRP(血清C反应蛋白)、AMS(淀粉酶)水平降低,促进其肠道功能的恢复,保证其预后效果。

综上,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应用低分子肝素行保守治疗效果显著,可在降低患者血清中TG、CRP、AMS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尽快恢复,改善其临床病症、缩短其住院时间;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刚,彭一晟,杨小李,方程,李波,贺凯.早期内镜干預与保守治疗应用于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10):30-39.

[2]姜从尧,宋秀海,张金平.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效果及对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6):32-33.

[3]周莉蕙,万萍,杨阳.医护一体化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3):83-85.

[4]王一帆.AGI分级护理模式在保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96-3998.

[5]黄静.时效性激励护理在保守治疗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9):121-122.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低分子肝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预防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效果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
抗凝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
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