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支部设立纪检委员,既是落实党章规定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力举措。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基层纪检委员的作用发挥情况,人行环县支行纪检组深入全县金融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希望通过对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查思考,能够为从严治党向基层有效延伸提供帮助,从而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基层支部纪检委员发挥作用现状
(一)基层纪检委员配置做到了能配尽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着力解决党的建设缺失、党的组织涣散、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凡是设有党组织的地方和单位都要设立纪委或配备纪检委员。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环县金融单位22家,建立党支部共17个,配备纪检委员的有 11个。纪检委员人选都是经过支部推荐,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按管辖权限报上一级纪委备案。未配备纪检委员的支部有 5个。
(二)基层纪检委员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三员”上。一是当好“宣传员”。纪检委员充分利用党员培训、支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平台,积极宣传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二是当好“监督员”。纪检委员在发挥探头作用方面非常明显。有的在组织建设、党员发展、内部管理、重大项目实施、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开展行务监督。有的利用党务政务公开,抓群众监督。三是当好“信息员”。基层纪检委员在协助支部书记落实主体责任时能起到“顺风耳”、“千里眼”的作用。有的定期向上级纪委汇报工作情况,反映职工诉求,及时提供案件线索,协助案件调查与处理。
(三)基层纪检委员期盼有发挥作用的更大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释放的从严治党的信号和铁腕反腐、抓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赢得了党心民心,基层纪检委员都希望在从严治党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角色空转。一是党组织书记认识不到位影响基层纪检委员作用的发挥。调研中发现部分基层金融单位党组织书记对从严治党的认识站位不高,在党支部纪检委员的设置上,还存在纪检委员无事可干、可有可无的思想,纪检委员成“空挂”;纪检委员如何开展工作、与单位领导班子的关系问题等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协调,对纪检委员履行监督权、参政议政时不支持,不能为纪检委员创造履职环境。二是基层纪检委员对自身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有的纪检委员片面地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组织书记和上级纪委的事,自己只是聋子的耳朵——一个摆设。也有的认为纪检委员没有任何权力,无权也就无责。三是一般党员干部认识不到位影响基层纪检委员作用的发挥。有的认为纪检委员管的都是党支部内部的小事情,所谓的监督也是走形式、走过场,起不到多大作用,在工作上不支持、不配合。
(二)制度建设不到位,履职尽责缺乏保障。一是基层纪检委员处境尴尬,同级监督蜻蜓点水。基层纪检委员与党组织书记既是监督关系,又是被领导关系。纪检委员的日常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支部书记的支持,支部书记过于强势,纪检委员就会有畏难情绪。比如遇到重大决策,支部书记通知纪检委员参会,纪检委员通过直接参与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如果支部书记不知会不通气,纪检委员很难知晓,更不用说监督,参与不参与,随意性太大。同时,对支委其他班子成员的监督,也会出现因利益关联或者碍于情面而不愿得罪人的情况,致使同级监督缺位。二是基层纪检委员职责不明,开展工作无从下手。在制度建设上,目前还没有基层党组织纪检组织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基层纪检委员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停留人员配备方面,对纪检委员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进行保障都没有明确的意见,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拓展纪检委员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进行探索和安排。三是基层纪检委员工作负担重,执纪监督不聚焦。目前基层纪检委员都不能专职,由于身兼数职,普遍存在重党建轻监督的现象。调研中发现基层单位纪检委员的配备、履职均不同程度存在这个问题。
(三)能力素质不足,影响履职效能。目前基层党支部的纪检委员基本都是兼职,多数人没有经受党务专业培训,对党内监督工作业务并不熟悉,自身能力和素质达不到岗位要求。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支部纪检委员对于党的纪检监察工作要求的学习和掌握还不够,存在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在思想认识方面,依然有纪检委员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工作,怕履行监督职责会得罪人,破坏团结,存在“老好人”的思想。由此导致基层纪检委员履职效能作用打了折扣。
三、强化基层支部纪检委员职能的建议
(一)压实责任,从根本上解决“认识不足”的问题。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站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高度,充分认识纪检委员在管党治党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转变思想,逐级传导责任和压力,防止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发生。要把纪检委员管理纳入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范畴,对纪检委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为纪检委员有位有为打下基础。要积极支持纪检委员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平台,督促和提醒普通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提高纪检委员在党员中的认可度。要在基层金融单位探索纪检监察干部与纪检委员同步监督体制,明确各自工作重点;在金融企业探索建立企业纪检委员与监事会人员交叉任职制度,实现相互監督。
(二)明确职责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不敢监督”的问题。针对基层金融单位不同领域和层级,确定各类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的工作重点,探索清单式履职明细,建立“正”“负”面工作清单,让纪检委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指导其规范履职。走访座谈中发现,大多数基层支部纪检委员都希望上级党委或纪委能制定出规范性文件,明确纪检委员具体的职责和任务,使他们开展工作有“尚方宝剑”;设立《纪检委员工作手册》,推行工作记录台账,季度例会,在监督巡查中抽调纪检委员参与等,让纪检委员的工作有据可循
(三)注重能力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不会监督”的问题。 要严格纪检委员的选举和考察程序,将政治素质高、群众信得过、个人品行好、工作能力强、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选到纪检委员的岗位上。同时,建立任前培训制度,开展定期业务培训、工作交流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专题培训,指导纪检委员开展工作。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纪检委员都提出希望上级经常性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
(四)严格检查考核,从根本上解决“不愿监督”的问题。 在党建工作考核中,要把纪检委员的履职情况纳入党组织书记的“双述双评”中,与党组织书记的履职情况挂起钩来,做到检查考核同步。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要把纪检委员的履职情况纳入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和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的范畴,对纪检委员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给他们念好“紧箍咒”。同时,上级党委、纪委要根据纪检委员的德、能、勤、绩、廉等综合表现和民主评议结果,对纪检委员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在评先表优中加大结果应用力度;对于履职不尽责不到位的,要进行工作约谈甚至调整工作岗位。要通过各种形式形成正面导向,让“戴帽”就要履职成为常态。
作者简介
贾勇科(1966.10.)男,汉族,籍贯甘肃镇原,大专学历,助力政工师,研究方向——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