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春 郭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革。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开展创新教学。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再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即课程再创造能力。”这是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同时,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要求将语文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倡探究性学习,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进而有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重新审定“语文”之涵义,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要全面开展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创新;新课改;阅读教学
一、新课改模式下中学语文创新阅读实施意义
1.1符合当下语文素质教育要求,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体现了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当下教育部根据目前人才需求而提出的教育新理念。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只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才能提升发展的质量,为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创新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对人才定位的要求。创新教育符合当下语文素质教育要求,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1.2创新阅读教学符合教育大纲的要求,迎合新课改的目标
在义务教育大纲中,明确地指出了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因此,中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响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义务教育大纲中还指出,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及实践能力。所以,从大纲层面出发,中学语文创新阅读完全迎合了新课改的目标以及大纲的要求。
二、新课改中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2.1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
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对广大教师的创新素质要求非常高。广大教师的创新素质实质上就是其应与时俱进,具备探索创新精神,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就广大教师的创新素质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是教师要学会学习。教师的创新不是无水之源,也不是凭一时热血便可做到的,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必须要学会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来满足教育创新的要求。其二是教师要有良好的创造力。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如果一直一成不变,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就需要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依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文本,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兴趣。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善于另辟蹊径,学会灵活运用自身创造力感染学生,真正达到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目的;其三是营造民主氛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习氛围民主宽松了,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还非常容易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极走近、深入感受文本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自觉主动地走近文本、深入文本。可是传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普遍都过于依赖事先设计的问题,总是习惯于把自身思考强加于学生身上,根本不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更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去感受阅读、体验阅读和进行阅读互动等,严重违背了阅读的自然规律,从而致使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使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缺少了对文本的深入。因此,这就需要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严格遵循阅读的本意。在教学前,教师必须自己要先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读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己去读,用自己的亲身体悟去唤醒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忌直接给学生设置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尤其切忌在阅读前就给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过于限制学生的阅读思维。要以文本为核心,抓住关键点,引导学生走近文本,走近作家的心灵,从而构建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例如:在阅读《再塑生命的人》时,可紧紧围绕作品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如作者及老师的简介、写作背景、代表作等等,侧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此更好地感同身受作者失聪失明的痛苦和重塑生命后的高兴快乐,领会到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海伦好学坚强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再想方设法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并大胆放手,给予他们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以下各种步骤,如阅读、感悟、质疑、思考等等,让之后的合作探究活动能有序开展。
2.3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方法:一是探究式阅读教学方法。它实际上要求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学生,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能深入文本,对文本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还要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学会自主设疑、自主分析、自主解决,从而达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提高。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先生为什么不让我们问怪哉虫的事”,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学生对先生、对主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二是联系生活实际阅读教学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对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出紧密贴合生活实际的场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熟悉感、轻松感,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效率、思维能力。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捂住耳朵,感受黑暗无声世界,学生能更真切地感受海伦的心理,引起他们的共鸣。其三是想象阅读教学法。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能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学生在具体阅读文本时,通过合理的想象,能依据自身理解再现文本场景,能依据自身解读想象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內容,通过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从而激起对牛郎织女美好生活的向往。
2.4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针对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首先尽力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如创办图书角,开展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示会等等,这些都可以用来有序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其次还应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摘抄一些精彩词句,也可以谈读书的感受、体会。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创作小组等等,有效借助对各种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锻炼、增强学生自学能力、鉴赏能力,让学生敢于发表自身见解,从而间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阅读欲望,慢慢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做阅读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广大中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阅读视野的开阔,从而迎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春天和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中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研究[J].林丽萍.名师在线.2018(12).
[2]关于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王玲玲.新课程(中).2019(02).
[3]基于新课改的中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分析[J].张东宏.学园.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