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胃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上的临床应用

2021-01-10 12:49:39周建军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螺旋胃癌病理

周建军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1前言

胃癌以胃黏膜上皮为起源,是消化系统多发性恶性肿瘤,在地域上有明显区别,我国境内,以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发病率最高,与当地饮食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存在密切关联[1]。胃癌在病程早期多缺乏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会有呕吐恶心等上消化道症状,易被临床忽略。随着病灶生长,可有明显症状表现出,如处于进展期的患者,以体重减轻、疼痛為表现,且患者上消化道症状也较明显,如乏力,上腹不适,食欲下降,进食后饱胀等,晚期胃癌,以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等症状为表现[2]。临床通常采用手术的方案进行治疗,但手术在实施时,需对肿瘤的浸入深度分析,明确病灶位置,并确定是否有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采用多层螺旋CT来诊断,可为术前分期具提供准确参考依据,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

2现状分析

在消化道恶性肿瘤领域,胃癌发生率居首位,患者症状明显时,病程通常以进展至晚期,多以小量出血,幽门或食管穿孔、梗阻诱发腹膜炎等并发症出现为表现。现阶段,临床在对胃癌进行检查时,以磁共振、内镜、CT、 X线造影最为常用。胃镜结合病理活检为一项可行的对胃癌进行诊断的方法,但对于向腔外生长的胃癌患者来讲,取材难度较大,且在筛查人群中应用受限[3]。X线造影可发挥将胃癌检出的作用,但无法对转移与浸润情况掌握。磁共振可准确获得对胃癌检测的图像,但扫描用时长,医疗费用高,且观察范围小,进而也限制了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除图像清晰、扫描速度快外,对患者依从性要求相对低于磁共振,且可对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远处转移的情况进行检测。且在对远处转移进行判定时,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有最高符合度。

3问题确立

T分期为最重要的对胃癌切除率造成影响的因素,胃癌以淋巴结转移为最重要的转移途径,在针对胃癌展开术前评估,以及选择手术方案,判断预后时,均需对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精准掌握,以指导临床分期。本文以2017 年1月至 2020 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50例罹患胃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多层螺旋CT分期诊断价值展开探讨,现总结结果如下。

4目的

探讨针对胃癌进行术前分期时,多层螺旋CT运用价值。

5文献查证

郭素娟等针对其所选择的胃癌患者,随机予以分组,其中64例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设为MSCT组;60例采用经腹超声检查,设为超声组。就两组获取的术前分期结果同病理展开对照,对比两种不同方法诊断胃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结果示,胃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和经腹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均具较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以病检为金标准,MSCT对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超声组。提示在对术前T分期进行诊断时,64排螺旋CT有更高的准确率,更宜在临床推广。黄新涛针对其所选择的胃癌患者,术前均采用多层螺旋CT开展增强扫描检查,结合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位置等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示,M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具高度符合性,其它符合率也均在80%以上。提示术前应用多层螺旋CT展开扫描,有较高的对TNM分期进行评估的价值。

6解决方法与执行过程

6.1解决方法

多层螺旋CT具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因在针对胃癌开展的术前分期诊断中,其价值显显著。故针对早期胃癌患者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可充分掌握病变进程,为术前分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本次研究以多层螺旋CT诊断TNM分期的准确率展开探讨。

6.1执行过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 年1月至 2020 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50例罹患胃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对象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介于45~72岁,平均年龄(42.79±4.93)岁。其中中分化管状腺癌1例,高分化腺癌9例,黏液腺癌1例,中分化癌8例,印戒细胞癌5例,低分化腺癌26例。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术后均经病检对胃癌证实,术前1周展开CT检查;(2)资料完整,患者对知情同意书自愿签署。

1.2.2 排除标准 (1)排除病历欠完整者;(2)获取图像质量低无法对胃癌明确诊断者;(3)术前开展化疗治疗者。

1.3 方法

在开展CT检查前,保持空腹8h,在扫描工作开展前1h,取600~800mL水饮用。检查前30min,取山莨菪碱10mg肌注,以发挥肠道解痉作用。运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仪。先完成常规平扫,参数:电压设置在120kV,电流设置为250mA,螺距调整为1.0,层厚设置在5mm。协助患者静卧,以隔顶至髂嵴区域为扫描范围,层厚与层间隔均为1.25mm,开展图像重建。后增强扫描,参数同上,并取碘普罗胺100ml做对比剂,经肘前静脉,用自动压力注射器注射,完成30s后,对膈顶至盆底区域展开扫描。在动脉期开展实时跟踪,在静脉期做60s延迟,平衡期作180s延迟,重建间隔设置为1.25mm;结束容积扫描后,所获图像于影像工作站传输,并开展多平面重建工作,对图片展开双盲分析。

1.4 观察指标  分析麻醉效果,包括麻醉操作时长以及起效时长、麻醉用药量、镇痛维持时长四个方面,记录患者麻醉前后动脉压、心率指标以及惊厥、呼吸异常、颈交感神经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1.0 专业统计处理软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利用%、x±s表示计数、计量资料,通过x2、t值验证,数据间差异以p检验,p<0.05表示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

7结果

采用多层螺旋CT对胃癌患者进行分期,其中,T分期与病理检测符合率为85.00%(17/20),N分期为85.71%(17/21);M分期为100%(9/9)。

8结论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应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方案对患者实施检测,获取的数据准确率居较高水平,患者要免受穿刺痛苦。且此项检测方法,可重复实施,故患者有更高的满意度及依从性。出现此种结果的原因,与多层螺旋CT空间、时间分辨率均较理想,在对肝脏、胃部等实质性器官进行诊断时,准确度居较高水平。在术前准确分期,可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池兴. 观察256排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2):53-54.

[2]孙炜.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02):333-335.

[3]Bai H,Deng J,Zhang N,et al.Predictive values of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 combined with serum tumor biomarkers in preoperat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J].Chin J Cancer Res,2019,31(3):453-462.

猜你喜欢
螺旋胃癌病理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48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奇妙的螺旋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