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南
摘要:勾芡能够让汤汁更加粘稠,保留食材的营养,因此中国厨师烹饪过程中,十分注重勾芡技巧。勾芡属于中式烹饪手法,主要通过增加食材的黏稠度提升菜品的口感。采用不同种类的芡粉,芡粉与水的调配比例不同,烹饪菜肴时的加入时机及勾芡烹饪时间等都有一定的讲究,影响着食材最终的味道。本文结合实际烹饪经验,分析勾芡技术及其在中式烹饪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式烹饪;勾芡;技术探讨
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需求转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教学已渐渐脱离社会,制约了专业的发展,也对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结合实际烹饪经验,分析了勾芡技术及其在中式烹饪中的应用。
1勾芡的类型与作用
1.1勾芡为食材带来的效果
1.1.1提升食材的浓稠性
由于勾芡汁中的芡粉作用,在烹饪食材收汁时加入,可提升食材浓稠性。为防止食材糊锅,烹饪以快速爆炒为主,食材吸收调味品时间较短,为了更快的入味,避免调味料不能完全被食材吸收的情况,提前将调料配入芡汁中拌匀,最后勾芡时为食材增味。炖煮的菜品,口味以清淡为主,为了使汤汁浓郁鲜香,可以加入薄芡,有助于食材与汤汁充分的混合,丰富了炖煮菜品的口感。煎炸烹饪,适当的勾芡能软化食材的表面,绵软芡汁的包裹下是炸制食材的脆感,防止煎炸食材过焦过硬。对于各种不同的烹饪,勾芡都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1.1.2勾芡丰富食材的口感。
无论是煎炸、炖煮还是爆炒,勾芡都能起到丰富食材口感的效果。以煎炸食材为例,在烹饪前,用面粉或者淀粉包裹食材,放入油锅中炸制后色泽、味道更好。炸好的食物快速铺上一层勾芡,薄薄的芡汁包裹着酥脆的食材,让食材绵中带脆,极大丰富了食物的口感。
1.2勾芡的主要种类及效果
勾芡通常在烹饪中有2种形式,应用于不同的烹饪食材中,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加入调味料。纯的勾芡汁只有芡粉和水,对火候要求不高的家常烹饪中应用较多。另一种勾芡形式不只有芡粉和水,在芡汁中加入一定的调味料,将赋予味道的芡汁直接加入到食材中,烹饪方式火力较猛,锅温高,需要快速的勾芡。除此以外,还有薄芡的形式,也称烧汁,水的比例更高,通常加在汤菜或烩菜中,适当的增加菜肴汤汁的浓稠性。
2中西方烹饪技术的不同
菜肴的色、香、味均是通过烹饪技术来表现,在中西方饮食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烹饪技术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中国一直有着“烹饪王国”的美誉,人们将烹饪作为一种艺术,烹饪方法繁多,有煎、炒、烧、焖、煮、涮、煨和溜等,再加上醋、酱油、葱、姜、蒜等的搭配,为美食赋予了不同的风味。在中餐烹饪中,对于烹调方法也非常讲究,中餐讲究火候,需根据材料的软、硬、厚、薄来决定,此外,刀工的使用也十分重要,中餐有切、削、刮、旋、劈等刀法,对于讲究的食材,还会采用食雕法,合理应用刀法,让食物呈现出的造型更为美观。中餐烹饪技术是原材料、火候、刀工、调料的完美融合,中国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中国,烹饪与诗歌、舞蹈、绘画等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视为一门艺术。
尽管西餐的烹饪方式与中餐不同,但也有多种类型,包括焖、烩、扒、焗、串烧、炸和炒等,以几种常用的烹饪方式为例:①煎。这种烹饪方法在西方沿用多年,各类食材都可以采用煎的烹饪方式,煎出的食物深受西方国家人民的欢迎。②炸。食物原料不同,炸的时间和火候也不同,炸出的食物,其特点是焦、脆、香、酥。③焗。焗是一种高级的烹饪方式,焗出的食物口味独特、颜色鲜亮,这种烹饪方式最早是发源于法国,将调味品覆盖在食材上,再置入焗炉加热,成品味道非常鲜美。④烩。烩这一烹饪方式融合了煎、煮、焖的烹饪方式,烹饪步骤较多,需要先将食物煎熟,再与调味品一起置入锅中煮,小火慢炖、大火收汁。⑤炖。炖即直接用水加热食物,在炖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好火候与用水量。⑥烧烤、铁扒。这种烹饪方式较为简单,在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下,这一烹饪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不管是哪一种烹饪方式,西餐厨师会将营养置于首要位置考虑,要求尽可能保留食物的纯天然营养,为了保留食物本身的味道,很少会使用味精。如今,各国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相互交融,西餐烹饪技术对于中餐的烹饪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3勾芡中的关键技术
3.1勾芡时机的选择
勾芡中重要的技术包括勾芡时机,通常情况下,勾芡是烹调过程中的收尾环节,在最后的时间里,何时进行勾芡,才能最大的发挥食物美味,是值得好好练习研究的勾芡技术之一。如果勾芡时机不对,过早或过晚进行勾芡,会对食材的口感会产生一定影响,可能无法达到增色增香的效果。勾芡技术需掌握好勾芡时机,通常在食材烧制达九成熟时进行勾芡,可以有效避免提早勾芡出现收汁糊化的现象,若过晚勾芡,食材烹饪时间延长,芡汁没有及时包裹食材,会破坏食材的酥脆感。因此,选择好的勾芡时机是勾芡技术的关键,也是厨师的基本功。只有在不断的烹饪中反复琢磨,才能找到每种食物最合适的勾芡时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勾芡的效果。
3.2烹饪理念的吸收借鉴
在传统中餐的饮食结构中,人们讲究科学的膳食结构,重视水果、荤素、五谷杂粮的搭配,是一种平衡、全面的膳食追求,而这种追求是整体化的思维理念,缺乏西餐的定量分析,在部分经济不发达水平,往往达不到科学的膳食要求。在发达地区,人们又让饮食朝着奢靡、精深的方向发展,食物丰富多样,远超基本要求,营养过度。于是,人们开始借鉴西方的科学营养观,改变了传统中餐烹饪中“以饱为主”“以口味为追求”的烹饪理念,在菜肴的制作上,人们更加倾向以营养观、科学化作为指导理念,改变了单一追求口腹之欲的理念。
3.3勾芡前和勾芡后对芡汁的搅拌
勾芡主要是用水和淀粉混合,因为淀粉不溶于水。對此,不管是勾芡前还是勾芡后,均需要对芡汁进行均匀的搅拌,可以促使芡汁在放入到菜肴之前,均匀悬浮在水中。这种情况下,能够确保芡汁充分吸收水分,不断膨胀之后,形成均匀的糊状。因为“兑汁芡”必须充分搅拌,确保部分不易溶解的固体调味品获得充分的溶解,如果不进行充分搅拌,可能会导致淀粉浓缩,或者聚集在芡汁的下层。当沉淀的淀粉入锅之后,加热之后,温度到达一定高度,有可能会出现烧焦现象。导致菜肴的味道受到影响,影响食用者味觉体验,并且导致菜肴的质量下降。
勾芡可以有效弥补菜肴本身工艺过程中导致的营养流失问题,因此在实际烹饪过程中,需要足够重视并推广。但是,以上浆挂糊、勾芡来说,具体效用发挥比较困难,涉及到的原理,程序和相关因素比较多,而这些特点是依赖于中式烹饪中营养流失规律的挖掘,这一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结语
勾芡不仅仅是简单的一道烹饪环节,其中也有很多学问,应该受到厨师的高度重视。厨师勾芡技术的好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在于对火候的掌握,防止芡汁过度糊化,把握好勾芡时机,加入芡汁的时机正确,控制好勾芡烹饪时长,快速的勾芡能带来更好的口感,合理选择淀粉,按照比例调配芡汁,根据实际菜品运用不同的勾芡,综合这些因素,厨师才能做好勾芡,为食物增色增香。
参考文献
[1]杨爱民.中式烹调中常用勾芡的技术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8(12):21.
[2]韦永考,徐晓驰,张开伟.评价中式烹饪中常用的勾芡技术[J].食品界,2019(8):149.
[3]黄华军.中式烹调中常用勾芡的技术探讨[J].明日风尚,2017(21):321.
[4]张可心.从主要烹饪工艺流程看中餐与西餐[J].食品安全导刊,2019(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