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绘画风格与艺术观点

2021-01-10 17:26谷玉帅刘爱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绘画风格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谷玉帅 刘爱鹏

摘要: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绘画风格饱含人文情怀,将绘画与科学理论相结合使得画面自然真实。达·芬奇的作品充满艺术气息,他通过观察生活来进行绘画,又通过绘画反应生活,是绘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关键词: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绘画风格;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列文艺复兴“三杰”。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达·芬奇在很小的时候便表现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

达·芬奇并没有正式的学过拉丁文、数学和几何,但是靠着自学成为了非常优秀的数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在多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但他最为闻名的一个身份是画家,他曾经为了研究人物的自然神态,经常深入到流浪汉、无赖的聚集地进行观察写生。为了详细了解人体,他曾偷偷解剖过三十多具不同年龄段的尸体。他将科学与绘画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绘画,用透视法来表现画面,这就使得他笔下的人物生动自然,画面达到了一种几乎完全符合真实的层次。

一、透视法的运用

在科学严谨的绘画技巧并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人类的绘画都是简单平面和线条,因此并不能反应不同物体之间的三维关系,画面的视感只能局限于平面。后来古希腊人发明了短缩法,这种技法使得画面拥有一定的空间感,但是还是缺乏更加严谨的对物体位置、大小、比例的确定,因此画面仍然缺乏真实感。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发明了线性透视法。这种透视法建立在数学特别是几何体的精确理解上,以一种科学的手段对画面进行仔细雕琢,使得画面的空间感得到严谨的把控。达芬奇在运用线性透视法的同时还提出了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这一系列的透视法被后人总称为透视学。

达·芬奇运用透视法的代表作为《最后的晚餐》,耶稣位于画面的正中央,有许许多多的线在指着耶稣的位置,比如墙壁与屋顶结合处的线;桌子两侧的线,屋顶纵向来往的线;墙壁上装饰物纵向的线;画面的“灭点”位于耶稣头部。因为焦点透视的运用,使得人们不由自主的便把目光转移到了耶稣身上,主题人物更加明显,画面空间更加贴合于真实自然。画面空间延伸感极强甚至能够与观者所在的空间相结合,让人产生一种就站在餐桌对面的错觉。。

二、达·芬奇对画面明暗关系的处理

在资本主义萌芽以前绘画几乎仅作为天主教传教所作用的工具。与现代人们的想法几乎相反,现代人往往把“艺术”“画家”“画”这几个词联系在一起,但在那时绘画甚至并不被看做“艺术”,画家们仅被视作“手工劳动者”,因此画家的身份地位并不高。

画家的创作潜力是一直被压抑着的。天主教并不需要画家的创意,而画的任务也仅仅是充当“宣传册”或者“海报”的用途。因此在早期,,画面上的明暗关系并不协调。人物形象動态也几乎显得呆板。

在文艺复兴大环境的影响下,达·芬奇通过对现实人物的仔细观察,以及自身对生活的深度理解,他的画面中所刻画的人物明暗变化生动贴切更加符合人物在画面所处环境中应有的明暗变化。画面的形体节奏感也更强。

以《最后的晚餐》举例,这幅画打破了传统刻画基督与圣徒的刻画方式,若要让一个对西方宗教信仰了解较少的人来看这幅画,他甚至认为这就是几个普通人坐在那里吃饭。达·芬奇将圣餐仪式与基督语言隐于画面之中。

传统教廷画中画家们用来区分犹大与其他圣徒的方式多是让犹大与基督和圣徒分开坐或者直接就让基督与圣徒们背后都有圣光,而唯独犹大背后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反观达芬奇,他用“全身被阴影遮盖”来隐喻犹大的身份。让人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那个“坏人”究竟在哪。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画面中犹大坐在离基督并不远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十分靠近耶稣。达·芬奇为了突破传统教廷画的束缚故意把他放在哪里,也有可能是带有趣味的想让人们去找一找犹大究竟在哪。但是如果结合圣餐开始之前耶稣说的那句:“你们之中有人出卖了我。”那么这幅画圣徒坐次的安排便有了一个明显合理的解释。耶稣在之前就知道是犹大背叛了自己却依旧让他坐在那里是希望得到他的忏悔,因为按天主教的教条来解释: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罪,即便在死前忏悔,上帝依旧会选择原谅他。耶稣最终的死亡其实是在替人类赎罪,犹大他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人,他更多代表的是人身上的罪。人性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并不能将某个人简单的用好人或者坏人进行概括,即使这个人做过很多好事或者十恶不赦。

达·芬奇通过这种对画面的安排使得画面充满人文主义色彩。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传达人文主义精神的巅峰之作。画面所刻画的人物生动传神,虚实有序,用科学的手段表现现实的自然。真正从“人”的视角去诠释了教会之所以存在的初始目的。

三、力求真实的绘画观念

现代的一些审美观点很奇怪,在现代如果去夸一个人画得像有的时候并非褒义,甚至暗含嘲讽。与现在的很多观点相反,达·芬奇的作品却犹如一面镜子一样反应着现实。

达·芬奇的诸多身份让他从多方面深刻的理解社会和生活。他认为人们应该在生活中体验和寻找科学理论。达·芬奇对绘画抱有非常严谨的态度,他认为绘画至上,绘画绝对不是“机械的手工劳动”而是一门高于其他艺术的科学。这些因素促使达·芬奇在绘画上努力做的贴合实际,并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观念。

结语: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若要给艺术去确立一个定义,说它是技术或技艺的升华是对的。那技术便相当于“生活”,艺术便相当于“高于生活”的那一部分,既然是源于生活也就提炼不出什么实质性的摸得到看的着的东西,那“高”出的那一部分便只剩下看不到摸不着的思想。

如果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艺术也是在不停的变化。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承载着“人文主义精神”。放在二战时期,艺术就又成了鼓舞反法西斯力量的一面旗。到了抗日战争的时候艺术又摇身一变成了红军手里的一把小号。艺术的载体往往很小,而他所蕴含的精神却大的出乎意料。但是艺术无论怎么变化,它都是在生活中得到提炼,并且服务于人。

参考文献:

【1】王韵:浅谈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作品的透视法则【J】,大众文艺2013,04:103-104.

【2】丁崇琼:浅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艺术【J】,大众文艺2009,13:116.

【3】梁绘辉:文艺复兴美术的历史进步性【J】,艺术探索2008,02:42-43.

猜你喜欢
绘画风格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中国当代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人格权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心沐光影次第绽放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