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秀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导致成本信息失真,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新型的成本核算方式也在被企业所应用。作业成本法作为通过成本动因进行分析的成本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不足。本文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实践,并针对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了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提高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水平。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应用
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原理是作业耗费资源,产品消耗作业,近年来作业成本法被越来越多企业所应用。通过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辨识出企业内部的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逐步优化并减少不增值作业,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用单一的标准对间接成本进行分配,无法给企业带来真实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有利于有效地开展成本核算与控制。
一、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实践
(一)实施作业成本进行核算的过程
第一,确认和计量各类资源耗费。企业生产和提供劳务的过程是相互关聯、相互作用的消耗各类资源的过程,企业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确认和计量,并全面归集消耗的各类资源。
第二,设立作业中心。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的核算是以作业中心为对象的,企业要识别出在经营过程中所消耗资源,避免划分作业中心过程中划分不清晰的问题,确定企业的主要作业,从订单签订到销售的全过程各类作业都需要予以明确。
第三,分析各作业的成本动因。在确定作业中心之后,需要建立与之对应的成本库,并选择每个作业相关联的成本动因,充分考虑作业和成本动因的相关性。
第四,将资源归集到作业成本库,根据资源动因进行归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共同参与归集。
第五,将作业中心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到具体的产品。计算出来各成本动因的分配率之后,计算各产品应分担作业成本库中的份额,并计算各产品的单位成本[1]。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对比
传统成本核算法在核算产品成本时,间接费用只包含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制造费用,没有包括订单洽谈、材料采购等过程中付出的期间费用。而作业成本法将用于产品开发、销售等各方面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导致产品成本的提高。同时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下,期间费用是以直接人工为基础进行分配的,适用于生产难度低、工艺流程简单的企业,但是对于生产难度高或工艺复杂的产品将导致成本信息严重失真,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则能够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例如,甲企业是一家制造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如下:
A产品作业成本法下单位间品成本=(9500+29000)/100=385元,A产品
传统成本法下单位间品成本=(9500+ 50000*100/150)/100=428.33元。
B产品作业成本法下单位间品成本=(11000+21000)/50=640元,B产品
传统成本法下单位间品成本=(11000+ 50000*50/150)/50=553.33元。
通过传统成本法下B产品出现了亏损,亏损金额40元,但在作业成本法下,B产品盈利46.67元,成本信息更具有准确性。
二、实行作业成本法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实行作业成本法阻力较大
作业成本法首先是在国外应用的,我国企业的人员对作业成本法的接触与理解较少,对于作业成本法的理论较为陌生,难以准确地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企业的实践中。同时作业成本法的实行需要企业内部各成员共同配合,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合力,并要求企业的领导层予以高度的重视与支持,培养专业财务的团队,加强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否则应用作业成本法将可能面临较大阻力[2]。
(二)实行作业成本法前期成本较高
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初期可能会导致成本的提高,主要原因是企业在采用作业成本法之后,会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终止,终止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会产生机会成本。同时,作业成本法需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要求企业开发设计信息系统,要求员工关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仅会提高企业的人员培训费、软件安装调试费等费用,还会导致员工工作量的增加。此外,为了确保作业成本法具有准确性,企业要对大量的作业进行分析,使得作业成本法更加复杂,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三)作业中心的选择及成本动因确定较困难
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中作业较多,企业要将相似的作业合并形成作业中心。但是对作业进行合并存在较大主观性,不同的人员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合并作业是作业成本法核算的重点,但是如果作业成本法管理的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没有认识到作业选择和成本动因确定的重要性和分配的要求,将可能导致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效果产生差异。同时如果企业对间接费用的分配要求高,成本动因对作业要求也提高,成本动因的区分也会越详细,使得分配更加复杂。
(四)短期内实行作业成本法效果不明显
实施作业成本法难以对企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作业成本法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对产品的优胜劣汰,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但是作业成本法应用初期成本会提高,加上作业成本法实施周期较长,实施效果可能不明显。作业成本法主要是让企业在长期中获益,而不是在短期内获益[3]。
三、实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建议
(一)成立咨询组织
企业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积极采用作业成本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若企业自动化水平高,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就更应该通过作业成本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成本管理要求,提高作业成本法的合理性。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水平还不高,加上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所差异,碰到的问题也有所差异,因此企业在内部需要成立专门的咨询组织,在作业成本法实施的过程中,由作业成本法的咨询组织负责提供建议。咨询组织由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人员以及聘请外部的专业人员组成,咨询组织主要负责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中的各类具体问题的咨询。咨询组织人员要求对企业的各项成本管理工作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具有丰富的成本管理经验,从而解决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二)进行作业成本法应用试点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开展作業成本法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部分企业长期来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理论,被用于分析利润、制定价格、经营管理等多方面,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是对经营管理的全面升级,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用作业成本法能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全面实施可能会有较大阻力,因此企业内部可以先由某一部门先行实施作业成本法,当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内部成熟之后,再到其他部门全面实施。
(三)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内部的整体管理水平,例如通过ERP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各部门信息的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建立企业内部协调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成本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一部分,管理会计要求信息实现高度集成,因此从成本核算的角度而言,作业成本法也需要信息的高度集成,需要准确收集各方面的基础信息,并且要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各项生产要素的准确归集与分配,提高作业成本法管理的效果。
(四)增强复合型专业人员培育
作业成本法作为新型的管理工具,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了解作业成本法管理的要点,管理意识还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面。因此本文认为需要加强对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促使全体成员形成正确的成本核算理念。在作业成本法核算的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实现作业成本法的科学管理,企业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加强对人才的培训,让全体成员学习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要求,了解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作业成本法管理的经验,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以及会计人员的密切配合,确保作业成本法得到顺利实施。
四、结束语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案相比,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传统成本核算下可能会存在成本信息不准确的问题,作业成本法由多个成本动因影响,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中心作为成本驱动因素,解决了间接成本分配方面存在的弊端。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中心的划分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企业的真实成本。因此,企业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晓菲.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1(08):124-126.
[2]位春苗.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20(14):123-125.
[3]张焱,赵小娟.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分析比较[J].中国集体经济,2020(21):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