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雄 罗千峰 杨鑫
摘 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本文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等视角在对现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着眼于现代农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关系,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构建了一个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论断为新时期经济工作画出了工作主线。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即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被赋予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指出了“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明确指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国家有关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产品总量和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但是农业总量高产与农产品结构单一并存,农业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技术、生态的冲突逐渐加剧,土地生产效率提高和市场风险防范面临挑战,农业发展在部门、产品、组织、技术、空间等方面都面临着结构性矛盾,这迫切需要寻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目前学术界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下来研究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路径的文献相对较少①,尤其是缺少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一个较为全面、严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有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献进行梳理,并构建一个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
一、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及相关分类的研究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亟需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4]。一方面,高质量发展问题本质上是制度建设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要探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应重点从制度建设、效率驱动两方面寻求突破。
1.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建设的讨论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增长路径方式的转变和体制机制转换的过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就是经济体系在社会主要矛盾、资源配置方式、产业体系、增长阶段“四个机制”的保障下运转的过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在社会主要矛盾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表现在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要通过提高供给的有效性促进高质量发展,在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要打破“唯GDP”的目标考核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核算统计体系、政绩考核体系,促进对结构优化、效率提升、民生改善等内容的考核。其次,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减少市场分割等因素造成的资源扭曲,促进技术进步效应的发挥。再次,在产业体系方面,要在新旧动力转换中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动力的绿色循环现代产业体系,以发展方式的创新来培育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力。最后,在增长阶段方面,高質量发展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协调性、平衡性,强调创新效率、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社会和谐等指标同经济增长的协同关系。
2.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驱动的讨论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是度量技术进步、效率提高较好的指标,也是度量资源配置能力的指标,包括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几个方面。首先,在技术进步方面,技术进步是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实现技术创新,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大范围使用可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其次,在技术效率方面,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全要素生产率,这不仅是依附于资本投入的“体现式”技术进步,而且提高了投入产出技术效率。最后,在规模效率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向城市分流,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平均土地面积,促进了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率提高,规模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效率和程度以及农业收入的提高。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多视角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不断优化和提升,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产品结构上,高质量发展是由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为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产业结构上,高质量发展是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经济效益上,高质量发展是由高成本、低效益转变为低成本、高效益;生态环境上,高质量发展是由高污染、高排放转变为环境友好、循环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既要建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之下,也要遵循农业发展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现有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丰富的阐释。杜志雄指出,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农业及相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有保障生态与绿色的产业基因和灵魂,更要有保障农产品质量的措施与手段。钟钰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高标准的农产品、高生产效益的农业产业、高效完备的生产经营体系、高品质的国际竞争力。何红光等指出,从农业经济高质量判断标准和评价体系看,农业经济高质量包括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四个方面。张务锋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表现在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竞争力增强、绿色优质产品供给增加、资源配置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能结构合理、各类主体充满活力等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因素综合发力。农业发展质量主要包含产品质量、生态质量、结构质量等方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目标就是要实现产品好(产品品质好、产品安全性好)、生态好(解决过度垦殖问题、过度投入问题、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结构好(产品结构好、区域结构好、要素结构好、组织结构好、贸易结构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实现农业的全面现代化和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此外,以新发展理念来阐释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是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质量和效益为价值取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具有指引作用,其中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核驱动,协调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开放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共享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与此同时,有学者进一步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创新水平(农业创新基础、农业创新效率)、农业协调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农村投资消费结构、农业经济增长结构)、农业绿色水平(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农业开放水平(农业开放程度)、农业共享水平(城乡差距、农村公共服务),丰富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总之,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遵循农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适应我国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要求与选择。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涵盖高标准农产品、高生产效益农业产业、高效完备生产经营体系、高品质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综合体。
(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农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农业供给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农业经营具有较高效益、农业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等几个条件。在经济层面上,高质量发展具有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单位产品产值对环境影响不断降低等特征;从综合层面上看,农业高质量发展包括绿色发展引领、供给提质增效、生产规模化、产业多元融合等方面。
1.绿色发展引领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以及产业规模的扩大是农业高速增长的重要表现,而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而言,可持续发展、绿色高效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尽管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阶段增长很快,但是也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高质量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的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性主要体现在绿色发展上,可以根据单位资源消耗和废水、废气、废物的具体构成来表示绿色发展的指数。因此,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2.供给提质增效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供给侧方面,低端产品供给过剩,而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需求侧方面,消费升级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供给和需求的错配造成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质量不高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农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给,要求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促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要在保证粮食供给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引导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加大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力度,促进农产品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
3.生产规模化
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规模化发展具有强烈需求,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嵌入传统生产要素,唤醒和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运转活力与配置效率,尤其是要搭建数字化的土地要素流转平台,提高土地流转活力和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发展,要以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而农业规模化程度等因素是农业创新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生产规模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特点。
4.产业多元融合
农村产业多元融合通过模糊一二三产业边界,促进交易成本降低和以往外溢的农业利润内部化,培育了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的利益增长点,是促进要素向农业高效渗透、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分享融合成果的创新。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广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新要素与传统农业的有机融合、环境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了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了优势要素向农业生产聚集,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产业范围的扩大、产业功能的拓展,扩展了农业产业和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途径,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四)关于不同分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讨论
现有研究关于不同农业高质量发展分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不同产业性质和不同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两方面。
1.关于不同产业性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农业经营主体对多层次、多元化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发展,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的发展,是富有质量、效率、竞争力的发展,因此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需要推进分层发展、分類发展、网络发展,需要聚焦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和突出短板,需要增强本土根植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注重供需匹配、绿色发展、文旅融合、产业高效,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以产业融合为路径,以提供绿色旅游产品为内核,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目标,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归宿。因此,要强化理念指导来把握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制定科学规划来指导高质量发展,优化配置资源来融合高质量发展产业,完善机制体制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强能力建设来培养高质量发展人才,利用高服务水平来规范高质量发展行为,完善法律法规来净化高质量发展环境。
2.关于不同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了有关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在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作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我国重要的经济带,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围绕着保护生态环境做文章,注重生态农业建设,依靠独特、优质的资源环境和水土条件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尤其是在黄河流域的粮食主产区,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进步来发展现代农业,以粮食产出数量及产出质量的提高为战略目标,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探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来看,黄土高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调整生产、生活、生态结构,促进农业地域空间向沟道农业转移;二是优化组织方式,促进农业经营向专业合作经营转换;三是优化城乡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型;四是优化调整人地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向少种多收转变。此外,在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方面,长江经济带农业面临粮食供需形势严峻、生态系统脆弱且退化明显、农业面源污染加剧、资源约束趋紧、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要从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养护修复生态系统、严格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困境的讨论
(一)产业结构失衡和高质量农产品供给的矛盾
农业高质量发展包含农业要素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和农业经营组织效率的不断提高,能为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和绿色、健康、标准的农副产品,强调了综合效益的协调统一。然而,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粗放、农产品生产结构与需求不匹配、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等挑战。可以看出,乡村仍是中国的发展短板,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要从纵向结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对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体系进行展开。从供需匹配角度来看,我国城乡居民农产品的消费呈现优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等趋势,品质化、绿色化、品牌化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方式;但是,现有农业供给体系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中高端消费需求总体上缺乏动态适应性,导致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明显慢于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并且农业供应链的分割化会加剧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
(二)小农户经营与规模化要求的矛盾
我国小农户经营具有经营规模小、地块分散、技术进步动力弱、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等缺陷,与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以土地生产率为主线的安全农业,以劳动生产率为主线的分工农业,以绿色化发展为主线的优质农业,以多业态拓展为主线的功能农业。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应遵循保产、高效、减量、增收等本质规定,这需要从多要素投入均衡匹配和分工深化报酬递增机制等方面改善农业规模经济性。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要以规模化生产为基础,农业规模生产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是,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比重高、耕地面积少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小农户在我国长期存在,因此改造小农户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策略,而推动规模化经营的农业现代化也面临较大困境。截至2017年底,土地流转面积仅占全国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7%,潜力较为有限,并且土地的大规模流转同时也引发了“非粮化”等社会经济问题。此外,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服务内容不均衡、组织规模小、价格不规范、纠纷难处理等问题制约了农机化服务质量,客观上也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
(三)生产成本攀升与农民增收的矛盾
长期以来,各种农业发展政策主要以“保增产”为目标而展开,导致了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农业“增产不增收”等发展难题。 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库存量、进口量连续多年增长,物质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不断升高,“三量齐增”“三本齐升”成为农业供给侧的基本特征,尤其是过高的生产成本导致农民收入增加乏力、价格倒挂等问题。由于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上涨等因素,我国主要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单位产品总成本已先后超过美国,并且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仍处于上升趋势。尽管近年来以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转变也给粮食安全带来挑战,绿色环保技术要求较高的投入并导致生产成本攀升,并且在缺少农艺技术、生产管理等配套发展情况下,土地单产或者地力会出现下降的情况。此外,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还面临着农村发展需要与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与农民适应现代生产技术能力不足的矛盾等多种矛盾,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追逐高产与绿色发展的矛盾
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密切相关,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表征和核心要义,在要素资源再配置、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融合等方面与新型城镇化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二者依靠资源再配置效应、结构升级效应、产业融合效应互相影响并互相推动。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但绿色生产很难广泛推行等矛盾,如果不调整农业发展目标,受原有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的慣性影响,依靠传统要素投入来增产的观念依旧难以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绿色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农业主要依靠粗放经营的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生态退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农业绿色发展仍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消耗大等障碍,其中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需氧量、化肥施用等方面,并且在测算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上,以往的规划重视投入而忽视了排放问题。因此,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处理好追逐高产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由增产转向提质导向,构建以绿色生态为主导的政策体系。
三、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的讨论
我国农业发展质量不高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品种多而不优、农业品牌杂而不亮、农业产业大而不强等方面,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包含产品质量好、产业素质高、市场竞争力强,而且包含农业经营效益高、农民收入多、农村生态环境美,这要求农业发展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多功能性消费,保供给、调结构、转方式并行。从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互动关系来看,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需要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因此,寻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可以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角度切入。
(一)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讨论
1.关于以产业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三产融合”是农业与农村二三产业之间、农业内部部门之间进行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组织方式和过程,延伸了产业链,拓展了产业范围,促进了产业功能转型,通过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姜松、喻卓指出,农业价值链是信息、技术、产品、资金等要素相互协同提升的综合体,实现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重塑农业价值鏈,农业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先进技术的介入可以显著提升高附加值和农业发展效益,形成品牌效应并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刘明月、汪三贵认为,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扶贫重在发展特色产业,而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重在高质量、高品质发展,关注长期高质量发展;产业兴旺是产业扶贫的升级版,要借助现代农业的发展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来实现产业升级,丰富农户增收渠道,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2.关于以培育新业态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农村新业态的发展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农村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型提质,以“生态+”“互联网+”为抓手,在拓展新业态功能的方向指引下,突出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目标,加快新业态转型提质,进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芦千文指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关注关键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领域发展,要切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具体来说,要突出重点产业聚焦、产业集群成链,培育新业态、发展新模式、拓展新功能,发展以“互联网+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以“文化+农业”为代表的农业文创产业、以“旅游+农业”为代表的农业观光休闲产业、以“健康+农业”为代表的康养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多功能化、产业循环等方面多作努力,这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和效能,促进优质要素向农业企业、产品集中;要处理好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注重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以及化学投入品减量化,促进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关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讨论
1.关于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对信息技术等要素的运用,并对传统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改造升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王永昌、尹江燕认为,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高质量、优质化发展主要取决于科技创新是否为第一动力,经济发展也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王兴国、曲海燕指出,区别于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要素投入的传统农业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将信息、技术、知识等要素应用于农业生产全产业链,通过质量、效益、绿色导向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关键在于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郭海红指出,要科学重构评价体系,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分类评价;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产权保护机制,保障科技创新主体的长期利益,提高违法成本。
2.以数字经济发展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学术研究的热点
数字经济具有可再生性、普惠性、高渗透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边际效益递增性等特点,具有融合赋能和增效效益,能够实现自我迭代,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作用和引领路径。数字经济是高质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抓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竞争新优势,要在农业发展全过程贯穿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科技,提高相应主体数字素养,推进农业数字化治理现代化,通过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来提高农业效率和能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道路。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增强数据的资源属性,提高数据信息流传递和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通过对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促进农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我国在跟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全产业链模式、数字金融服务“三农”模式、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农业模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农业保险决策与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典型高质量发展模式。
(三)关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讨论
从宏微观层次看,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宏观制度设计、结构优化与微观实践探索、经营创新的有机结合,尤其需要经营主体去生产高品质的农业产品、去发展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去搭建高效率的农业经营体系。
1.适应性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安排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首先,要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要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探索科技创新融资新路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加快形成财政保障、金融倾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其次,优化商品契约路径是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经营体系的重要內容。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需要激发制度效能和生产要素活力,需要促进农村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其中农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农地流转交易市场,交易人机会主义倾向及有限理性、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与交易的关联性会导致交易双方在交易对象和交易治理结构的选择上十分慎重,以正式契约关系促进市场化交易达成将成为中国未来的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同时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转型需要提高农业生产外包服务效率,政府在此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服务契约的执行,进而降低服务纠纷发生概率等方面。同时,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消费端需要借助可追溯的平台建设和产销信息对称来提高农产品的契约属性,进而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
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数量优先农业、农户分散经营农业,向现代农业、质量优先农业、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农业转型,质量兴农要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总方针,要为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设计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定位,有序培育并稳步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对接模式来保障广大农户利益,促进农业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和年轻化;其中,在农业产业链的所有经营主体中,家庭农场处于构建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核心地位。程士国指出,经济绩效、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农业经营主体技术进步偏好和制度创新能力是形成良性互动的关键。杜志雄、韩磊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注绿色生产和农业生态效益,是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技术采纳与应用的主力,是高质量农产品供给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丛晓男、单菁菁指出,支持和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来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和农用地污染治理,政府要以政策倾斜引导构建绿色发展的农业政策体系,鼓励企业更好地发挥绿色农业创新引擎作用,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
3.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芦千文指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乡村产业体系中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具体来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破解农业创新驱动瓶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并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引擎动力和有效支撑。姜华认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规律的内在要求,农业保险存在市场运行机制不规范、组织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而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就是建设规范的运行机制,要构建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来增强应对大灾冲击的能力,确保分摊损失、分散风险,进而保证农业保险经营的可持续性。
四、对研究现状的评论、分析框架构建及未来展望
(一)研究述评
现有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特点、发展困境、实施路径等方面,研究视角丰富多样,但是也存在整体研究相对薄弱、研究视角有待拓展、理论深度有待深化等不足。
第一,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基于长期性补齐三农短板的有效决策。当前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十分丰富,但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下探讨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的路径研究较为薄弱。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发展方式上来看,依靠高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成本的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从发展要求来看,注重数量的增加和专注经济指标增长的发展要求亟待转变;从发展基础来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可以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在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之下,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下寻求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而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属于薄弱环节。因此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在农业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的学术研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全局性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由大变强的重要安排。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某一方面,而从全局视角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研究较少。学术界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某一方面的细化研究形成了一些成果。例如,以乡村旅游行业为代表的某一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某一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公证制度等特定因素为代表的对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新型城镇化等特定对象为代表的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等等,但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构建一个完整、严谨的框架,进而以此作为指导,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因素等细化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第三,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基于战略性夯实三农基础的必然选择。现有研究对于政策的研究偏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较为完善分析框架和理论基础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现有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集中在政策文件的解读、高质量发展相关论坛综述、地区或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等方面,这也是后期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
高质量农业是由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有机耦合而成的一个整体。产业体系构成高质量农业的机构框架,生产体系构成高质量农业的动力支撑,经营体系构成高质量农业的运行保障。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供给数量足、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好、生产效率高、国际竞争力强、农民收入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具体来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产业拓展和产业延伸的有机统一,其重点任务是解决农业资源配置及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的有机统一,其重点任务是解决农业发展的动力支撑和生产效率问题;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参与主体、组织及服务方式的有机统一,其重点任务是解决经营主体和经营效益问题。
要基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框架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素质和农业竞争力的根本基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延伸农业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资源配置基础和农产品高效供给支持。其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生产力水平的动力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利用现代生产技术改造农业,利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和效率支撑。再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化水平的有效保障。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提升农业经营的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经营适度规模化发展和不同主体间的合作发展,促进农业经营体系的多元、融合与共享发展,从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队伍和高效组织保障。
最后,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并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实现路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具体来说,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动力、创新发展动力、结构优化动力,从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变革。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完善,为农业发展提供组织效率、协同效率、生产效率,从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效率变革。现代農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根本支撑,为农业发展提供产品质量、生产质量、生活质量,从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质量变革。我国农业正在经历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这些变革将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现实基础和实现路径;同时,农业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基础条件与保障(见图1)。
(三)未来展望
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阐释,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引领和重点领域提供了参考,也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些启发。
第一,要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为切入点,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质量变革,夯实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的质量变革基础。要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合效应,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强化以加工流通延链、以科技创新补链、以要素聚集壮链,巩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同时,要积极调优、调高、调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文旅教”融通、“产加销服”贯通、“科工贸金”联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挖掘新的增长点。
第二,要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运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动力变革,筑牢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的动力变革根基。要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要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加工标准引领和技术指南作用,进而形成整个农业产业在技术集成、生产标准、产业集聚、环节增值等方面的外溢效益。要促进成果转换和技术推广,促进攻克一批技术、创制一批装备、转化一批成果、推广一批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高产业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第三,要积极培育高素质农业人才和促进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的效率变革,打造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的效率变革引擎。要促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培育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打造一批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为农业经营科学性、决策创新提供保障。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多元经营主体间的合作与联合,推进一批龙头企业领导、家庭农场跟进、合作社助力、农户广泛加入的产业化联合体,构建联系紧密、分工协作的利益共同体,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和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江超.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导向及政策建议[J].管理学刊,2019,32(06):28-35.
[2] 杜志雄,韩磊.供给侧生产端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0(04):2-14.
[3] 魏后凯.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转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7(05):2-17.
[4] 厉以宁,辜胜阻,高培勇,等.中国经济学70年:回顾与展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笔谈(下)[J].经济研究,2019,54(10):4-23.
[5] 高培勇,袁富华,胡怀国,等.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治理[J].经济研究,2020,55(04):4-19.
[6] 刘志彪,凌永辉.结构转换、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管理世界,2020,36(07):15-29.
[7] 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35(07):1-7.
[8] 高培勇,杜创,刘霞辉,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个逻辑框架[J].经济研究,2019,54(04):4-17.
[9] 马茹,罗晖,王宏伟,等.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07):60-67.
[10] 黄庆华,时培豪,胡江峰.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例证[J].改革,2020(01):87-99.
[11] 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9,35(01):5-12.
[12] 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统计研究,2019,36(01):4-14.
[13] 余泳泽,杨晓章,张少辉.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转换特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6):3-21.
[14] 刘秉镰,陈诗一.增长动力转换与高质量发展[J].经济学动态,2019(06):63-72.
[15] 肖曙光,彭文浩,黄晓凤.当前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是过度抑或不足——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审视与评判[J].南开管理评论,2020,23(02):85-97.
[16] 陈丽姗,傅元海.融资约束条件下技术创新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特征[J].中国软科学,2019(12):108-128.
[17] 朱紫雯,徐梦雨.中国经济结构变迁与高质量发展——首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9,54(03):194-198.
[18] 涂正革,陈立.技术进步的方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119-135.
[19] 谢兰兰.激发制度效能和生产要素活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村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20(03):136-144.
[20] 吴利学,贾中正.“高质量发展”中“质量”内涵的经济学解读[J].发展研究,2019(02):74-79.
[21] 杜志雄.充分认识产业发展规律 促进乡村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20(Z2):14-17.
[22] 钟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农业发展导向[J].中州学刊,2018(05):40-44.
[23] 何红光,宋林,李光勤.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差异研究[J].经济学家,2017(07):87-97.
[24] 张务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J].人民论坛,2018(25):6-9.
[25] 柯炳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J].农村工作通讯,2018(02):1.
[26] 王兴国,曲海燕.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J].学习与探索,2020(11):120-127.
[27] 黎新伍,徐书彬.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06):78-94.
[28] 刘涛,李继霞,霍静娟.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10):1-8.
[29] 杨永春,穆焱杰,张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核心策略[J].资源科学,2020,42(03):409-423.
[30] 辛岭,安晓宁.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J].经济纵横,2019(05):109-118.
[31] 汪晓文,李明,胡云龙.新时代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论纲[J].改革与战略,2020,36(01):96-102.
[32] 夏显力,陈哲,张慧利,等.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9(12):2-15.
[33] 逄锦聚,林岗,杨瑞龙,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谈[J].经济学动态,2019(07):3-19.
[34] 刘瑞,郭涛.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构建及应用——兼评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J].東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1):31-39.
[35] 赵剑波,史丹,邓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11):15-31.
[36] 黄修杰,蔡勋,储霞玲,等.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4):124-133.
[37] 杜志雄,肖卫东.农业规模化经营:现状、问题和政策选择[J].江淮论坛,2019(04):11-19+28.
[38] 姜长云.科学把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方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3):1-14.
[39] 于法稳,黄鑫,岳会.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经济,2020(08):27-39.
[40] 于法稳,方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问题[J].中国软科学,2020(06):85-95.
[41] 任保平,张倩.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设计及其支撑体系构建[J].改革,2019(10):26-34.
[42] 刘彦随,冯巍仑,李裕瑞.现代农业地理工程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J].地理学报,2020,75(10):2029-2046.
[43] 肖琴,周振亚,罗其友.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2):72-80.
[44] 谢艳乐,祁春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动的机理及对策[J].中州学刊,2020(02):33-37.
[45] 王可山,郝裕,秦如月.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易制度变迁与网购农产品消费促进——兼论新冠肺炎疫情对生鲜电商发展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04):21-31.
[46] 胡月,田志宏.如何实现乡村的振兴?——基于美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的经验借鉴[J].中国农村经济,2019(03):128-144.
[47] 万俊毅,曾丽军,周文良.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 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03):138-144.
[48] 李曼.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内在矛盾及其优化途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7):46-54.
[49] 陈雨生,吉明,赵露,等.基于扎根理论的海水稻大米绿色品牌培育模式与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9(03):19-27.
[50] 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1-10+144.
[51] 阮文彪.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经验证据、突出矛盾与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观察,2019(01):15-32.
[52] 张露,罗必良.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本质规定与策略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20(05):84-92.
[53] 罗必良.论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J].中国农村经济,2017(11):2-16.
[54] 吴重庆,张慧鹏.小农与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分工体系中小农户的结构性困境与出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1):13-24+163.
[55] 叶敬忠,豆书龙,张明皓.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如何有机衔接?[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64-79.
[56] 杜志雄,刘文霞.家庭农场的经营和服务双重主体地位研究:农机服务视角[J].理论探讨,2017(02):78-83.
[57] 罗必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J].农村经济,2017(01):1-10.
[58] 叶兴庆.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转型:从增产导向到竞争力导向[J].改革,2017(03):19-34.
[59] 丁志刚,王杰.中国乡村治理70年: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J].中国农村观察,2019(04):18-34.
[60] 欧阳竹,王竑晟,来剑斌,等.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02):145-153.
[61] 龚锐,谢黎,王亚飞.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理及实证检验[J].改革,2020(07):145-159.
[62] 李国祥.论中国农业发展动能转换[J].中国农村经济,2017(07):2-14.
[63] 于法稳.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动因、核心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8(05):19-34.
[64] 展进涛,徐钰娇.环境规制、农业绿色生产率与粮食安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03):167-176.
[65] 张红宇,陈良彪,胡振通.构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J].中国农村经济,2019(12):16-28.
[66] 彭超,刘合光. “十四五”时期的农业农村现化: 形势、问题与对策[J]. 改革,2020(02): 20-29.
[67] 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1):5-12.
[68] 肖卫东,杜志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6):120-129.
[69] 馬晓河,胡拥军.“互联网+”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与政策设计[J].宏观经济研究,2020(07):5-16.
[70] 姜松,喻卓.农业价值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03):19-32.
[71] 刘明月,汪三贵.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机衔接:逻辑关系、面临困境及实现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04):137-144.
[72] 谢天成,施祖麟.农村新业态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0,42(01):41-46.
[73] 芦千文.“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措施选择——“十四五”规划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会议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20(01):132-143.
[74] 于法稳.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亟需解决哪些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9):14-23.
[75] 王永昌,尹江燕.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趋向[J].浙江学刊,2019(01):91-95.
[76] 郭海红.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2019(01):86-98.
[77] 温涛,陈一明.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实践模式、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0(07):118-129.
[78] 刘元胜.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效能分析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20(07):106-113.
[79] 张社梅,陈锐,罗娅.公证嵌入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基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微观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20(06):66-74.
[80] 完世伟.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研究[J].中州学刊,2019(09):26-32.
[81] 杜国明,薛濡壕,卢汇川.质量兴农的目标导向及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0(01):15-24.
[82] 杜志雄.家庭农场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构[J].中国发展观察,2018(Z1):43-46.
[83] 程士国,普友少,朱冬青.农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研究——基于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互动关系视角[J].软科学,2020,34(01):19-24.
[84] 丛晓男,单菁菁.化肥农药减量与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研究[J].江淮论坛,2019(02):17-23.
[85] 芦千文.新时代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新要求[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03):33-41.
[86] 姜华.新时期、新定位、新目标下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研究[J].保险研究,2019(12):10-17.
[87] 韩长赋.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N].农民日报,2018-02-27.
[88] 韩长赋.构建三大体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6-05-18(015).
(中文校对:彭水洪)
The Conceptual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 in China: A Literature Review
DU Zhixiong LUO Qianfeng* YANG Xin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Abstract: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 construct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agricultural quality,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and put forward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the conceptual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dilemmas and realization paths of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odern agriculture; realization paths
(英文校譯:舒雅)
收稿日期:2021-06-1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与路径研究”(21ZDA054)。
作者简介:杜志雄,男,农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研究,E-mail:duzhx@cass.org.cn。*通讯作者:罗千峰,男,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E-mail:luoqianfeng001@163.com。
① 目前学术界已对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农民生产收益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并未将研究问题置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框架之下。为此,本文主要把十九大以后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作为主要综述内容。
杜志雄,罗千峰,杨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一个文献综述[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4):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