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梅
(山东省平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平邑 273300)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发病较急,常以急剧腹泻和虚脱为特征。
2018年 9月,临沂市平邑县某养牛场购进51头 3月龄左右犊牛,饲养于半开放式简易牛舍,作为后备架子牛育肥。进舍当天即发现个别牛精神和食欲不振,有腹泻情况。经当地兽医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不见好转,治疗效果时好时坏,且病牛不断出现,先后半个月共发病 11头,死亡 2头,后经实验室确诊为大肠杆菌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病牛治愈。笔者就这些病例的诊治,结合多年的诊疗经验,对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流行规律、主要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作一下总结,仅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本病主要发生于 10日龄以内的犊牛,日龄较大者少见,大群圈养的幼犊最常见。病原性大肠杆菌在病犊的肠道内和各组织器官内大量繁殖,随粪、尿等排泄物和分泌物散布于外界。传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凡是引起犊牛抵抗力下降的各种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或使病情加重,例如母牛体质不良,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乳房部不卫生等。本病一旦发生就可能会出现流行趋势,而病牛得不到及时良好救治,就会因为脱水而导致死亡。
犊牛潜伏期很短,仅数小时。根据细菌毒力、致病性、症状和病程发生可分为三型:
3.1 败血型 新生犊牛感染大肠杆菌,往往表现最急性败血症状,患犊精神沉郁,虚弱无力,心动过速,吸吮反射严重下降或消失,脱水,间有腹泻,粪便呈淡黄色,水样带血丝,腥臭。本型多发生于 3日龄以内的犊牛,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至 1 d内急性死亡,有时病犊未见腹泻即死亡;亚急性病例往往出现特定易感组织的临床症状,犊牛常在 14日龄内感染发病,表现为发热、严重的脐肿、腹泻、关节或骨肿胀、眼色素层炎和神经症状。慢性病例表现为过度虚弱无力,消瘦和因关牛疼痛而卧地。
3.2 肠毒血型 多发生在吮过初乳的7日龄以内牛犊。牛常突然发病而死亡,病程稍长者则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兴奋不安后精神沉郁,昏迷,直至死亡,临死前常出现剧烈的腹泻症状。
3.3 肠型 多见于出生后 3 d以上的犊牛。病牛病初体温升高达 40 ℃,食欲减退或废绝,下痢,随后体温降至正常。粪便初如黄色粥样,后呈灰白色水样,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凝血块和泡沫,有酸败气味。病后期,病犊肛门失禁,常有腹痛,用蹄踢腹壁,病牛常死于脱水和酸中毒。病程长的可出现肺炎、关节炎等症状。该病若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但生长受阻。
4.1 涂片镜检 取病牛排出的新鲜粪便制成触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看到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两端钝圆,生有鞭毛,无荚膜,不会形成芽孢。
4.2 细菌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病料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接种,分别置于温度为 37 ℃的有氧和厌氧环境中进行24 h培养,可见都生长有透明的浅灰色菌落,表明光滑,并出现 β型溶血。挑取疑似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接种,置于 37 ℃ 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会生长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中接种,置于 37 ℃ 条件下进行 24 h培养,会生长发出金属荧光的菌落。挑取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同病料涂片镜检结果一样。
4.3 生化试验 该菌可使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甘露醇发酵,并产气、产酸,可使蔗糖轻度发酵,产气、产酸较少。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5.1 抗菌 可用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内服的初次剂量为 30~50 mg/kg体重,l2 h后剂量可减半,连服3~5 d。或以l0~30 mg/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2次/d,连用3~5 d。
5.2 补液 将补液的药液加温,便之接近体温。补液量以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失多少水补多少水。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处方:氯化钠 l.5 g,氯化钾 l.5 g,碳酸氢钠 2.5 g,葡萄糖粉 20 g,温水 l 000 ml。不能自吮时,可用 5 % 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 l 000~l 500 ml,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可用 5 % 碳酸氢钠液 80~l00 ml。注射时速度宜慢。如能配合适量母牛血液更好,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l50~200 ml/次,可增强抗病能力。
5.3 调节胃肠机能 可用乳酸 2 g、鱼石脂20 g、加水 90 ml调匀,灌服 5 ml/次,2~3次/d。也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l0 g、白陶土 50~l00 g、活性炭 l0~20 g 等,以保护肠黏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日康复。有的用复方新诺明,0.06 g/kg体重,乳酸菌素片5~l0片、食母生5~l0片,混合后1次内服,2次/d,连用2~3 d,疗效良好。
5.4 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内服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态制剂。例如,促菌生 6~l2片,配合乳酶生5~l0片,2次/d,或其他乳杆菌制剂。使肠道正常菌群早日恢复其生态平衡,有利于早日康复。
5.5 中药疗法 取 30 g黄岑、20 g砂仁、30 g黄柏、20 g秦皮、20 g厚朴、30 g白头翁、20 g猪岑、25 g泽泻、20 g黄连、20 g苍术、25 g枳壳,全部研成粉末后添加温水灌服。当病牛症状减轻,已有食欲时,可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灌服适量的鱼石脂乳酸溶液(由 90 ml蒸馏水、2 g乳酸、20 g鱼石脂组成),一般在一杯脱脂乳中添加一茶匙,混合均匀后灌服,2~3次/d。
6.1 养好妊娠母牛 改善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产后能分泌良好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增强胎儿的抵抗力,干奶牛营养水平不应过高,精料以喂 3~4 kg为宜,要多喂干草。为了防止酮血病的发生,精料中可加入 2 % 碳酸氢钠或2 % 硒酸钠。产前应加喂红糖200~300 g/d,连服数天。
6.2 加强对初生犊牛的护理,及时饲喂初乳 接产时母牛的外阴部、助产人员的手臂和接产用具用2 % 来苏儿液消毒。脐带断口应距腹部5 cm,断端用10 % 碘酊浸泡1 min。犊牛床用2 % 火碱冲刷,褥草要勤换。为了使犊牛尽早获得母源抗体,产后30 min喂食初乳,第1次喂量可稍多。常发病牛场,凡初生犊牛在吃初乳前,应皮下注射母血20~30 ml,或口服金霉素粉0.5 g,2次/d,连服3 d。
6.3 搞好饮乳卫生,防止病原菌扩散 犊牛舍应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牛床、牛栏和运动场应定期用 2 % 火碱水冲刷,食槽、乳桶、乳嘴要清洗、消毒。褥草勤换,冬天做好防寒保温工作,粪便、褥草要集中处理,进行生物热消毒,死牛应焚烧或深埋处理。必要时可将犊牛舍更换,旧牛舍暂停使用。