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钊
摘要:在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为了使其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和满足大众需求、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本文立足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背景,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整体面临的发展问题,包括市场环境、国际贸易环境、政府管理等问题展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分析,并在两化的基础上提出电子信息产业服务化、集群化以及绿色化的发展枯井,健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问题;路径;策略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1. 产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球市场疲软,加上,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比较强烈,原材料、劳动力的市场价格飞涨。这样一来,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电子信息产品如光纤、光缆、通讯设备等,因市场竞争的影响,价格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受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又使得电子信息产业的成本不断提高,这样,电子信息产业的利润空间只能不断被压缩。在以上压力的冲击下,电子信息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部署,因此,企业又增加了环境方面的约束压力,为了适应这一紧约束,企业需要在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加大投入,这无疑又加大了企业的成本。相应的电子信息产业除了面临原材料采购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以外,又增加了能源尤其是气体成本,利润空间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下一缩再缩。在政策、环境以及价格的约束下,使得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冲破利润压缩的局限空间[1]。
2. 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
复合型人才有指既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硬知识,又懂管理和经营的软知识的人才。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制造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就业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与此同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绝大多数企业承担的是加工和组装的环节,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而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较高的附加值位于微笑曲线的上游的研发和设计以及位于微笑曲线下游的品牌和营销。因此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竞争更多的是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以及商业模式和品牌营销方式能力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更需要相当数量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引领。虽然我国现有创新平台拥有量不少,但是其研究人员在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并不合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和开放式思维方式的复合型年轻人才明显不足。而随着我国智慧城市的不断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将与可能的各行各业融合,单纯懂得信息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较好的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再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健全电子信息产业人才保障机制,培养既懂专业技术知识、又懂管理和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是电子信息产业紧抓经济新常态历史机遇的必然选择[2]。
3.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國民经济的主体以中小企业的支撑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也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灵活性强、分布分散、创新意识强等等。伴随着产业分工逐渐精细,中小企业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模块化生产特点,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更需要发挥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来不断适应不断变换的经济形势,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填补产业缝隙。但是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比如,湖北省各大银行贷款收紧,使得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境,难以维系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中小企业发展不起来,必然无法激活湖北省经济增长,反过来也抑制依靠经济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所以,就这样的现状来说,需要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3]。
4. 贸易摩擦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威胁
贸易摩擦在国际化的贸易中并不稀奇,而更像一种必然的现象。它的必然性是由于在贸易平衡的情况下,国家贸易的结果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持续逆差,因此它必然会影响一国产业的发展,必然的就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双方同样面临这个,自然就会产生摩擦和矛盾。伴随着我国各方面实力的提高,以及我国在产品种类和质量上的多样化以及品质化,加上我国在成本上面的优势,我国的产品在越来越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在平衡的情况下,我国很多产品都是贸易顺差,这也就导致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将越来越严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压力。要想在国际贸易趋势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跟上美国及欧洲国家的发展步伐,需要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二、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发展路径
1.服务化的产业发展路径
(1)政府的激励作用
为了正确的对国民经济进行引导,政府会通过税收这一手段对自己不予支持的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收取较高的税负,如政府对一些烟草、高污染企业收取的高额税,相反,对于符合环境保护目标或者未来具有创造生产力潜力的新兴产业,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的方式,在政策上对从事这样活动的企业给予优惠。由于电子信息产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依然从事的活动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绝大多数企业从事简单的加工贸易活动。而企业具有逐利性,没有国家在宏观政策上的引导,那些不具备转型条件的企业,很难放弃眼前的利益,而去追求的长远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结合自身实际,对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采取服务化转型的企业,给予切实的政策上优惠,使得他们在转型的阵痛中,感受到政府的激励作用[4]。
(2)服务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要想真正的将效应发挥到实处,就必须服务于市场。而不同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各不相同,因此,电子信息产业要想在响应国家标准化建设的号召,就必须立足区域内产业现实情况,建立起一套适合该省的服务标准化体系。因此,政府应以行业协会为中介,引导企业与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的研究机构合作,结合实际目标定位研发和出合适的标准体系。与此同时,由于标准化与服务化的结合需要更高素质的员工,因此,企业同合作的研究机构应该在企业服务标准制定后共同组织员工进行服务标准化方面的职业培训,引导员工学习服务标准、领会服务标准、能够较好的实施服务标准,并能在实施中对标准化的完善提出个性化的改善建议。为鼓励电子信息产业主动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政府可以定期开展企业服务标准化示范评选工作,对于重点示范企业给予支持,并在政府采购中把其服务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一个考核标准。在政府推进互联网+的过程中,以政府采购的方式,让这些企业享受到实惠[5]。
(3)扩宽融资渠道
投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驱动力。而对于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电子信息产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及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认知到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扶持行业内的中小企业,来提升行业竞争力,引入有效竞争。信息时代产业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大企业的资本优势,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利用信息资源提升科研能力,开展有效的創新活动。目前,随着创新要素的不断投入,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能力不断加强。创新不再仅仅是大企业的能力和责任,中国己经进入了全民创新的时代。国家和政府应重视中小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组织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使其不断的接受现代先进知识,提高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政府应引导中小企业寻求商业信息服务,为其建立专项扶持基金,节约其信息搜集和利用的成本,让信息化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与此同时,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帮助其完成创新成果的商业转化,提高有价值科技研发成果的市场宣传能力,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
2.集群化的产业发展路径
(1)以区域发展特色为立足点
产业集群并不是企业简单的集聚,它是从事相似产品生产的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组合。由于产业集群处于成长期时,企业的各自逐利性,市场很难自动调节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化的分工,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此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由于全球的电子信息产业都是模块化分工的格局,经济发展的显示,也证明了这种模块化分工的高效率。这也就意味着较好的模块化分工,也就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对提高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政府也应该立足各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对目前已经有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现象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并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特色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找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造定位,形成自己的模块化分工特色。
(2)以科学技术为创新点
实力强大的产业集群一定要以特定的品牌为基础,甚至是应该努力争取以名牌作为引导。打造名牌处于价值微笑曲线附加值比较高的下游,它对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集群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显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有自己的口碑也有享誉世界的名牌,但是名牌地位不是永远的,它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作为支撑。只有企业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品牌基础上不断的挖掘新的市场需求,实现科技创新,才能维持自己该领域的领先优势。因此,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科研力度的提升,不断提高科研发产品与市场的切合度,实现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推进“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3)以科技人才培养为落脚点
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尊重高端人才的自我发展需求。政府要从国家战略角度看待科技人才力量带给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收益,完善基础教育,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研发活动主要是依靠研发人员实现的,研发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国家要投入基础教育,在初中、高中增设科学基础知识相关课程,在高校、科研院所开设专业性科技技术课程,培育本国高科技人才为科技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要重视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国际上高端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其直接为经济生产服务的同时,利用高端人才的技术交流带动本国人员自身水平的提高。此外,要充分尊重人才自身发展,注重长期培养,保证科研工作的连贯性,增加人才的企业忠诚度。
3.绿色化的产业发展路径
(1)节能减排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制造业的发展是不就额分割的分割的,往往产业的发展会带来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绿色化发展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发展,它兼顾经济、社会两大效益,它追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环境利用。也就需要各地政府紧抓严管,从基本的节能减排做起,走好每一步。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转型目标,不管是从绿色化发展意识的提高、产品绿色化定位和要求,还是从具体的操作技术上来看,电子信息产业的绿色化发展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都应是一个渐进的前进趋势。因此,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那就要从基本的节能减排开始,逐渐实现绿色化产业发展。
(2)绿色化与两化的融合
真正的绿色化,还是得依赖一定的技术。绿色化转型发展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社会形成其相应的支撑系统。也就是要使得绿色化转型内化为一种社会化的东西,需要各方力量的加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湖政府要结合自身实际,立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内外部优劣势,在相应的指导性、服务性和支持性的经济政策等方面做好服务。力求在政策环境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符合电子信息产业绿色化发展的电子信息企业,给予各方面的鼓励,对于相反的行为,加大惩罚的力度。绿色转型更加注重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它既包括目标体系的集成化,也包括过程的集成化。而这些都意味着绿色化转型与发展必须与工业化、信息化实现融合发展。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依赖技术创新,只有靠技术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才能使得绿色发展也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新常态。
三、总结
综上,对于我国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而言,根据产业变化局势,结合产业发展特征制定合适宜的发展策略有助于电子信息产业找准现实的发展路径,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阻碍,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制度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发挥电子信息产业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仲伟. “十三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与路径[J]. 2021(2016-3):102-113.
[2] 俞重林.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为例[J]. 科学与信息化, 2019, 000(017):183-184.
[3] 梁于宾.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 2019.
[4] 宇伯 郑. 互联网+ 背景下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