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亮
出生在昆明农家的90后郑涛,6岁那年,因用手触摸落地电线,惨剧发生。他双臂严重碳化,胳膊上的神经和细胞全部坏死。从此,郑涛不得不学着用脚拿东西,用脚写字画画。
2004年,云南省残联到当地选拔游泳苗子,因为郑涛当时并不会游泳,父母拒绝了村主任的推荐。但心里一直“不想成为废人”的郑涛却决定试一试,于是他报了名。没想到,游泳队的教练一眼便看中了这个14岁的无臂少年,“这孩子有爆发力,身体条件适合游泳。而更重要的是他能吃苦,小小年纪就开始帮父母干活。”
进入省残泳队后,刚开始下水的郑涛因为没有胳膊,很难保持身体平衡,训练中没少呛水。但性格倔強的郑涛,为了尽快赶上其他队员的训练脚步,他格外用功。别人在水里待5个小时,他就花上10个小时,咬牙苦练。
凭着天赋和努力,他在省队获得了出色的成绩,后来入选国家队,成为备战2012年伦敦残奥会的健儿之一。有段时间郑涛的成绩不理想,他问教练:“我是不是不行啊?”教练说:“别人做得到,你也做得到,不能放弃自己。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你做好了就是给他们的精神鼓励。”
2012年9月,在伦敦残奥会男子S6级100米仰泳比赛中,郑涛是最受人瞩目的一个。最终,他这个泳坛拼命三郎以1分13秒56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和残奥会纪录,为中国“泳军”夺得2012年残奥会游泳项目的第一枚金牌。看到成绩那一刻,郑涛从水中高高跃起,展露出兴奋的笑容。从此以后,“无臂飞鱼”的名号渐渐传开。
2016年,巴西里约残奥会开幕在即,郑涛又投入到新一轮的训练中。 “累到极点的时候,我就想着,死也要死在游泳池里。” 郑涛最喜欢的歌是《改变自己》,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郑涛扭转了命运强加给他的人生轨迹,不断用刻苦勤奋和坚强不屈刷新着人生。里约残奥会上,他在男子100米仰泳比赛中,以1分10秒的成绩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后,郑涛从水中跃起庆祝的那一刻,仿佛背后长了翅膀一样。
男子50米蝶泳,对郑涛来说却是一个有点像“魔咒”的比赛项目。无论在伦敦和里约残奥会上,他都屈居亚军,未能夺得第一名。这是郑涛的遗憾,也是他苦训的动力。
2017年,因为在常年训练中背部受伤,郑涛出现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在病痛折磨下,多次发挥不尽如人意的他,一度萌生退意。从2004年开始练游泳,一晃17年过去,当年14岁的无臂少年,此时已经成为31岁的泳坛老将,并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当看到女儿纯真无邪的笑脸时,郑涛内心的退意被打消了,他决定为女儿树立好的榜样:“我想她在长大之后,能以自己的父亲为荣,并从我身上汲取到为梦想拼搏的精神。”
于是在教练的鼓励下,郑涛经过康复治疗,再次回到泳池。为了赴日本东京参加新一届残疾人奥运会,郑涛投入到新一轮苦训中。平时除了训练之外,他的最大“休闲”就是睡觉。“队里会组织娱乐活动,但我很少参加。因为我的年龄大了,很多时候都在睡觉。高强度的训练,年轻运动员睡一觉就恢复了,我3天都恢复不过来,必须多休息,第二天才能接着训练。”比赛开始之前,他要求自己把之前的好成绩统统忘掉,心无杂念,做好出发、入水这些细节。“我觉得只要把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不留遗憾就可以了,剩下的不去想。”
2021年8月下旬,第三次站在奥运赛场上的郑涛,一如他过去17年日复一日做的那样,他渴望在东京残奥会赛场上打破那个“魔咒”。50米蝶泳赛开始,铆足了劲儿的郑涛从入水那一刻,就自始至终将对手甩在身后。30秒62,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他终于拿到了这枚等待了9年的金牌。赛后他异常兴奋:“我在伦敦和里约残奥会上,都是输给了冠军零点几秒,而成为第二名。今天终于圆了一个梦!”因为没有手臂,郑涛只能举腿为自己庆祝。接下来,他用7天时间,以4金4破纪录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传奇时刻。连夺4块金牌的郑涛面对摄像机镜头,激动地对2岁零7个月的女儿隔空喊话:“女儿,好好看看我,没手也能游这么快!”
即使没有双臂,仍然全力冲刺,用水花诠释自强不息;即使命运再多坎坷,也总有梦想和超越。郑涛的英文并不好,却把这句话当成自己座右铭:We Have Wings(我们拥有翅膀)。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